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時間:2009年8月1日 主講:陳少峰,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教授 (一) 陳實:從十六大提出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十七大提出提高國家軟實力以來,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國家戰略。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
時間:2009年8月1日
主講:陳少峰,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教授
(一)
陳實:從十六大提出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十七大提出提高國家軟實力以來,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國家戰略。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我們現在看看經濟發達的國家,比如美國的好萊塢、迪斯尼、NBA,比如韓國的韓劇,比如日本的動漫,比如英國的英超等等,它們已經成為文化的創造力和文化競爭力的同義語,成為一個國家形象和力量的象征。
最近,我省也出臺了關于加快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實施意見,通過7項工程和22項舉措,對提升廣東的文化軟實力進行了全方位的戰略部署,決心要把廣東打造成為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主力省。廣東的經濟社會發展,可以說已經到了一個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性時刻,全面提升廣東的文化軟實力,盡快形成與廣東經濟社會向科學發展轉型所相適應的文化動力、文化條件、文化環境,實現廣東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這已經成為我們廣東所面臨的一個非常緊迫而重大的課題。
所以,在這樣的時候,我們請來陳少峰教授給我們廣東的文化產業、文化軟實力把脈聽診,解惑析疑。陳教授是我們當代文化產業研究領域里面最活躍的專家之一,他的成果很多,頭銜也很多。但是,陳少峰教授給我的名片上面只有四個頭銜:第一個是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第二個是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他的院長是全國著名的美學家葉朗教授;第三個是文化部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這是文化部和北大合作的一個基地,目前已經成為我們國家文化產業研究的重鎮;第四個是中國文化產業三十人論壇的召集人。這個三十人論壇是由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大、清華、 上海交大五大單位共同舉辦的,目前它跟中國經濟五十人論壇一樣,成為對我們國家具有廣泛影響的這樣的一個論壇。
我們和陳教授交流的時候說,希望在年底的時候把我們“嶺南大講壇·文化論壇”52個上臺的專家召集在一起,我們要搞一個“嶺南大講壇·文化論壇”的五十人論壇。我覺得還值得介紹的是,陳教授在學問上走的是學以致用的路子,據說他的演講熱情奔放,極具感染力,所以大家要把耳朵豎起來。下面請陳少峰教授演講,有請!
(二)
陳少峰:謝謝陳實教授的推薦。我今天跟大家一起交流文化產業與廣東軟實力,我主要講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對文化產業做一個新的詮釋。因為我們做文化產業的時候,它的錯誤是源于對文化產業本身的不了解,這是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我想跟大家講一下軟實力的要點。第三個方面,就如何通過發展文化產業來推進廣東的軟實力建設,提出一些我自己個人的看法。我在這里面有一些說法可能跟很多人的說法不一致,請大家諒解,可能還會對某一些地方提出批評,也請大家諒解。我們先來說文化產業。
對文化的新理解
我們先為文化作一個簡單的理解,不是定義,而是理解。我們知道,所謂的文化,就是人們有共性的東西就叫文化,只要它不是物質的東西就叫文化。所以,我們講一個機構就有機構的文化,企業有企業文化,區域有區域文化,只要是人們共同形成的某些生活習慣,一些思維方法、行為方式等等都叫文化。文化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文化不是你創作的,大多數文化是你被熏陶出來的,我們最近有一個詞叫“被就業”,文化實際上就是你被“文化了”,你在不知不覺中受熏陶,這是最主要的方面。
