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西夏時期瓷器
發布時間:2008-07-19
作者:ccy
瀏覽:75
概要:
遼代陶瓷在技術上受中原影響,工藝與北方各窯大體相似。造型多種多樣,大致分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兩類,杯、碗、盤、碟、盆、瓶、罐、爐、硯等日用雜器均是按照中原樣式燒造,而長頸瓶、鳳首壺、雞冠壺、雞腿瓶等則具有鮮明的契丹民族特征,與其民族的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系,反映了遼代畜牧業和農業經濟的發展與變化。
遼代陶瓷在技術上受中原影響,工藝與北方各窯大體相似。造型多種多樣,大致分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兩類,杯、碗、盤、碟、盆、瓶、罐、爐、硯等日用雜器均是按照中原樣式燒造,而長頸瓶、鳳首壺、雞冠壺、雞腿瓶等則具有鮮明的契丹民族特征,與其民族的生活習慣有密切的關系,反映了遼代畜牧業和農業經濟的發展與變化。裝飾手法有刻劃花、印花和貼花三種胎上裝飾以及多種色釉褐色釉上描畫兩種色釉裝飾,裝飾紋樣以牡丹、芍藥為主,白釉黑花器是其晚期出現的裝飾方法。
金代早期陶瓷生產是在遼代瓷窯的基礎上建立的,釉色簡單,造型樸拙,胎骨厚雜,釉面缺乏潤澤感。后期遷都燕京以后,在關內生產的產品大部分承襲宋式,宋時有名的定窯、鈞窯、耀州窯和磁州窯均繼續燒造,創燒出白地黑花葫蘆瓶、黑釉桃形壺等特殊器型,為歷代罕見,其他品種造型類同于宋式。裝飾手法有刻花、印花、剔花、筆繪、加彩等多種形式,花紋圖案趨于簡單,題材以折枝、纏枝花為主流。
西夏以黑褐釉瓷為主,器型古拙,其中的高圈足碗、高足杯、小杯、三足燈、折肩瓶、雙系扁壺、折沿缽等是反映西夏王國居民的生活習俗的代表作。其作為裝飾的剔、刻花紋粗獷豪放,突出了民間工藝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