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政治”漸入佳境
發布時間:2009-03-01
作者:ccy
瀏覽:36
概要:
這就像一場“總理記者招待會”,但提問者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遠比招待會上的記者更有代表性;這就像一場聊天大PARTY,但聆聽者如此之眾,遠不是任何超級會場所能容納;這是國家總理與網民的一次在線交流,但看不到避實就虛的外交辭令,態度之誠懇、語言之樸實,讓人屢屢難抑心中感動。2月28日,互聯網再次沸騰了。
這就像一場“總理記者招待會”,但提問者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遠比招待會上的記者更有代表性;這就像一場聊天大PARTY,但聆聽者如此之眾,遠不是任何超級會場所能容納;這是國家總理與網民的一次在線交流,但看不到避實就虛的外交辭令,態度之誠懇、語言之樸實,讓人屢屢難抑心中感動。
2月28日,互聯網再次沸騰了。這天下午,***總理用了兩個多小時,與網民來了一次充分的“零距離接觸”—— 內政外交,無所不談;家事國事,俱無回避。***一再強調,自己是“帶著心來的,帶著誠意來的”;網民們一再提醒,希望總理“喝點水”,千萬“別累倒了”。其情其景,充滿暖意。
如果說去年6月20日胡**主席與網民的首次在線交流,還更多被解讀為一種信號意義,體現著***“對網絡功能的重視”的話,那么這一次,我們已經無法簡單停留于“信號意義”了—— 它的意義已經深刻地浸入實質層面,表現的儼然已是:中國“互聯網政治”正在漸入佳境。因了這種“漸入”,網絡成為距離***最近的窗口,每一個公民被激發出旺盛的參政熱情;因了這種“漸入”,執政者得到了全面把握社情民意的體驗;因了這種“漸入”,國家意志與民眾意志正獲得極大共鳴。
說中國“互聯網政治”漸入佳境,決不僅僅因為中央領導先后與網民做了幾次平等的交流,“給了網民面子”,這個斷言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各級官員問計于民、邀請網民“拍磚灌水”的舉動屢見不鮮,從**邀請網民組成調查團調查官方結論,到網民表現“意見領袖”風范被選為人大代表,**層面不斷釋放善意;網民正表現出極大的參與熱情,從監督官員臺上臺下、討伐官員飛揚跋扈,用“人肉搜索”把腐敗分子拉下馬,到對國家政策真誠地出謀劃策,網絡的正面作用得到不斷凸顯。雖然互聯網發展仍然問題不少,但其對于整個社會一同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討論問題的積極意義,絲毫不能被遮蔽。
無意神化網絡的功能。互聯網本身只是一個互聯互通的公共平臺,人民喜歡這個平臺,是因為可以自由表達,可以保留個性,可以形成互動,可以凝聚群體力量—— 這些都是可貴的民主體驗,也契合了人類發展的需求。網民的本質是一種類型的公民,網絡民意被重視的本質,是一些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了尊重。既然網絡可以做到,就更有理由要求網絡之外的現實世界也能夠做到。
我們對互聯網政治充滿期待的根源就在于,互聯網時代可以為中國傳統政治賦予新的內涵。僅以***昨日在線交流為例:“我一直認為群眾有權利知道**在想什么、做什么”,這是對公民權的敬畏;“無論是對什么人,要誠實,要用心講話”,這是對道德的自覺;“就業不僅關系一個人的生計,而且關系一個人的尊嚴”、“要感謝農民工兄弟姐妹們,最重、最臟、最累、最危險的活是你們干的”,這是對勞動者的尊重;“財富如果長期為少數人所占有,而多數人處于貧困狀態,注定這個社會是不穩定的”,這是對社會公平的憂慮;“我倒不是關心我的鍛煉問題,我關心的是現在青少年學生們的鍛煉問題”,這是忘我的情懷……類似基于尊重公民權利的理念,有理由在網絡時代喚起更多的同行者。
誠然,胡**、***與網民的坦誠交流,不可能包含互聯網政治的全部含義,但他們所倡導的精神以及本身的示范作用,非常有利于各級官員在對網絡民意模糊不清的狀態中,找到明晰方向:尊重每一個個體的表達、參與、監督,滿懷誠心地面對群眾,心懷責任感地去履行職責。
應該看到,昨日短短兩小時,網民提出了數十萬個問題,既顯參與之踴躍,亦含轉型期社會問題之復雜。這些,不可能寄希望于網絡的一朝化解,更多還需要寄希望于現實政治朝向文明的制度改進。今日之網絡,不再是毫無意義的游樂場,它已經成為民意、民聲、民智匯聚的平臺,成為民主、民權、民情的重要橋梁和通道。怎么運用它了解社會甘苦,怎么使用它與群眾對話,怎么借助它實現上下互動,怎么通過它實現民權自由伸張……都是網絡時代的政治命題。而漸入佳境的 “互聯網政治”一旦與現實政治形成良性的互動,進入軌道,則實為人民之福,國家之幸。(畢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