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去年9月1日,《中國深色名貴硬木家具標準》正式實施,標準用“深色名貴硬木家具”統(tǒng)稱具有紅木文化內涵的家具。除了原《紅木》標準的33個珍貴稀缺樹種或明清以來傳統(tǒng)家具所沿用的部分樹種外,還把《中國主要進口木材名稱》標準和《中國主要木材名稱》標準的名貴或優(yōu)質進口木材列入紅木家具文化的范疇。 標準修改后,紅木家具的家族龐大了很多。
標準修改后,紅木家具的家族龐大了很多。在標準實施一周年之際,本報聯(lián)合中聯(lián)家居、阿姆瑞特家居舉辦了“紅木家具與中式設計品鑒研討會”。與會嘉賓認為,不論品類數目如何增加,品種稀缺的紅木品種仍將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不論是商家,還是設計師,唯有不斷研究紅木家具并付諸實踐,和現代的生活方式結合起來,才能讓紅木家具帶給人們更高的文化享受和生活情調。
■家具風格設計要學會“文化融合”
作為古代文化傳承載體之一的紅木家具,盡管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但目前仍然只被少數人欣賞,它面臨的是如何進一步普及和與現代人生活結合的問題。在研討會上,“1+N國際設計”的設計師王殿非、博尊謙誠的設計師吳剛不約而同地講出了自己的困惑:“在實際使用中,很多客戶對紅木家具只是略知皮毛,只是需要一個點綴,要一點感覺而已。同時又要求廚房、衛(wèi)生間、臥室具有歐式特點,這樣會讓設計師很為難,在一個空間結構下,多種不同風格的家具難免會互相沖撞,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對于這個問題,長安大學的習晉老師特別指出,設計師一定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能就紅木考慮紅木,就歐式考慮歐式,設計師必須要理解不同文化,學會融合,融合的好壞是評判作品的重要標準。
■紅木“混搭”先做好文化尋根
在習晉看來,要想融合得好,離不開文化的根基。“時下流行的所謂‘混搭’我一直比較反對,現在有些設計作品非常令人不舒服。比如,傳統(tǒng)的梅、蘭、竹、菊,這樣高雅的畫作被橫七豎八地掛在一個餐廳的頂部,這是對文化的不了解和不尊重。生搬硬套,創(chuàng)造出所謂‘混搭’的效果,實際上就是不倫不類。要真正做出高度融合的好作品,離不開文化根基,有了根基,才有文脈、思想。我們西安是文化高地,在文化高地做設計,必須要抓住文化之根,有了根基,才能真正使我們的紅木家具散發(fā)出持久獨特的魅力。”習晉說。
和習晉老師持相同觀點的還有西安科技大學的陳和琥老師。陳和琥認為,要讓更多的人喜歡紅木家具,最關鍵的是要普及傳統(tǒng)文化,“現在的70后、80后,從小是從‘我愛北京天安門’開始了入學的第一堂課。對儒家的文化了解很淺,幾乎沒有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所以要讓大家真正喜歡明清紅木家具,還是要普及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要讓大家知道我們的根在哪里?另外一方面,我們又必須結合當代人的生活習慣和審美品位。”
■發(fā)掘經典技藝巧為今人所用
記者了解到,很多紅木家具的經營者一直都在這方面積極的摸索著,一方面在不斷探索過去的經典,另一方面又在挖掘紅木家具和現代人生活的結合點。
御寶軒高仿明式家具總經理孫一明在研討會上說,“我們一直在仿古如古,明清紅木家具不是某一個人設計出來的,而是無數文人志士共同智慧的結果。從明朝的天啟皇帝到清朝的雍正皇帝再到普通的工匠,都參與了家具的設計。一把圈椅為什么坐上去三個小時都不累,因為它高度符合人體的身體結構,人可以把胳膊搭在扶手上,讓腋下排汗,讓大臂充分放松,這樣的設計不論什么時候都是經典,再過幾十年、幾百年,它還會被使用。好比唐詩,它已經好到極致,無法再改,我們就是要挖掘出這樣的經典,讓大家知道古人創(chuàng)造了如此先進的技藝和文化,讓今天的人更好地生活!”
上一篇: 建筑外窗安裝工藝影響性能
下一篇: 建筑節(jié)能門窗是關鍵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