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底,我國累計建成綠色建筑85億平方米,累計建設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面積超過1390萬平方米;2021年全年相關行業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數量同比下降超三成,壓減擬上馬的“兩高一低”項目350多個……10月27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顯示,我國建筑行業在多個環節加速發力,為應對氣候變化積極降碳減排。報告內容包括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新部署、積極減緩氣候變化、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完善政策體系和支撐保障、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五個方面。同時,全面總結了2021年以來我國各領域應對氣候變化新的部署和政策行動,展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新進展和新成效,以及為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所作出的貢獻。
在建筑領域方面,報告介紹了我國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的成效。發布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推動實施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國家標準。
截至2021年底,城鎮太陽能光熱建筑應用面積50.7億平方米,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面積4.7億平方米,太陽能光伏發電建筑應用裝機1816萬千瓦,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6%;節能建筑占城鎮民用建筑面積比例超過63.7%,累計建設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面積超過1390萬平方米;穩步推進北方采暖地區和夏熱冬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累計完成改造規模超過16億平方米;累計建成綠色建筑85億平方米。鼓勵北方地區在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中同步實施建筑節能改造,在保障住房安全性的同時降低能耗和農戶采暖支出。同時,嚴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2021年強化工作部署,要求對“兩高一低”項目實施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各地建立在建、擬建、存量“兩高一低”項目清單并明確處置意見。嚴把新上項目管理,深挖存量項目節能潛力,更新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科學有序推動高耗能行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組織修訂一批相關行業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原則或環境準人條件,嚴格環境準入。2021年全年相關行業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數量同比下降超三成,壓減擬上馬的“兩高一低”項目350多個,減少新增用能需求2.7億噸標準煤。
報告介紹了促進新型基礎設施低碳轉型的一系列專項行動。例如,2021年7月,開展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試劃,各省市進一步提高數據中心新建項目的節能指標要求。2021年12月執行推動數據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全力提升數據中心心和用率、PLUE和5G基站能效。2022年2月在8大重點地區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組節點的通知,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目前已創建三批共計153家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在舟山群島,全國首批“零碳”5G基站已經開始試點運行。
此外,為強化城市領域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我國扎實推進28個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探索符合各地實際的城市適應氣候變化建設管理模式。報告介紹,在總結30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經驗的基礎上,自2021年起,繼續在45個城市開展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印發《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和《“十四五”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建設行動計劃》,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深入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全國已建成綠道8萬余公里,城市公園22萬個,增強了城市生態承載力和宜居性,有效改善了城鄉生態和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