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買房后,人們接下來就是裝修房子、購買家具,來裝點布置新家。這本該是消費者花錢買享受的事情,卻因為個別商家不誠信經營和消費者的一時大意,導致很多人在購買了大件家具后,遇到了不少意想不到的問題和麻煩,甚至鬧出糾紛、打起官司。
■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欠缺
黃女士曾在西安某中型聯營形式的家具城挑選過餐桌,一家公司的銷售人員向她推薦了一款“低價銷售處理”的鋼化玻璃臺面長桌,并配有六把“實木的”黑胡桃色椅子,他們還保證“主件都是實木的”。老板說原價是1800多元,因為樣式有點過時,也為了盤活資金,優惠處理價是1200元。后來,他們討價還價最終以1100元的價格成交。
可是當黃女士搬回家安裝時,才發現一條桌腿有點松動,后來自己用膠粘了。在餐桌挪過幾次后,其中一條桌腿便徹底掉了。另外,一把椅子靠背松動,她掰開一看竟都是合成材料。再找經銷商,老板卻比黃女士還理直氣壯,“我賣的就是處理品,你還想兩頭都占便宜啊。”處理品不等于殘、廢品,可是由于當時他們沒有立任何字據,家具出了問題消費者也只有自認倒霉。
在西安太華路某家具經營店購買雙人床架的楊先生,經銷商給他說某款床的制造廠就在西安東郊,如果他不滿意樣品也可以按照需要訂做。楊先生看好樣品后,希望能按自己的要求在床頭加裝音箱和燈光設置等,雙方也簽訂了簡單協議。可最后做好的床并沒有按照他的意思來設計,但因為當初協議上并沒有詳盡注明加裝部分的造型、位置等,楊先生和商家吵鬧兩次后無果,只能自認倒霉被迫收下了自己并不滿意的床架。
■經銷商誤導消費、不簽合同
對于此類家居用品方面的糾紛,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投訴維權辦宣傳人員說,他們經常收到一大批關于家居家具用品的投訴。對所受理的投訴進行分析、歸納后,發現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為了留住顧客,一些銷售人員在介紹商品時言過其實,把商品吹得天花亂墜也不留字據。一旦消費者把商品買回家后發現與承諾不符,回過頭來,銷售人員就會翻臉不認賬,使消費者無憑無據、有苦難言。
第二種,現貨不簽合同。在銷售現貨時不簽合同,只憑一紙收據打發消費者,使買賣雙方無法在產品質量等方面進行約定,以此逃避責任;
第三類,簽合同,但不按規范填寫。盡管有的地方有規范的合同文本,但一些廠商在填寫合同時避重就輕,對一些重要條款,如產品質量、環保標準、違約責任等或是提前印好條款,或是含糊其辭,為一旦發生糾紛給自己留好后路。
■簽購銷合同商家、市場都須蓋章
近年來,家居家具專賣場越來越普遍,既為廠家擴充了銷售渠道,也方便了廣大消費者,但這些市場幾乎是以出租營業場地,開辦者承擔服務、管理義務的方式進行經營。對此,一些地方相繼制定了相關的法規:《生活消費品、生產資料市場管理條例》,規范了《市場場地租賃合同》、《家具買賣合同》等合同文本。但是,因市場的經營方式所決定,各廠商在經銷商品的產品質量、經營人員的職業道德等方面難免會良莠不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常常被侵犯。
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的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購買家具要有合同意識,無論現貨還是訂制,一定要認真簽訂合同,要具體到對“產品質量”、“產品細節”、“環保要求”、“交貨期限”、“違約責任”等重要條款詳細填寫,要與銷售者據理力爭,不要聽信銷售人員的任何口頭承諾。而且,合同不蓋市場認證章也是不對的,在**管理部門監制的家具買賣合同文本后面,除了買賣雙方簽字蓋章的位置外,還有市場開辦方加蓋認證章的位置,這是證明交易在某市場進行、市場開辦方對交易負有監督管理責任的重要證據。一旦發生糾紛,市場不但負有調解糾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義務,而且要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對此,許多消費者并不了解,往往忽視了這一環節,而一些市場和銷售者出于規避責任、逃避監督等原因,對此并沒有盡到告知義務,致使一些消費糾紛處于扯皮狀態,難于解決。
上一篇: 買家具櫥柜認準E1或E2證書
下一篇: 達人五招教您辨優劣櫥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