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公司今年的業績還好嗎?估計全年能做到盈虧平衡嗎?家裝市場上傳來一片下滑聲:幾乎腰斬、40%、30%、20%、10%、……家裝市場是怎么了?
假設宣稱今年還能做到增長的家裝企業,有三種可能:
1.處在一個糧草肥沃的好市場;
2.真的有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
3.純粹在吹牛。
近些年,我們共同見證了家裝行業的競爭環境從寬松走向內卷,并趨于超級內卷的變革過程,競爭白熱化我們早已習以為常。市場大環境快速變化,家裝企業的生存空間的確被大大壓縮了。
我們需要真實面對現實的三大嚴峻挑戰:
1.上游房地產開發總量萎縮且精裝修化,可以確定未來來自上游的水變少了,而且減少的幅度還比較大,部分城市未來兩三年的毛坯房交房量甚至下降40%多;
2.疫情打擊了經濟,業主的收入下降且對未來的收入有不確定感,消費降級或消費推遲已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3.同行之間高度同質化競爭,僧多粥少導致惡性競爭現象冒頭,家裝企業的業績營收和凈利潤雙降。很多裝企、甚至連頭部裝企都已經不賺錢了,或者賺得特別少。
事實上,我們大大低估了今年家裝企業之間的競爭烈度和較真程度,非要給家裝企業之間的競爭現狀加兩個形容詞的話,一是高度同質化競爭,二是非良性競爭。家裝市場的特征在于,大型頭部裝企和小微型裝企長期并存,這一點30年來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即便是家裝流量大戰打得如此火熱,家裝市場上還是存在多如牛毛的小微型裝企。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型頭部裝企(大象)確實擁有規模優勢,但面向小微型裝企(螞蟻雄兵)的競爭分流,并沒有建立起壓倒性的優勢。人們常說“大象踩不死螞蟻”,一語成讖,倒成為了家裝行業的現實。
目前部分城市的家裝市場出現了“無序競爭、無序發展”的征兆,也就是“打著打著就打紅眼了”。比如,你出巨資打媒體廣告,我也出巨資打媒體廣告;你開新店,我也開新店;你開大店,我就開更大的店;你高薪挖人,我就出臺更高的激勵機制;你打價格戰,我也打價格戰;你搶我交付資源,我就出更多錢控制交付資源等。
競爭的“電影院效應”出現了,最后一算賬,大家都不賺錢了,要比比誰虧得少一點。裝企友商之間的競爭從激烈到殘酷,從有情到無情,都有一個正義的動機:“為了企業經營安全和發展利益,為了個人核心資產安全。”顯然,這個競爭內卷局面是不可持續的。頭部裝企友商們必須要一起努力,相互釋放出善意,做出點改變,回歸到有序競合的良性發展道路上去。
如何破解家裝企業“超級內卷”這一大難題?建議遵循“第一性原理”,從“家裝這件事的本質、根本真相”來嘗試破解。
我們有幾個問題要追問:
1.流量價格如此高,為業主創造了什么價值?某些昂貴的渠道,投入1萬得到區區5萬的業績產出,直接擠壓了家裝企業的生存空間,這是家裝行業未來之常態,還是階段性挑戰?
2.一座城市需要多少個家裝大店?總經營面積需要多少?會不會存在大量重復建設的資源浪費現象?
3.高激勵機制為業主創造了什么價值?還是僅僅讓業主承擔了更多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
4.我們為業主挑選了最適合的產品了嗎?還是受限于嚴格的采購價,退而求其次了?
5.在整裝模式中,設計的價值被彰顯了,還是被舍棄了?
6.增項的事實,用高超的語言藝術精心包裝了一下,業主認可嗎?
7.交付的品質、過程服務體驗和工期,究竟做得怎么樣?做得到和承諾一致嗎?
8.簽單轉化率變低,根本原因是什么?業主為什么不快速做出決策?信任成本為何居高不下?
