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如今,在大大小小的建材市場內,被冠以“綠色”的建材不計其數。幾乎所有的商家都說自己的產品是綠色環保產品,號稱是經過“環保認證”的。但是事實上,市場上的“綠色建材”并不能讓人放心。國家環保總局與衛生部的一項聯合調查顯示,目前建材市場上打著各種旗號的所謂環保型建材中,近60%含有有毒污染物。造成這一亂象的主要原因是,國家目前對“綠色建材”沒有強制性標準。
“環保建材”危害消費者
上海的吳先生在裝修新房時,特意購買了外包裝上標有“經×××認證的綠色產品”、“無毒、無味,可放心使用”等字樣的環保型油漆,但裝修結束后,房子里的氣味幾個月都沒有散盡,而身上也出現了很多紅色疙瘩,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油漆過敏。吳先生心里納悶兒,難道說是“綠色”建材不環保嗎?
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2008年上海家居裝飾材料市場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部分家裝材料廠商隨意標稱“健康產品”、“環保產品”,但產品外包裝或說明書上并沒有有害物質含量的國家標準和實際含量明確標注,虛假宣傳、過度宣傳誤導了消費者的選購。
自貼綠色標志屬欺詐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認證中心曾對上海、南京、北京等數家建材市場進行調查發現,目前市場上號稱環保的裝修裝飾材料中,相當一部分是假冒的。一些商家居然自己把環保標志貼在產品上,上海有多家生產地板的公司存在著假冒中國環境標志問題。
業內人士透露,在綠色涂料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濫竽充數。小涂料廠用聚乙烯醇代替乳膠,用有毒原料作粘結劑,往往因合成工藝不過關而導致甲醛大量游離。但就是這樣的企業喜歡往“綠色”上靠。而家具只要用膠,就不可能環保,除非是硬木家具,全部用鎖扣連接。
面對當前建材市場“一片綠”的情況,有關專家指出,ISO9000,ISO14000等標準限制的是產品生產過程中對外界環境的污染問題,并不是指產品自身具有環保特性。目前不少建材商給自己的產品貼上“綠色”標簽,實際上是誤導消費的“欺詐”行為。而真正的綠色產品不僅各項檢測要達到國家標準,還要求產品生產過程中無污染,且報廢后能二次利用。
“嚴格地說,目前我國并沒有綠色建材市場,也沒有綠色建材產品,而只有達到限量檢測標準的環保建材產品。”一位建材業內著名專家表示。
強制性標準亟待建立
據了解,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從2002年起開始強制性實施《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十項標準,這只是建材產品的市場準入標準,是對生產企業最起碼的質量要求,而非綠色產品的要求。對人體有害的甲醛、苯及其他有機揮發物都是涂料和膠粘劑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標準只是限制了這些成分含量,即便達標的合格品中還是含有這些有害物質的。
業內人士透露,我國對“綠色建材”的評價和標準還沒有出臺,既沒有出臺抗菌陶瓷產品的相關標準,也無強化木地板行業E0級板材甲醛釋放限量國家標準,對生態建材的評價也還在進行之中,只有環保建材這一名稱,才是現在惟一通用的對建材有害物質有科學檢測依據的稱呼。但目前,有一些不法商家為了迎合市場,大炒概念,而消費者也是一知半解,對市場的規范極為不利。
由于我國目前相關的環保標準制定還沒有跟上市場發展的步伐,導致一些標準的適用性受到質疑。而且,不同行業的環保標準不統一,甚至經常有所矛盾,這讓企業和商家頗感無奈。
“認證部門太不規范”,權威質檢專家表示,消費者期盼真正的環保建材。除了消費者自身要有正確的消費觀外,更多還得有賴于國內環保建材產品認證體系的健全,取消多頭認證,形成統一標準,各協會作為具有行業管理職能的部門,重點應放在對行業的整體協調管理而不是認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