還有一個方面,你小的時候去模仿大人,模仿別人的行為,這個時候就是習慣于模仿,它是文化最主要的特色。所以,當我們講文化的時候,大多數是指在歷史上形成的文化,所以它又叫“歷史文化”,或者又叫“文化積淀”,這幾個概念本質上是一致的。我希望大家對文化有一種新的理解,就是對文化進行分類、分流的認識。什么叫分類、分流呢?文化的概念囊括的很多,我們分為兩類,一類叫文化,但是它有一個限定詞,比如叫文化產業、文化事業、區域文化、大眾文化,它是被某一個限定詞限定在一個范圍里面,叫什么文化,或者文化什么。
另外一類,不叫什么文化,比如說道德、藝術、習俗、宗教、生活方式等等。一般來講,不叫文化的部分有時候比叫文化的部分更符合文化的本質。比如說我們講道德是文化當中最核心的概念,它很重要,它的歷史積淀也比較長。比如說我們中國人比較重視人際關系,人際關系里面有一部分是道德,有一部分是習俗。所以,這里面有很多歷史的積淀。比如說二級概念里面有一個叫藝術,我們對藝術進行具體的門類的區別,我們可以分很多種藝術。第四級,我們還可以對藝術,不同人的風格、創作的特點等等再進行細分。所以,從概念的角度來說,你不要抽象地談文化,說什么文化多好,一定要具體談什么文化多好,越具體你對文化的把握就越深入,是真正有用的。
具體來說,我們知道古玩藝術,實際上古玩藝術有很多的種類。如果你光了解一種古玩藝術,你幾乎就什么都不懂,你必須去了解哪一類的古玩藝術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哪些特點等等。換句話說,我們以分流、分類的方式才可以深入的了解文化,對文化進行細化。我們平時在分析問題的時候有兩個角度要做:第一個要把問題不斷的細化;第二個要把問題不斷的提升、歸納。換句話說,就是必須兩個東西不斷的做,在這個平衡當中我們最后就有一個高度,就可以對某些東西進行把握。另外一個,我們就有細節,就能夠操作,這個過程一方面不斷的抽象歸納,另外一個方面不斷細化,深入的挖掘它豐富的內涵,這就能夠讓我們對文化有很好的把握。所以,我們在講文化產業的時候,它的各個門類、特點是不一樣的,做法也是非常不一樣的。這是我要講的第一個概念,這是我們對文化的理解,不叫定義。
文化的多樣性
我們知道文化是多種多樣的,大概有幾千種,叫什么文化的以外,它在時間上、空間上呈現多樣性的特點。什么是時間上的多樣性?我們知道每一個時代有很多文化上的變化,出現了很多新的文化,這個時代的變化是很不一樣的。舉例來說,今天我們不管穿什么時髦的衣服都沒有問題,但是在幾十年前一些年輕人穿喇叭褲的時候(大家有沒有看到過喇叭褲?喇叭褲在膝蓋的地方它最窄,到腳的地方它就非常寬,走路的時候一扇一扇的,有點像吸塵器一樣),年輕人覺得它很酷,所以他就喜歡穿,但是警察說你這是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是流氓的特點,就拿著大剪刀追在他后面,逮住的話當場就把他的褲子給剪了,就讓他穿著褲衩回去。因為他認為你這個文化情調不對,所以他要堅決地打擊你。
再說幾十年前,大家說黑頭發是很好的,現在大家都染成了黃色的頭發了,這個變化的潮流從哪里來?大家把握不住,因為年輕人創造了新的文化潮流,跟傳統不一樣。傳統是老年人主宰文化,現在的文化是由年輕人在主宰,所以年輕人喜歡什么就變成了潮流。現在大家喜歡金黃色的頭發,說不定過一陣子就喜歡綠色環保,把頭發都染成綠的。
文化在時間上有很多變化,還有另外一個變化,就是年齡的差異,不同的年齡感受的文化不一樣,所以這個時候叫代溝。以前我們講的代溝以為是年齡造成的,其實不是,代溝是文化造成的,叫“文化之溝”。這個文化上的代溝的特點會造成文化的沖突。
所以,在座的各位如果家里有小孩,一般你跟小孩的沖突很多是文化的沖突。一種是生活方式、對某些東西的理解。現在年輕人創造了很多新詞,很多上了年紀的同志(我們現在講的“上了年紀”的概念是因人而異的)不太適應。比如說,我23歲的時候就在北大當老師了。前幾年有一個同學問我,陳老師,你有沒有看過《大話西游》?我說沒有,他說,陳老師你是個老頭子。我說憑什么?他說我們北大所有的年輕人都看過《大話西游》(《大話西游》與北大的推廣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周星弛到北大的大講堂去的時候,那里是里面三千,外面三千,都在喊著《大話西游》里面的詞。所以,看的人確實很普及),他說,當時北大只有兩類人沒有看過《大話西游》,一個是老頭,一個是小孩。他說,陳老師,你是歸在老頭還是歸在小孩的一類?他們就這樣把我這個年輕的教授劃為老頭了,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一個事情。
