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啟動區規劃建設導則》相關情況。這是我國第一部跨省域的規劃建設導則,將助力示范區先行啟動區實現“一套標準管品質”。這份導則適用于先行啟動區范圍(660平方公里),示范區整體范圍(2413平方公里)可參照執行。《導則》將為規劃管理人員在規劃建設、審批過程中提供依據,為規劃設計人員編制規劃和開展工程設計提供技術指導。

original content

一、規劃建設導則的核心內容

示范區的建設必須體現一體化和高質量的要求,必須體現生態綠色引領。規劃建設領域涉及的范圍相對較多,按照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分步推進的原則,重點聚焦生態環境、城市設計、綜合交通3個重點領域,形成1.0版本。三方面主要內容為:

1.生態環境——構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格局

從生態空間、生態景觀、生態環境三個方面建構了示范區生態環境保護管控指標體系,錨固以水為脈、林田共生、藍綠交織的自然生態格局,引導河湖濕地、林地、農田生態系統修復和景觀優化,打造覆蓋城鄉、活力多元、人在畫中游的全域風景體系,促進區域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協同保護與治理。

2.城市設計——塑造江南韻、小鎮味和現代風共鳴的生活場景

從城鎮和鄉村兩個方面構建了示范區城市設計管控指標體系,完善示范區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加強各類物質與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傳承與活化,完整展現不同歷史時期的城鄉空間脈絡和文化風貌,彰顯示范區的自然生態、城鎮空間與地方文化三大特色,營造滿足未來生產生活需求的人居環境。

3.綜合交通——打造綠色高效多樣的綜合交通系統

從公共交通、道路交通、特色交通和智慧交通四個方面建構了示范區綜合交通管控指標體系,以交通樞紐為核心整合空間要素和配置資源,探索跨省域交通一體化銜接技術,創新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智慧交通組織方式,踐行綠色出行,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二、規劃建設導則的主要特點

作為全國第一部跨省域的規劃建設導則,示范區重點突出跨界協同、突出生態綠色、突出品質示范、突出韌性安全。主要亮點是4個:

1.跨域一體,明確需要共同遵守的規劃管控底線與標準

針對三地標準不協調、不統一而造成的功能不匹配、空間不協調、管理不精細等問題,在借鑒世界各地跨界共建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青浦、吳江、嘉善三地現行標準進行研判與優化,合理確定先行啟動區660平方公里統一的技術標準,助推形成一體化空間格局。

2.探索“就高不就低”的規劃標準

作為示范區踐行高標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基礎性工作,通過全新的“3+1+X”模式(3是指青浦區、吳江區、嘉善縣三地現行標準,1是指遵循國家統一標準為前提,X是指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探索“就高不就低”的規劃標準研判路徑,力爭每一項指標的論證過程清晰可辨,充分體現標準制定的先進性與科學性,保障示范區高質量目標的具體落實。

3.實施“水、林、田、鎮、村”全要素綜合管控

示范區目前正處于各種建設與非建設交織混存的狀態,而且未來包含活力城區、特色小鎮、美麗村莊等不同類型區域,具有空間、形態、功能上的特殊性與復雜性。在自然資源部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的背景下,《導則》改變過去偏重于城鎮集中建設區的做法,打破原有城與鄉、新與舊相互分離的體系,落實統籌城鎮、鄉村與水、林、田生命共同體的要求,統籌協調所有空間要素,構建新舊協同、城鄉融合的國土空間規劃建設新標準。

4.統籌底線管控與彈性發展

堅持“剛彈”兩級管控規則,為示范區的規劃編制及其管理提供從“標準”到“指引”的多重技術依據。規劃建設導則提出了100個核心管控指標,其中30個是強制性指標,70個是引導性指標。強制性指標針對規劃建設中所需要遵循的底線制定,是必須遵照執行的內容;引導性指標則是針對規劃建設的探索性、創新性要求,著眼于協調性、兼容性以及必要的彈性空間,引導采用最為合理的規劃設計方案,促進示范區空間環境品質的全面提升。規劃建設導則特別強調示范區先行啟動區的新建地區應按照本導則要求進行規劃建設,更新地區宜按照本導則要求進行規劃建設。


三、規劃建設導則是怎么編制出來的

作為一項重要的一體化制度創新成果,規劃建設導則經過了一個反復打磨的過程,用幾個關鍵詞概括,就是:聯合編制、多方銜接、專家論證。

1.聯合編制

為確保《導則》編制工作的順利開展,搭建了“1+3”的工作協調平臺,“1”即執委會,“3”即兩區一縣人民政府。組建了“1+2”的核心技術團隊,“1”即東南大學段進院士團隊領銜,“2”即上海規劃院、上海市政院為支撐。

2.多方銜接

《導則》初稿形成后,執委會在6個月內累計召開了12次導則成果的交流對接會,并書面征求兩區一縣規劃、發改、交通、水務、建設、農業等多個部門意見。為進一步提高《導則》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用性,執委會還組織滬蘇浙兩省一市7家曾經參與過示范區規劃建設的團隊開展技術交流,充分體現管理加技術的雙重引導。同時,對于部門和技術單位書面反饋的127條意見逐條研判并充分吸納,體現了多方參與、共商共編。

3.專家論證

邀請生態環境、城市設計、綜合交通等領域的行政管理人員和權威技術專家開展專家論證,進一步強化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