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業主一旦發現工程被公司轉包以后,他所受的打擊是雙重的:不但要承受因信任被踐踏帶來的受騙之痛,還要擔心包工頭偷工減料裝修出來的房子會不會有質量問題。最可悲的是,他還為這雙重打擊高價買了單。 通常業主們選擇裝修公司來裝修自己的房子,是因為他們對公司信任,以為正規軍比游擊隊好,裝修出來的房子質量好、有保障。
業主一旦發現工程被公司轉包以后,他所受的打擊是雙重的:不但要承受因信任被踐踏帶來的受騙之痛,還要擔心包工頭偷工減料裝修出來的房子會不會有質量問題。最可悲的是,他還為這雙重打擊高價買了單。
通常業主們選擇裝修公司來裝修自己的房子,是因為他們對公司信任,以為正規軍比游擊隊好,裝修出來的房子質量好、有保障。但是,純樸的消費者對裝修公司的信任被無情地利用了——多數的裝飾公司直接將利潤抽走,工程轉給包工頭,把業主的利益扔到一邊。
如果業主知道,自己給裝修公司的裝修款,公司拿走30%左右后,包工頭還要小賺一筆,這樣做出來的房子能指望它用料瓷實,工藝精湛嗎?毫無疑問,答案是否定的。
案例
“花3萬塊錢學了裝修知識”
張老師夫婦倆都是退休教師,為兒子結婚準備的房子花去了他們幾乎全部積蓄,但既然是作為婚房,裝修也是潦草不得的。他們前后比較過幾個裝修公司,最后選擇了自己有個學生所在的玲瓏空間裝飾。
雖然看得出報價單中有重復計價的地方、合同約定的付款次數和比例(簽下合同就付60%,油漆工進場前再付35%,留5%結算后付)都不合理,但是因為學生出面減免了他們數額幾千元的“工程管理費”,張老師還是對這些都沒有計較。公司也承諾,是自己的工人來做施工。
真相是在一堆施工質量問題暴露之后被發現的。張老師覺得泥工和木工活都有一些沒做好,要求返工,而包工頭不肯,張老師只好找公司。“找了兩次,得到回答說‘他們不是公司的人’,我兒媳婦去打聽,才知道這在行業里叫轉包。”張老師說。
最后返工所浪費的主材料還是由張老師自己承擔。而包工頭卻稱因返工增加了人工成本,“沒賺到錢”,一直要張老師追加費用。張老師告訴記者,目前工程快收尾了,卻還存在衛生間未做防水,電路改造用的照明線負荷不夠易起火等安全隱患,“真不知道住進去以后房子會不會出什么事。”張老師不無擔憂地說。
記者只能這樣安慰他:“起碼您一直在工地看著,知道有這些問題存在,哪怕再花錢重做,也比毫無所知住進去后出事強。”張老師不無自嘲地表示“花3萬塊錢學了裝修知識”,可這些“知識”以后不會再用到了。
追問
轉包是揭不得的瘡疤?
2月7日上午,記者聯系上了玲瓏空間裝飾負責監理張老師家施工的佘監理。佘表示衛生間不可能沒有做防水,照明線的標準也符合省裝飾協會的規定。佘否認了張老師家的工程是轉包出去的。至于在張老師家施工的工人沒有和公司簽合同,領工資從“項目經理”處領,佘解釋說,一個裝修公司不可能長期保有大量固定的工人。
“如果你去問一個公司有沒有把工程轉包出去,所有的公司都會說沒有。這是行業規矩。”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為什么這些裝修公司都不承認?因為在轉包模式下,獲益最大的是公司自己,而受損害最大的卻是他們天天掛在嘴上的“上帝”——消費者。
其實只要一說出來,大家都很容易理解轉包模式為什么會帶來那么多的麻煩:裝飾公司一單抽30%后轉到包工頭那邊時,利潤空間已經減小了很多。包工頭從自己利益最大化考慮,該刷“三底兩面”的墻,他可能只刷“一底一面”;該用好板材的地方,偷偷換成差的……工藝標準非常模糊。而這些,沒有親眼監督整個過程的消費者是不會知道的——表面上看過去,刷五遍的墻和刷兩遍的墻有什么區別呢?但天長日久,問題就會顯現出來。
上一篇: 家裝工程監理中的空白點:室內環境質量
下一篇: 瓷磚認識上的三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