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緩解人們的心理壓力,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組織專家撰寫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指南》,為你的心理重筑防疫的堤壩。接下來為您介紹疫情之下,不愿公開就醫者的心理特征

original content

在疾病流行期間不同程度上出現了民眾否認患病、忌諱就醫、不愿意公開就醫、拒絕就醫、就醫后依從性差等現象,不僅增加了患病或傳染的風險,延誤了防范與治療,還人為增加了統計、防疫、治療等難度。

一、恐懼心理

此次疫情的突然出現,尤其是現代通信技術發展迅速,各種文字、影像等多媒體信息一時間出現,在感官上對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其中某些畫面足以對民眾的內心產生強烈的震撼,從而心生恐懼。

在這種情況下,一是害怕就醫反而帶來更嚴重的后果。有些人即使知道自己或家人發熱了,出現癥狀了,由于害怕在醫院就醫過程中,反而被病毒感染,因此寧愿心存僥幸,先相信自己或家人沒有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其實有些人的發熱癥狀,可能確實是普通感冒或一般性的炎癥引起的,不就醫也可自愈。可一旦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不及時就醫,從而延誤治療,既傳染別人,又貽害自身。

二是害怕就醫后自己或家人被隔離,給自己或家人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有些人出現發熱等癥狀,擔心就醫后自己或家人被隔離,嚴重影響生活,要么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要么近期已經安排了重要的事情,要么早已訂好了機票、酒店,準備春節外出旅游,一旦被隔離,這些都無法實現了。

三是害怕就醫后給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疫情當前,人們談病色變,避而不及。有些人擔心自己或家人就醫,無論是否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都會受到別人的歧視,產生不利影響。

一般這些人都聽不進去別人的安慰,情緒非常敵視,總是懷疑被誤診,總以為意外可能會發生在他們的身上。

二、盲目自信、抱持僥幸心理

在否認患病、忌諱就醫、不愿意公開就醫、拒絕就醫、就醫后依從性差等現象中,有些人是典型的盲目自信,否認或抱持僥幸心理。在缺乏醫學常識,對新型冠狀病毒一無所知的前提下,盲目認為自己及家人向來身體好,目前又沒有明確接觸史,應該不會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因此即使自己或家人出現了發熱、咳嗽等癥狀也認為這只是一般感冒發熱,甚至在明確診斷的情況下,寧可采用不科學的方法去治療,也不到正規醫院接受正規治療,因此可能延誤了時機,沒有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甚至造成家庭聚集式傳播。

三、病恥感、自罪感

有些人存在對疾病的恥辱感和自罪感,使得他們不敢也不愿意主動、公開就醫。有些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從歸因上歸結于自己的某些錯誤,是遭了報應,甚至是犯了罪。有些人從認知上認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這是非常可恥的事,丟人的事,認為患病了別人會指責自己、笑話自己等。正是由于這些不正確的認知,從而導致了行為上的否認患病、忌諱就醫、不愿意公開就醫、拒絕就醫、就醫后依從性差等現象。

四、缺乏信任感

有些人對國家、對政府、對社會機構(醫療機構)、對他人嚴重缺乏信任感。受個別事件、個別人的案例影響,有些人負性情緒爆滿,認為大難當頭,人人為己,哪有人會舍己救人,哪有人會為他人著想,由于相關專業知識匱乏,產生對醫護人員不信任感和抵觸感,認為去就醫也得不到很好的救治,還會被耽誤、被誤診誤治,甚至受到嚴重的傷害。

五、人格因素

有些人屬于偏執人格,有些人屬于反社會人格,有些人屬于邊緣人格等,由于人格的原因,他們不愿意接受正確的認知,不聽從政府的指導,不遵守防范要求。此類人群思維出現明顯的偏執和絕對化、災難化,難以聽從別人的意見,變得敏感、多疑;注意力下降,對疾病進行否認;對家人或其他人要求苛刻,對社會不信任,對生命覺得不公平。容易出現沖動行為,表現為謾罵他人、侮辱他人、違反規則等。

六、其他因素

有人因隱私問題,不愿意或不便公開自己的個人信息。有人認為就醫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有人認為醫院人滿為患,一去就耽誤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時間,得不償失。

我們將持續更新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知識,幫助大家認識新型冠狀病毒點擊此處學習更多新型冠狀病毒防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