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重溫崢嶸歲月,分享勞動光榮。今年的“五一”慶祝活動,特意邀請了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著名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幾代勞模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共和國的滄桑巨變。
重溫崢嶸歲月,分享勞動光榮。今年的“五一”慶祝活動,特意邀請了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著名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幾代勞模齊聚一堂,共同見證共和國的滄桑巨變。
自1950年第一批全國勞模誕生至今,勞模這一獨具中國特色的社會榮譽,伴隨著新中國的發展進步,影響了幾代人的人生追求:時傳祥、王進喜、袁隆平、許振超、王順友……每個時期的勞模,都是時代的精神符號和力量化身:當國家主席***與掏糞工人時傳祥的手握在一起時,溫暖了多少和環衛工人一樣的普通勞動者;當陳景潤被評為勞模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又使多少人產生了內心共鳴!
從“鐵人精神”到“振超效率”,從“掏糞工人”到“雜交水稻之父”,從以工人和農民為主體,到知識分子、農民工、私營企業主活躍其間,60年來,勞模的結構不斷變化、隊伍不斷壯大的背后,是勞動內涵的不斷拓展,勞動理念的日益革新: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會的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不論是簡單勞動還是復雜勞動,一切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勞動,都是光榮的,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
隨著時代的發展,勞模還將被賦予更多的時代內涵和元素,但無論是生產者還是創業者,無論是比表現還是比貢獻,無論是講精神作用還是講經濟效益,勞模的核心價值都是始終不變的:那是一種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精神;一種對職業、對社會、對國家的道德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這些年來,每次勞模的評選,都會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乃至激烈討論。這一方面說明,作為最具時代氣質的公共人物,勞模體現著社會對某一類勞動方式、勞動精神的最高評價;另一方面也表明,人們對勞模評選標準、操作程序、評選方式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追求——到底怎么看“星模”、“款模”、“官模”、“洋模”?而從去年開始推行的“兩審三公示”舉措,體現了對人們“四權”的保障,也是對勞模公信力的維護。
“勞模”中心詞是一個“模”字。“模”,體現了一種“示范”、“楷模”的價值導向,體現了一種榜樣的作用,意義就在于讓不同行業不同職業的人可近、可親、可信、可學,引導全社會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因此,勞模的評選應該面向基層,面向一線,離普通人更近。
“勞模”的定語是一個“勞”字。用全國勞模申紀蘭的話講:“勞模,勞模,不勞動還叫個甚勞模。”與金錢標準和權力標準相比,唯有誠實的勞動,才是評選勞模的唯一標準。換句話說,勞模,應該是“勞而優則模”。
如何看待勞動、怎樣評選勞模,反映了我們的社會風尚和時代追求。老舍先生說過,“勞動讓我們活得有信心”。越是困難的時候,勞動、勞模的意義越是凸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當前,在“五一”這個節日里,讓我們為勞動者祝福,向勞模們致敬
上一篇: 科學精神,托起民族復興的希望
下一篇: 前30年的“富”與今后30年的“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