還有一個事,我們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骨灰級”這個概念,人死了燒成骨灰。有一個籃球記者問教練,請問你這個骨灰級的教練是怎么組織進攻的?那個教練臉就一板說,你是什么意思?他說我沒有什么意思。沒有什么意思你為什么要詛咒我?他說我沒有詛咒你呀,他說我人還沒死你就說我是個骨。他說,你誤解了我的意思,“骨灰級”就是資深教練的意思。所以,這種文化的差異就形成了代溝。但是,我們現在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就是代溝在細化,可能三五年就是一個代溝。如果在座的各位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到深山老林去,三年之后我們再回來,我們可能手機就不會用,我們上網以后你看到網上一大堆的概念,什么“經濟適用男”,我們根本就聽不懂。我們知道,文化的概念有一個時代的變化,還有一個年齡的變化,這個時候就形成了文化上的多樣性。比如說今天很多文化跟民國時候不一樣,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特點。
空間上的多樣性就更多了,大家覺得我的普通話不怎么樣,可是普通話是我的“外國語”,我的本地語言是閩南語。所以,我講閩南話是很正宗的,但是我講普通話就相當于一種外國語,我講外國語能夠講得這么流利算是相當不錯了,是吧?換句話說,粵語它實際上是一種文化的體系,我們福建那邊有很多的方言,實際上就是一種文化的體系。所以,我們以前叫中華民族的文化,其實我們中國在漢族里面,它有非常多的文化,然后不同的民族之間也有文化差異,這個文化差異是空間的差異造成的。
所以,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企業文化,這就是空間的差異。不同的民族,比如說我們跟日本人文化不一樣,我們跟美國人文化不一樣,其實美國很多地方,印第安人文化跟白人文化也不一樣,加上宗教的影響等等。所以,世界上可以說,只要有區域的隔離,它一定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我們現在的文化特點很多,比如說商業文化,各個地方也不一樣,有的地方比較務實,有的地方比較忽悠。空間上文化的多樣性,它的形成時間有的很長,比如說我們叫中華文化。有些很短,比如一個民營企業,它創業三五年它就能形成自己的文化。我為什么要強調多樣性?因為多樣性里面會造成沖突,大家的文化不一樣會造成交流的不方便和沖突,這是我先要說一下的。
但是,有一些文化,實際上它不是由空間的多樣性造成的,我跟大家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現在看到韓國或者日本的電視劇當中,或者他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文化我們好象似曾相識,那本來就是我們這邊的文化流傳過去的,那是以前我們中國的文化,現在流傳到他們那邊,我們現在過去就感覺到我們跟他又不一樣。舉兩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在傳統的時候很重視女性的溫文爾雅,有一句話叫“笑不露齒”,笑的時候要用手遮住嘴巴,不能夠張著嘴對著天大笑,仰天長嘯那是不行的。中國古代的男人也有很多的要求,包括坐的時候,站的時候要目不邪視,不能夠東張西望。比如說《論語》當中有“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它講很多“禮”的要求,“禮”的要求最主要的就是端正,所以,古代的時候是不能東張西望的。
可是,現在的人你看哪里的東西,不管你到什么地方,看人走過來都是東張西望的。所以,如果你要到日本找一個老鄉很容易,你在最熱鬧的地方看到誰在東張西望的走過來,你就過去拍拍他的肩膀說,哥們,到日本來了?就成老鄉了。但是,日本的文化其實是我們這邊過去的,不是它創造的,日本的木結構的建筑,到日本很多的燈飾,包括他的生活方式都是從我們的唐代和宋代的時候傳過去的。所以,那個叫時間上的多樣性,也就是說我們中國人現在的生活跟古代很不相同了,我們也把很多文化給拋棄了。
文化產業要超越民族的局限性
現在我要進入文化產業了。我們過去有一個說法,叫做“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個說法實際上是說我們有多種多樣的文化,這種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作出了貢獻,這叫“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所謂“越是世界的”,它是存在的特點它具有獨特性,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作出了貢獻。但是,“越是世界的”這個“世界”不是說我們征服了世界,別人理解了你這個文化,不是這個概念。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好萊塢從事電影大片的主題選擇的時候,一般來講他都會選擇超越民族文化的,就是超越文化多樣性的,就是全人類都喜歡的幾個主題,比如說勵志、友情、愛情、倫理、英雄、想象、科技的,基本上就是人類共同都能夠產生共鳴的文化主題。