概要: 引言:2008年10月,在金融危機爆發之際,海信、創維、TCL等國產液晶電視品牌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低價風暴,搶占了合資品牌不少市場份額,國產廠商以明顯的領先優勢為2008年的銷售業績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消費者也再次將注意力集中到低價產品上。那么,消費者了解低價策略背后的秘密嗎。是誰對低價策略樂此不疲。低價液晶電視有何特點。低價對液晶電視市場有何影響。
引言:
2008年10月,在金融危機爆發之際,海信、創維、TCL等國產液晶電視品牌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低價風暴,搶占了合資品牌不少市場份額,國產廠商以明顯的領先優勢為2008年的銷售業績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消費者也再次將注意力集中到低價產品上。
那么,消費者了解低價策略背后的秘密嗎?是誰對低價策略樂此不疲?低價液晶電視有何特點?低價對液晶電視市場有何影響?低價策略還能堅持多久呢?以下是我們關于上述問題的分析解答。
● 低價攻勢并非國產品牌的專利
在CRT時代,國產廠商憑借低價優勢執掌中國彩電市場的話語權。在液晶電視流行的今天,合資品牌通過“價格戰”拼搶市場份額,欲將國產品牌扼殺。可見,低價攻勢并不是國產品牌的專利。
雖然2005年以前,國產品牌液晶電視的售價比合資品牌低一大截,但是從2005年至2008年上半年,合資品牌在中國的液晶電視市場連續打了三年多的旺季價格戰。2008年下半年,面對液晶面板售價持續下滑的局勢,在金融危機的催化作用下,國產品牌掀起了一場低價風暴。2009年3月,當國產37英寸液晶電視驚爆低價惹火市場后,國產與合資6:4的市場份額占比使得合資品牌再也按捺不住,隨即加大了降價促銷的規模和力度。
雖然合資品牌液晶電視最初進入中國市場實行的是高端戰略,但是當國產液晶電視的低價誘惑贏得了可觀的市場份額后,合資品牌放下了高高在上的身價,推出了大量低端低價產品。如今在液晶面板的選用上國產品牌與合資品牌幾乎沒有差別,合資品牌必須把二者的價格差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才能保證在不降低品牌形象的同時贏得銷量。因此,國產降到一定程度后,合資必定跟進降價。
● 國內外低價液晶電視的特點
無論國產品牌還是合資品牌,其所謂的低價攻勢就是推出某個品牌某一尺寸中的一兩款特價機。區別在于:國產品牌的特價機大多為低端產品,尺寸集中在32英寸、37英寸、42英寸和52英寸;合資品牌的特價機大多為中端產品,尺寸集中在32英寸、40英寸、42英寸和46英寸。
合資品牌選擇中端產品的目的還是在于強化“高端路線”思想,即使是采用同樣的特價機策略,合資品牌仍然要比國產品牌高出一檔,價格自然也是高出一截。因此,傳達給消費者的理念仍舊是合資品牌比國產品牌高端,合資品牌具有更高的品牌價值。
不過,2007-2008年上半年合資品牌還在瘋狂推行特價機策略,但是2008年下半年至今,礙于成本和品牌價值的考慮,合資品牌一般采取跟進降價的策略,使價格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 低價對液晶電視市場的影響
低價風暴首先加速了液晶電視的普及化進程,激發了更多大眾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低價液晶電視惹火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金融危機對液晶電視市場的影響,全球的液晶電視廠商都不約而同的將2009年的戰略重點轉移到中國市場。
先前合資品牌的低價策略搶占了不少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迫使國產品牌面臨“沒技術”、“沒利潤”、“沒銷量”的三難境地,“生命”危在旦夕。當國產品牌經受住嚴峻的生存考驗,抓住有利時機反擊合資品牌的時候,又迫使合資品牌縮減利潤空間,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LED液晶電視)。不過,這次國產品牌學聰明了,雖然在技術上不占優勢,但也不局限于“價格戰”,而是以豐富的功能性為突破口,增強自身的產品競爭力。國產品牌研發的網絡液晶電視便是一例。
對于某個品牌來說,成功的低價策略不僅給其帶來了可觀的銷量,而且還能提高品牌影響力。比如,當消費者想到37英寸液晶電視時,馬上會聯想到創維。因為創維推出的一款2999元的37英寸液晶電視太具有誘惑力了。即使不買該款液晶電視,創維這個品牌也深深的印在消費者的腦海里。
● 低價策略還能“行”多遠?
低價液晶電視的誘惑力是不言而喻的,低價策略的運用也是屢試不爽的,但其前提是低價不低質。這對液晶電視廠商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力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當利潤微薄的接近于零時,廠商還能拿什么去實施低價策略?
低價策略的前提是生產成本的下降,而廠商也不可能大幅降低所有產品的售價,只能推出少數幾款特價機型。而低價帶來銷量的同時也意味著利潤的損失,因此廠商必須不斷找到提升利潤的方法,如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功能等。也就是說,低價策略能“行”多遠,取決于生產成本降多少,利潤空間能提升多少。
寫在最后:
低價液晶電視表面上的風光是帶來了巨大的銷量,但是低價的背后也隱藏著許多秘密,或者說是酸楚。比如:低價攻勢并非獨門秘笈,不是所有的液晶電視都可以低價,低價對液晶電視市場的影響巨大,但是低價策略并非長久之計,使用起來需謹慎。這些都是“低價現象”引起的思索。無論廠商還是消費者都有必要透過低價液晶電視的表象看到隱藏在深處的問題。
上一篇: 不再“崇洋媚外”國產平板擴大領先優勢
下一篇: 補貼家電下鄉至少可以帶來四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