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和辦公場所應該如何正確消殺?大家屯了一些消毒用品,如何安全存放?常用消毒用品保質期一般是多久?疫情期間,不少市民因封控或篩查居家。能否介紹一下,有哪些事項,市民和企業可以足不出戶辦理?大數據對疫情防控起到了哪些作用?有關專家對于這些市民關心的問題給出了解答。
我們在開展居家和辦公場所消毒需要遵循幾個原則。
第一,清潔為主、消毒為輔的原則:通常情況下做好環境清潔工作,對于確有風險的環節和對象開展消毒,消毒應在完成清潔的前提下開展。
第二,物理方法為主、化學方法為輔的原則:優先使用包括開窗通風、機械換氣、加熱煮沸、陽光暴曬等消毒方法。
第三,預防性消毒與隨時消毒相結合的原則:日常做好各類物品、電梯、扶手、衛生間等消毒工作,每天1-2次。出現污染的情況,隨時開展消毒,隨時做好手部清潔衛生。
第四,消毒強度與風險高低相一致的原則:頻繁接觸的物品,消毒頻次可以高一些,污染嚴重的對象消毒濃度適當提高,消毒時間適當延長。
第五,消毒時做好個人防護,不僅要防病原體感染,也要防消毒液對人的刺激和損傷。
常見的消毒誤區有幾個:
一、對蔬菜水果噴灑消毒劑——通常情況下,可以對蔬果外包裝進行消毒,蔬果本身只需要清潔,不建議使用化學消毒劑消毒,以免影響食品安全和口感。確有消毒需要的,可以使用有蔬果備案的消毒劑,根據說明書上使用濃度浸泡10-30分鐘后,使用清水沖洗去除殘留消毒液。
二、消毒液濃度越高越好——使用消毒劑時按照說明書相應對象的濃度進行正確配置。消毒液濃度并非越高越好,高濃度的消毒液通常腐蝕性、刺激性等副作用也會更多,去殘留的工作量也會越大。
三、對人、對衣物噴灑消毒劑——一般來講,個人外衣攜帶新冠病毒的幾率較小;其次,用化學消毒液對人體直接噴灑時一方面會造成對人的刺激和損傷,同時因為噴灑的時間太短,噴灑的量也太少,起不到消毒效果。
四、在室內使用加濕器進行“預防性空氣消毒”——這種方式一方面消毒效果難以保證,另一方面人群很容易受到消毒劑的傷害,如呼吸道刺激、灼傷和造成過敏等,這也是個誤區。
疫情期間,大家可能囤了一些消毒用品,在儲備消毒劑時應當注意安全存放,密封、避光保存。消毒劑不能放在臥室、廚房等地方。家中有孩子的,還應防止孩子誤取、誤食。
常用的消毒產品,在沒有開封前,保質期通常在2年左右。開封后,酒精類消毒劑建議在一個月內使用完,其他消毒劑建議在兩個月內使用完。如果是配制好稀釋過的消毒液建議當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