它不做自己非常獨特的文化,而是做人類普世的文化。這就是文化產業為什么能夠征服全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因,甚至連美國人都喜歡看他們的電影,為什么?因為大家有共鳴,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在這里面我們要強調的,就是文化的民族性,它在某些情況下是好的,但是并不是說越民族越好,這點很重要。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說《泰坦尼克號》,它的票房有18億美元,它的DVD大概有20億美元,加起來的話就是38億美元。38億美元的受眾總共多少?反正《泰坦尼克號》一部電影的觀影人士,比我們中國30年來在國外進行的全部電影、電視推廣,所有加起來的人士都要多,為什么?因為所有人都愿意看。我們走出去的很多傳統的曲藝人家看不懂,最后有時候還要送票,有時候請一些人,帶著三兩只狗就在那里觀賞。所以,我們講文化產業有一個特點不同于文化,叫“越是超越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你要超越民族的局限,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當然,文化的多樣性還有消費習慣的多樣性,比如說男人跟女人的消費方式不一樣,女同志很容易被忽悠。女同志有一個特點,凡是廣告狂轟亂炸之后,她一定被砸暈了。所以,你們看電視購物為什么那么火,它就是要轟炸女同志。女同志一般比較務實,在清醒的時候她是比男同志要高明,但是在被轟炸了以后她就不清醒了,這就形成了很多的消費方式。還有一種方式,大家有沒有看到,在我們中國,年紀越大的人文化消費越少,總之有很多的特點,我待會兒再講,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一個重點。
“文化底蘊深”阻礙文化產業的發展
“文化底蘊很深”。好多地方都說我這個地方文化底蘊有多深,說中原文化有多深,成都文化有多深,嶺南文化有多深,文化底蘊深到底好不好?這可能是一把雙刃劍,有好有壞。什么是好?我們嶺南文化大家都知道,吃飯的時候第一道上來的一定是煲湯,我們有文化共識,這個共識很深,我們就容易交流,這是它的好處。壞處呢?就是你對其他的東西會產生排斥,你就看不慣,因為你的習慣已經積淀太深了,你對其他的東西都會產生排斥的反應,對其他任何東西你都看不上。所以,我們今天來講文化底蘊深,一般文化底蘊深的地方都是觀念比較保守,文化理念的惰性比較強,它的創新意識很淡。所以,在中國哪個地方的創新意識最強,肯定是文化底蘊最淺的地方。這里面就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比如說法國的文化底蘊非常深,美國的文化底蘊很淺,誰的文化產業高明呢?當然是美國了,美國的文化出口是法國的10倍以上。咱們再比深圳跟其他文化底蘊深的地方,誰的文化產業收入高?當然是深圳,連問都不用問,除了像北京這樣的地方,因為它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它又有很多外來的人來改變它以外,一般純粹的文化底蘊深的地方都不容易搞文化產業,為什么?因為以前習慣搞文化,現在突然間要搞文化產業,這個誰也接受不了。
所以,我們現在發現有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小平同志當年搞改革的時候,誰反對得最厲害?有阻力,阻力來自哪里?我發現革命歷史越長的人反對越厲害,為什么?因為我們當年參加革命的時候大家的理念就是大家要共同致富,要變成很平等、平均,現在你發現一部分人要先富起來,他有可能是我的老板,這誰受得了?這肯定要反對你了。所以,我們經常說為什么改革要改革觀念,為什么有些人跟你作對?不是這個人刻意跟你作對,是他身上的文化跟你想要追求的文化有沖突,這叫文化之間的對立。所以,有些人跟你是朋友,但是你的做法跟他想的東西不一樣,他千方百計的想反對你。
文化底蘊深,它是一把雙刃劍,有好有壞,這一點非常的重要。我要說的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全國現在有一種現象,就是要從傳統文化當中去挖掘資源,把它做成文化產業,把傳統文化資源等同于文化產業的資源,這是絕對錯誤的想法。什么是文化產業的資源?第一資源是人力資源,創新,創新靠誰?靠傳統是創不了新的,這一點非常的重要。我經常在很多地方說,如果你往回走了,去尋根了,你搞一個什么尋根祭祖的活動,有沒有效果?我們以前說要找一些海外的老頭子回來尋根,然后我給你舉辦一個活動,讓你在那里拜祖先,大家聯絡感情,問題是很多的老頭子現在已經走不動了,很多已經過世了,剩下的二代、三代的人他們不會講中文了,跟我們也沒有感情,你去尋吧,尋來的都是大佬級的人物,大佬級的人物是什么?你要給他出錢,那能搞文化產業嗎?
