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我問一下兩位老師,您覺得亞洲設計的話,他自己的魅力在哪里?或者未來的方向在哪里?我才能讓他進入全世界的眼睛。因為前面在專訪的時候,有幾位老師說亞洲設計以世本為代表的已經走向了世界。你們是怎么看的呢?
陳彬:我理解的亞洲設計,其實是說,他有兩個方面。一是它的多樣性,他有非常多的人口,所以他多樣性來自于傳統。所以無論是亞洲的藝術,還是文化,包括設計元素,是因為傳統的,其實這種稱呼帶有很強的地域性,在當下的情況下,還有一個特點,其實它的邊界非常的模糊,不是特別的清楚。這個是來自當下的全球化,網絡造成的。他應該有兩方面的特性,所以從這兩個角度來說,我覺得談到亞洲設計可能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因為有豐富的傳統,然后更多民主積累,我們需要亞洲的經濟地位的提高,話語權加強了,所以在亞洲設計有了自己的話語權。第二個,如果單純地談論亞洲設計也是應該的,因為現在的這個情況真的非要把亞洲設計重大的設計割裂出來講我覺得是不明智的。因為它本身就是融入到全球里面去的,是它的一部分,所以我的感覺亞洲設計不應該屬于亞洲的。應該是全球的。如果從這幾點講的話,我也不談什么,沖出去,好像也沒有什么必要。
覃思:我不知道其他幾個老師是怎樣思考的,我和陳老師很像,可能很多話題都是反著個話題的。剛才說了,其實丫頭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域,他在2000年前,500年前,因為信息不發達,技術不夠高,所以他都會有自己應對天氣、應對民族特性的一種設計和處理。因為我是從建筑的角度出發思考的,所以以前的人真的很有智慧,他通過對于天地的理解,會做很多順應天氣的手法,就變成了一種設計。但是當追求全球化以來,我覺得從設計,隨著設計的發達,技術全球化以后,從視覺角度來說,基本上沒有什么歐美之分。在中國很多標志性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歐美設計師設計的,但是他并沒有代表一種os風格或者美國風格之類的。所以在這些領域上面,我覺得我們也不見得一定要強調亞洲,反而要從設計師本身的角度,因為亞洲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國家,我們只要堅持對自己文化的理解,我覺得反而會做出設計師自己的特色,或者自己對民主理解的東西,我們都認為不要標簽亞洲設計,還是真正融入世界,才是真正好的設計。
記者:其實兩位老師說的,和我們之前采訪嘉賓說的差不多,不是說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是融入整個世界,有自己的韻味在設計里面。兩位老師在設計的時候,自己的特色體現出來了嗎?
覃思:自己對自己文化的理解,自己對自己生活的理解,繪出不同的設計手法。
陳彬:剛才提到了其實兩個方面。有一個是來自于自己創作的自信,這種自信不是講出來的,設計師是做出來的,就是你對傳統的理解,對民族東西的自信是可以在你的作品里滲透出來的,并不是說要去宣讀,我是做傳統文化的,我要承載什么東西?,我要向全世界推銷什么?,這個沒有必要。設計師有自己的方式,而這種方式是本能的,慢慢滲透的,潛移默化的。這個是我們想要去做,或者準備去做的事情。
記者:其實近年來的話,有一個被提到了很多叫做新中式。兩位老師如何看待新中式對于傳統文化的設計以及傳承,與新生代設計的融合?
陳彬:新中式,如果真正的從學術角度上它是一個商業命題,它是一個標簽,其實并不是從設計發展流程中提出來的問題。如果拋去市場的需求,或者開發商的需求,銷售的需求這個話題也沒有必要去提的。
記者:這也是你設計想法和觀點
陳彬:對
記者;其實這個話題我也想知道,新中式的這個話題,它的大背景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21世紀初期,大家都盲目崇拜,20,西方的地中海風格之類的,根本跟我們中國的文化沒有融合在一起。但是最近的話,近十幾年來開始慢慢的反思,去尋找適合我們中國人生活方式的這種,不管是室內家具還是什么,我們覺得新中式的這個說法是概括我們當今的設計師在做的事情,其實它只是一個名詞,不是說我們覺得這個名字不管贊同還是不贊同,但是這是我們大家正在做的事情,是沒有辦法逃避的,或者我可以去不認可的。就像我們今天的世博館,有一種中國風的新中式,不知道各位老師有沒有看?
陳彬:還沒來得及看。
咨詢熱線400-118-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