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門文化
發布時間:2009-11-16
作者:ccy
瀏覽:58
概要:
門是什么。人們都很明白。門就是建筑的出入口,在中國古代,無論是宮殿、寺廟、園林、住宅,無論是單幢房屋,還是成組建筑,都各有它們自己的門,就古代的陵墓,是死者的安息之地,除了地上的陵墓建筑有門以外,在地下的墓室上還有建造得十分堅固和隱蔽的門。中國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發展史中具有獨特的地位。
門是什么?人們都很明白。門就是建筑的出入口,在中國古代,無論是宮殿、寺廟、園林、住宅,無論是單幢房屋,還是成組建筑,都各有它們自己的門,就古代的陵墓,是死者的安息之地,除了地上的陵墓建筑有門以外,在地下的墓室上還有建造得十分堅固和隱蔽的門。
中國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發展史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它的特點除了房屋為木結構體系外,就是建筑多以群體的形式出現,所以,建筑的門就他們之間的區別,建筑群體差別很大,情況多樣,大者可以是城市、宮殿,小者可以是四合院、天井院住宅,因而門的種類就非常多,有城門、宮門、殿門、廟門、院門、宅門之分,門是建筑的出入門,所以位置很明顯,也比較有講究。古代代表一個家的家風(門風)資望(門望)等。它的形式和內容是門所反映,所記載的歷史與文化。門上的雕刻裝飾和色彩的處理,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現了古代的文化內涵,封建的禮制,倫理道德、理想追求等。形態上也顯示了各地區的各民族、各種宗教的特征。
在此主要對住宅之門,門本身的形態,門頭、門臉、及門上的裝飾做以簡單介紹。
中國民間住宅的大門有幾種:
中國的民間住宅的宅門,除大門(即是院子當中出入的門)外,還有出入的便門。大門是來往行人,喜慶宴客、家人出入代表住宅之冠。一般分為屋宇式大門、墻門、街門大約3-4種。屋宇式大門是比較講究的人家。也就是說有錢的人家修建屋宇式的大門,它的特點與人們居住的房屋一樣,有單間、三間、五間不等,大的有王府邸宅、屋宇式大門都用五間左右,朱門紅樓。無論幾間,當中那一間為出入的門,門為雙扇板門,門扇施用門釘。
墻門是建墻門。上做屋頂,設有屋宇,十分簡單,用雙扇板門,不過這種門門口比較講究,是平常人家常用的。
衡門,即是光棍大門。中國自古代以來常用衡門,后 來它留傳到 ,今日 的神社大門,即采用衡門的式樣,也可以說是搬入 民間住宅中的衡門,至今還在運用,我國吉林、黑龍江一帶民居仍在使用。
北京四合院開始出于元朝,由于形式多樣,出現了不同等級的四合院,自然產生了和出現了不同的住宅門。
1、 王府的門
王府在四合院住宅中當屬第一等級,但在王府中還分有高低的不同,因為按清朝對宗室的分封制度,共分有14個等級,與此相對應,分賜給這些王子的王府也分為親王府、郡王府、貝勒府、貝子府、鎮國公府、輔國公府等幾個等次。這些王府在建筑規模和形制上也都各有規定。它們的大門按《大清會典》記載:親王府門為五間房,可開啟中央的三間,屋頂上可覆綠色琉璃瓦,屋脊可安吻獸,大門上的門釘用九行、七列共63個。郡王府的大門為三間,可開啟中央的一間,門上的門釘比親王府門減少七分之二,即九行五列共45個。王府的門前一般都有石頭獅子,雌雄各一,分列在大門兩旁,以壯威勢。門的正前方,隔著街道還立有影壁一座,作為大門的對應。規模大,更講究一些的王府,它的大門還不直接對著街道,而是在大門前留一個庭院,院子前面加一座沿街的倒座房,兩旁另設稱為“阿斯門”的旁門,經旁門進到庭院才能見到王府的正門。
2、 廣亮大門
京城里文武百官,從一品到七品,他們的住宅大多采用廣亮大門。這種大門的形式是面廣一間的房屋,屋頂為五檁四架椽的硬山作法,門扇安在脊檁之下,門板兩扇;在門簪,門枕石部分都有木雕、石雕裝飾;大門內兩側面墻上有的用磨磚對縫做裝飾,有的用白粉墻。四周加上花邊,在大門外兩邊的山墻墀頭上也有磚雕裝飾。
3、 金柱大門和蠻子門
金柱大門和蠻子門的外形和廣亮大門一樣,也是單獨的一間房屋。高出于倒座房之上,它們與廣亮大門的區別就在于金柱大門的門扇安在外金柱之間。蠻子門的門扇安在外檐柱之間。為了顯示不同主人的身份,而在這里,卻只能用門扇、門框在門洞中前后不同的位置來表現。
4、如意門
如意門是一種單獨屋宇式大門,其特點是在門的外檐柱間加砌一道磚墻,墻中央開一小門,據說這種門原來也是廣亮大門,后來貴族沒落將宅第賣給了平民,平民為了不僭越清朝廷的法制,所以在外面加了磚墻改成了如意門,此種門較為堅固、對外可起安全防護的作用。
5、隨墻式門