或者你說我們這里有資源,我把《花木蘭》做成現代的產品,大家有沒有看過好萊塢的動畫電影《花木蘭》?它是怎么做的?它就按照好萊塢的規律,里面的亮點是什么,賣點是什么,里面有沒有愛情,有沒有男人跟女人之間的較量,它完全是按照好萊塢的東西把歷史的題材當做素材進行改造,它完全是現代的。我可以講歷史文化,我也可以講美國的,我可以把美國歷史上的一些什么事情做成動畫片,這個歷史的素材誰都可以用。再舉個例子,大家有沒有看過《人鬼情未了》?《人鬼情未了》是什么主題?就是《長恨歌》里面的主題,白居易的《長恨歌》講唐玄宗跟楊貴妃,后來愛情悲劇出現了以后,楊貴妃死了,他要見楊貴妃,他就找了一個道士,這個道士不就是《人鬼情未了》里面的巫婆嗎?但是,你要知道《人鬼情未了》這種故事在國外它就可以做成大片,如果中國人一想起《人鬼情未了》,保證做的就是古代的節目,唐玄宗和楊貴妃,為什么?因為他沒有現代文化產業理念。所以,我們電視上都是清宮劇,為什么你不能把里面很多的元素提煉出來做成現代的感人愛情故事呢?你為什么就只能講唐玄宗的愛情故事,你為什么不能講現代人身邊的愛情故事?我們一演就演古代人的《西廂記》,為什么你不能用講現代人的故事去講《西廂記》,為什么講古代的《西廂記》?這就是一個受歷史文化制約的思維方式要跳出來。比如說我們的絲綢、刺繡是我們的傳統,是我們的國粹,我們要走出去,怎么走?我們能不能用刺繡刺畢加索的畫,不是也很漂亮嗎?所以,我們一定要跟現代的產業結合起來,一定要創新。
發展文化產業需要低俗
我們講大眾文化,就像小沈陽,一下子就一舉成名。過去好多人反對超級女聲,說超級女聲太低俗,很多文化人反對它。這個不是行政干部反對它,是文化人反對它,很多精英人士反對它,說它誘導年輕人追求一夜成名。我在想,難道演藝界的成名不是一夜成名,是慢慢的熬出來的嗎?你找出來一個給我看,演藝界都是一舉成名,像《泰坦尼克號》一出來,里面的兩個人就成了紅星,到現在也就是這樣的。演藝跟學術不一樣,學術的成名當然要慢慢的,演藝當然就是一炮打紅,這個才是真正的紅。所以,小沈陽現在的身價一下子就漲了十幾倍,這就是演藝的特點,這就是大眾文化,因為大眾捧他,他一下子就紅了。
什么叫精英文化呢?精英文化我給它一個定義,叫做凡是需要經過專業訓練才能欣賞的文化叫精英文化,不需要經過專業訓練,你能夠靠直觀就能欣賞的文化就叫大眾文化,不管是任何人。所以,精英文化需要訓練,比如說交響樂,大家認為交響樂怎么樣?是精英文化還是大眾文化?精英文化,很顯然。我跟很多人去聽交響樂,其實我也聽不懂,只不過別人太熱情了我不好意思拒絕。我去的時候我聽不懂,但是它的調子不錯,但是真的不懂。然后等到中間,它前面演奏了一段以后停下來的時候,大家狂鼓掌,結果上面的字幕就打出來“同志們,還沒有到鼓掌時間,現在先不要鼓掌”,這就意味著不止我一個人不懂,大家都不懂,人家的停頓我們就以為他是休息,這個完全是不一樣的概念。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不了解它,這是精英文化。