業主心里可能認為,家裝公司都是差不多的,沒有感覺到什么真正的、了不得的差異化。舉個例子,某個小區有三個知名頭部裝企品牌的施工工地,瓦工居然是同一波人馬做的。
一個行業的進步,往往是源于供應鏈的巨大進步。我們檢視一下家裝行業的供給側,小微型裝企也能夠輕松獲取材料資源,價格也并不是很高。因為,建材家居部品商的全國深度分銷體系實在是做得太成熟、渠道毛細血管太發達了,導致業主本人、設計師個體、工長工人個體、小微型裝企等都能輕松拿到相對不錯的供應價格。假如知名品牌拿不到頭部裝企的價格政策,換個接近的品牌也許就輕松實現了。也就是說,部品商的全國深度分銷體系才是家裝行業“大行業、小企業”格局的基石之一。
頭部部品商平臺商業模式成立的根基在于“品牌&產品&生產集中,深度分銷體系發散”,假設未來零售端口高度集中了,那部品商注定就會失去零售渠道的定價權和利益分配主導權。
這是屬于兩個時代的零售體系的競爭:“頭部裝企整合業主用戶資源”VS“經銷商整合業主用戶資源”,從競爭打仗的態勢看,頭部裝企陣營的贏面更大。
看清這個現實,我們得出結論:頭部裝企本階段的使命并不是相互競爭內卷,而是把業主用戶資源從經銷商的手中進一步奪過來,從而大力擴大頭部裝企陣營的市場份額。
研究發現,整裝模式經過十多年的演進,又要開始進化了。
面向大眾剛需市場的整裝,更接近于零售屬性,呈現出大眾需求趨同化、標準化及規模化,因此,整裝公司的業績出現突飛猛進的現象。
零售型整裝平臺,類似于京東零售平臺,“多快好省”四個字要優先做好兩個字“快”和“省”,交付一定要快,性價比一定要高,選擇可以少一點,品質也可以犧牲一點。實際上,現在的整裝就是長成這幅模樣,供應鏈短名單加上“入門級or中等級別”的選品。
我們發現,為何設計師個體、工長工人個體、小微裝企依然還有生存空間,這是在“多”和“好”上形成了業主價值模型。他們的“多”體現在基本不限制業主的選材,市場上好的都可以選;設計上也給你多種選擇方案。他們的“好”體現在服務態度真的是好,交付也有真心做得不錯的。
“快省價值組合”PK“多好價值組合”,各有千秋,或者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業主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品味來選擇。強大如京東,多快好省四個字,也就是“快和省”做得突出,最近還在做低價戰略保衛戰,確保自己真的是省錢的。低價不僅僅是電商的核心競爭力,而且是全球所有零售商永恒不變的所有競爭力的根基,如果把我們零售業務客戶體驗三要素:價格、品質和服務歸結的話,低價是“1”,品質和服務是兩個“0”,失去了低價優勢,其他一切所謂的競爭優勢都會歸零。低價是京東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礎性武器。
基于此認知,零售型整裝,就要在“多和好”基本面還過得去的基礎上,想盡辦法做好“快和省”,尤其是“省”。“零售型整裝”假設還做不到便宜,那業主憑什么選擇你呢?既然花同樣的錢,個性化體驗不香嗎?開市客和山姆店為何生意火爆,他們在“多快好省”做了新的價值平衡,很多人的消費體驗是又好又省,是“好省價值模型”。
家裝市場存在多樣化的裝修需求,絕不是“快省價值模型”一種。只追求“多”,是個性化裝修的細分市場;只追求“快”,未來是裝配式裝修的細分市場;只追求“好”,是高端裝修的細分市場;只追求“省”,是剛需整裝的細分市場。“多快好省”四類價值相互組合,可以細分出更多種價值模型,這是整裝模式進一步進化的方向,超高性價比,僅僅是其中的一種類型而已。
歸根結底,眼睛要盯著業主,為業主創造出量身定制的更大價值,業主才會優先選擇你。得到業主擁護和支持的家裝品牌,當然是能走出內卷,贏得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