隨墻式門多用在較小和較簡陋的四合院住宅中。它的特點是大門,而不是獨立的屋宇、而是在住宅院墻上開門,并在門上方或左右的墻上略作裝飾處理,所以叫隨墻門。最常見的一種稱小門樓隨墻門,就是在門洞的上方將院墻升高,上面加一屋頂,頂上用卷棚元脊或者清水脊,屋面覆筒瓦或仰覆瓦,屋頂下講究的還做一些磚雕裝飾。再簡單一些的是一種柵欄門,即在門洞兩邊用木柱,上有梁枋,門上挑出小頂,門扇為直欞,組成柵欄形式,這類門多用做四合院的旁門。
6、垂花門
四合院的前后院、左右宅之間的門,最為常見的就是垂花門。它是四合院由前院通向中心院落的大門,位于兩個院子中間的墻中央。門單開間,前后設兩排柱子,前面柱子中間安板門,兩扇門板;后面柱子中間設屏門,多為四扇。屏門平時不開,行人進板門由左右兩旁進入院子。只有逢節日,喜慶日子來客人時方開啟屏門,讓客人由中央進院子。簡單的垂花門只設一排立柱,只有一道門而沒有屏門。垂花的主要特征是在門的前檐有懸梁挑出,梁頭上有一立柱,但柱不落地,由梁懸空挑起,柱的下端加一木雕花飾,因而取名為垂花門。垂花門除了有垂花裝飾外,其梁柱上皆遍繪彩畫。大門大紅而屏門翠綠。屋頂灰瓦,兩山博風板上紅板金釘。門前石鼓、石獅分列左右。
門本身的形態
1、門扇
門本身最重要的部分是門扇,是一扇或者兩扇基至多扇可以關啟的門扇,在中國古代建筑中,這種門扇都是用木板制成的。一扇門扇在一般住宅是至少也得60cm寬,在寺廟、宮殿等大型建筑上,門扇有1米甚至1米以上者。這樣寬的門扇自然不可能由一塊整木板制成而需要用幾塊木板橫向拼合而成,故我們將這類門稱為“板門”。板門門扇拼合,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門板的后面加上幾條橫肉向的木條,再用鐵釘由外向里將木板和橫木固定在一起,故我們把這些釘子稱為“門釘”,在較大的門扇上還要在門的上下兩頭包以鐵皮以增強門板多橫向聯系,這種鐵皮稱為“看葉”,門扇要開關,在關閉時外人來了要叩門,主人出門后要鎖門,于是在門上需要安門叩環和門鎖鐐,位置放在門扇的中央,適宜于人操作的高度上,在古代這門叩,門環稱為“鋪首”或“門鈸”。
門上的門叩門、門環做成獸面形的鋪首。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后漢書。禮儀志》中說道:“施門戶,代以所尚為飾。商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閉塞,使如螺也。”在《百家書》中也有一段記述:“公輸班見水蠡,謂之曰:‘開汝頭,見汝形’。蠡適出頭,班以足畫畫之,蠡遂隱閉其戶,終不可開。因效之,設于門戶,欲使閉藏當如此固密也。”這兩種說法雖在時間上相差了好幾個世紀,但都說螺螄,螺螄為了保護自己,遇到不利情況就把自己的頭縮回螺螄殼中,十分安全,所以這象征門戶的堅固與保險。后來門上鋪首的形象也比較單純。兩只門環的基座固定在左右兩扇門板上,座上伸出兩只門環,門環下面還有兩個鐵疙瘩釘在門上以便在叩門時發出聲響,同時又保護了木板門面。
2、門框
僅門扇本身還不能算門,它必須安在門框之上,門框是由左右兩根框柱,上面一根平枋組成為一個框架固定在房屋的柱子之間或者墻洞之間做安置門扇之用。門扇安在門框上而且要能夠自由開閉,靠的是門扇邊上下突出的門軸。固定上門軸的是一條稱為“連楹”的橫木,在連楹的兩端開出一個圓形孔,正好承受門的上軸。而連楹又是靠幾根木栓的形象好象像釘子一樣,一頭是大木栓頭,一頭卻做成扁平狀,插入上檻與連楹木的卯孔中,再用一根小木釘加以固定。木栓頭露在門外的上檻上,視門扇的大小而決定,用兩只或四只,這栓頭可能因為它的位置與作用都與婦女頭發上的發簪相近似,故取名為“門簪”。門簪被加工成多角形,圓形。花瓣等形狀,便成了門上的裝飾。門的下軸的作用也和上軸一樣,需要被固定在門框上,但承受這下軸的構件除了要固定門軸,還要承受門扇的重量。所以都用石料制作,根據它的位置和作用,取名為“門枕石”。門枕石的形式是一塊方石,平置于門框柱的下方,一斗在門框里,在上方開出一圓形小凹穴,門的下軸即紋,在這個凹穴中。門枕石的另一斗露在門框的外面。在枕石的中間與門框相齊開有一條凹槽,這是用來插放門檻的。在宮殿、寺廟、王府的大門的門枕石外部都作成石減少獅子。而百姓家門口,獅子只好做得很小,有時只能在圓形的抱鼓石上雕出一個小獅子頭,普通的門枕石上只做出抱鼓石或者一些更為簡單的雕刻裝飾。
3.門斗
門斗是在承安門板的門框的上面增加一段框架,中間安上木板,在宮殿或大門的上方也有這一部分,稱為“走馬板”。陜西窯洞住宅的門院多用磚筑門樓的形式。門樓內安裝門框,門框分上下兩部分,下面安門扇,上部分呈扁長形,這就是當地稱為“門斗“的部分。上面刻寫或書寫文字。以表主人所喜愛的人性格言和理想愿望。
4.門頭.門臉
門頭,門臉實際上就是在門的兩側和門的止方進行裝扮。如同人在自己的臉上和頭上進行化妝,包括戴漂亮的各式帽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