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前不久,法國媒體風趣地議論了一場法國靚女在街頭獻給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法蘭西親吻”。
前不久,法國媒體風趣地議論了一場法國靚女在街頭獻給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法蘭西親吻”。
法國人普遍很喜歡這個美國新總統,他給人的印象很開放,很謙遜。開放和謙遜這兩樣品德,足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智慧。何況奧巴馬還這么年輕,他有著理想中的美國人的好身材,高大瘦削。奧巴馬在英國開會后來到法國東部靠近德國的邊境城市斯特拉斯堡,4月3日下午,法國總統夫婦陪著奧巴馬夫婦到達當地的名勝皓昂宮。美國總統走下座駕時,街上熱情的法國人向他歡呼,奧巴馬走近和他們握手,路邊有個姑娘用英語叫:“I want a kiss for me!”(咱倆親一下吧)。奧巴馬顯得有點意外,因為他們距離很近。他甜和地微笑,指了指旁邊的警衛,意思是咱也有安全規矩的。這時他旁邊的法國總統薩科齊像個頑童一樣,慫恿奧巴馬:“不是吧?您不想要一個親吻?”于是,奧巴馬向姑娘伸長了脖子,當街接受了一個“法蘭西之吻”。
這名叫西瑟莉婭的斯特拉斯堡大學女生英語說得有點生疏,長得很漂亮,像個沒有化妝的演員。事后媒體追住她,西瑟莉婭坦白,她只“要求得到一個親頰禮,但在法國總統的鼓勵之前,奧巴馬沒有同意”。
親頰禮應該確切叫它做“情誼之吻”,它屬于法國獨有,法國之外的東南西北所有周邊國家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都沒有這道繁瑣禮儀。家人以外的兩個女人、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大人對不是自己的孩子一天中第一次見面,必須做一個如此“最友誼的儀式”,對陌生人也可以,當然是在熟朋友介紹下親貼新伙伴的臉頰,它如兩只對面相遇的螞蟻,匆匆一碰然后各散東西。這樣的“吻”,沒有外國人想象中男女唇齒之吻的情愛內容。它也不用在男人之間,除非這兩個法國男人是久未相見的親戚,或者是可以一起喝醉酒的哥兒們。“親頰禮”還分:巴黎人親四下,巴黎周邊的外省親三下,其他的法國地方親兩下。你在馬路上開車,等紅燈時如果斑馬線上有兩個過馬路的人相遇親頰,這時即使綠燈亮了,你的汽車也不可急于啟動。在女人為大(對于男人)、行人為大(對于汽車)的法國,必須耐心等待他們行完“親頰禮”再說。
臺灣演員舒淇有次抱怨,在法國拍電影不單要起早床,睡眼蒙朧到了片場還要逐個跟熟人行“貼頰禮”道“早安”,從導演到攝影到所有工作人員,有時幾十人,逐個親一輪才開始工作,這么費勁費時,還不如留在家睡足覺!
每天早上在法國中學門口,一堆堆才隔了一夜未見的少年男女入課室前抓緊時間逐個親頰,匆匆問候,然后各走各路。場面有一點繁瑣,不過十分動人悅目。這樣親近的“問候語”之后,很難想象他們轉身能反目成仇。這次奧巴馬第一次來法國,人們注意到兩位第一夫人無論衣裙還是舉動都優雅極了;注意到薩科齊總統親貼了奧巴馬夫人的臉頰,而薩科齊夫人沒有向奧巴馬總統行貼頰禮,她“不夠親熱,只是禮貌”地握了手。
斯特拉斯堡城街上的法國姑娘跟奧巴馬說“親一下吧”!這句話如果是個美女走在法國街頭,必然每天聽到三次,說話的不一定是個花心二流子,你也未必真就把脖子伸過去。看到奧巴馬臉上的猶豫,薩科齊“慫恿”的原話是:“Non mais vous voulez pas de la bise ?”意思直接簡白:給人甩一巴掌當然不要,但是,一個親親,您也不要?不是吧。(劉西鴻)
上一篇: 假如唐僧師徒遇到《西游記》劇組
下一篇: “諾而不捐”暴露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