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定制家具缺乏設計 只是“看上去很美”
發布時間:2010-02-21
作者:ccy
瀏覽:67
概要:
雖然奢侈品大都喜歡走“限量路線”,它們追求的是物以稀為貴,但“限量路線”走到極致,有時就不怎么奢侈了。比如定制家具,這是將“量”極“限”至“一”的做法,其價值追求反成“人以稀物為貴”了。當然,這時的“貴”不表現為金錢,只體現擁有者的個性價值。有了這種區別,定制家具也就具有了走入普羅大眾的可能性,和一條非限量的寬廣“路線”。
國內
定制家具
缺乏
只是
“看上去很美”
雖然奢侈品大都喜歡走“限量路線”,它們追求的是物以稀為貴,但“限量路線”走到極致,有時就不怎么奢侈了。比如定制家具,這是將“量”極“限”至“一”的做法,其價值追求反成“人以稀物為貴”了。當然,這時的“貴”不表現為金錢,只體現擁有者的個性價值。有了這種區別,定制家具也就具有了走入普羅大眾的可能性,和一條非限量的寬廣“路線”。
事實上,定制家具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已在歐美、日本漸成潮流,并形成規模市場。多年的市場發展表明,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模式,家具定制除了能滿足不同消費者對家具的不同個性需求這一傳統營銷模式不可比擬的最明顯的優勢,它還具有減少庫存積壓、降低營銷成本、有利于加速產品開發等諸多優點。我們知道,在傳統營銷模式下,家具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一般都會通過大規模生產來降低產品成本,然而一旦市場遭遇不測,這種大規模生產的家具則會由于雷同而導致滯銷或積壓,造成資源浪費。而定制營銷是根據消費者定單生產,可以說是“零庫存”的。從環保角度看,定制家具可以減少家具建材的損耗和污染,提高家具的可利用率,其“零庫存”一定程度上也符合了低碳經濟的發展潮流。
不過,事物都有兩面性,定制家具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尤其在我國,這種新營銷模式剛邁開第一步就出現了不少棘手的問題。中消協公布的信息顯示,我國家具類產品投訴量有上升趨勢,其中涉及定制家具的投訴增長最快,消費糾紛漸成新熱點。雖然每個問題都像“定制”一樣是個性化的,但它們的共性又恰恰反映在“定制”上:一旦實際產品與消費者的“定制”要求出現不符,退換貨就成了讓誰都頭疼的問題。
傳統成品家具是大眾化的批量產品,如果存在尺寸、色差或其他質量問題,退換回來的貨經過改進還可以重新投向市場,而個性化極強的定制家具幾乎不可以重復利用,回到企業的退換貨差不多就成了廢品,這顯然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同時,我國定制家具市場剛起步,從事該業務的大多是小作坊、小企業,它們在環保指標、板材質量、技術工藝、售后服務等方面水平普遍不高,加上缺乏行業標準和**監管,質量成為最大的隱患,而質量不過關一方面會增加退換貨糾紛,另一方面還會加劇因退貨換貨造成的浪費。
這是否是定制家具必染的通???當然不是。在歐美及日本這些成熟市場,定制家具大都是由大型企業主導的,基本不存在退換貨難及浪費問題。這不僅是因為這些企業非常注重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和品牌聲譽,時刻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接受消費者退換貨已經成為企業習慣,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們提倡并實行“標準生產”,讓退換回來的定制產品可以像批量產品一樣再次進入市場,而不是被當做廢品。以櫥柜為例,德國柏麗櫥柜推廣標準化以及個性化設計,其宣傳資料顯示:N個規格的部件任意組合,可以打造28萬種產品。也就是說,即使產品退換回來,將部件拆卸下來還可以組裝成一種新的個性化的家具。
國內許多企業都把“定制”理解為“非標生產”,其實這是一種狹隘的定制觀,是對尺寸的妥協,對戶型結構的妥協。而科學的定制設計應該是運用標準化的規格組合滿足客戶個性化的需求。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產品的個性化主要體現在設計,而不是尺寸,“其實中國不是標準化不了,而是缺乏設計”。事實上,我國當前以小企業為主導的定制家具領域推行“非標生產”,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整個行業的發展,未來中國定制家具會逐漸走向“非標中的標準生產”。
問題是,這事得有“帶頭大哥”才行,可現在的大品牌、正規廠家雖都看到了定制家具市場的潛力和未來,卻很少有愿意涉足的。原因很簡單:目前家具行業的市場比較廣闊,并不存在過不下去的情況,這樣就導致許多家具企業選擇了更容易賺錢的一條道路,盡管個性化定制前景不錯,但中國市場巨大,只要批量生產還能賺得盆滿缽滿,誰還會冒險走新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