還有一種是行為藝術,比如說有很多的行為藝術家,站在那里,光著身子擺出一個造型。我跟大家講一下我們北京有一個行為藝術家,他到美國的尼加拉瓜大瀑布去表演行為藝術,他請美國人給他開一個大吊車,有上下移動的那種大吊車,然后他把自己的衣服**了以后,請美國人把他的腳綁起來倒掛到吊車上,吊車就伸到瀑布那里,一上一下在表演行為藝術。請問在座各位,藝術在哪里?我們能看出他光著身子,看得很清楚,但是我們看不出他藝術在哪里。美國的警察也說我看不出你的藝術在哪里,我認為你在搗亂,就把他請到監獄繼續表演去了。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其實精英文化一定要有某些特定的背景,我知道你們沒有辦法理解,所以精英文化叫小眾文化,大眾文化就叫通俗文化。
精英文化為什么叫高雅文化?因為它小眾,它高高在上,少數人夠得著,多數人夠不著,這叫“高”。什么叫“雅”,就是陽春白雪,“雅”就是清高,就是我們理解不了的這個東西。所以我們就知道了,我們過去認為,精英文化做一些大眾文化的產品去滿足大眾的需求,比如說寫通俗小說,做流行音樂,這叫迎合大眾趣味。后來我想,大眾難道不值得去迎合嗎?我們現在不是講以人為本嗎?所以,我把迎合大眾改成一個詞,叫“以人為本”。所以,今后我們搞文化產業的人地位就很高了,我們在做以人為本的工作,不是在做迎合大眾趣味的工作,這個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以人為本”這個事情,我們都知道大眾他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他的文化藝術的欣賞水平一定不會很高,你用什么東西來打動他呢?里面避免不了有一些低俗的東西。我個人的想法,低俗是文化產業產品當中的調味品,沒有低俗不成文化產品。我講的低俗是在精英眼中看來它是低俗,而大眾不認為它是低俗,好多人喜歡小沈陽,把從來沒有想過什么“低俗”這兩個字。換句話說,低俗這個詞是精英文化的概念,但是,有沒有低俗的事情呢?有。什么樣的事情?就是對未成年人來講它有低俗的問題,比如說你對未成年人不能跟他煽動所謂暴力,跟他傳播色情的東西。所以,低俗只有對未成年人才有意義,對大家沒有意義。比如說我們成年人,有時候開玩笑都是很低俗的事情,但是,你不能把這種玩笑開給未成年人。所以,這個時候低俗一定是有一個保護未成年人的界限,你不能夠低俗的到未成年人群里面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
另外一個,低俗不能跟社會的核心價值對立,你不能跟它對著干。比如說我們講家庭倫理,你不能說家庭倫理一錢不值,這個肯定不行。這就是兩個角度,一個是未成年人要保護,一個是社會核心價值要保護,這是我們要講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但是,不是說所有的低俗都不好,沒有低俗你成不了流行文化,這是很重要的現象。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一個明星唱歌為什么要伴舞?唱歌跟舞蹈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伴舞?還有,唱歌人為什么要扭**,這就是看起來很低俗,這是不對的,因為在唱歌的環境當中,其他很多輔助性的手段是使這種音樂成為一種體驗式的,它不一定是在體驗音樂,而是在體驗氛圍,大家明白這個意思嗎?它雖然低俗,但是它是有必要,大家在欣賞太空步,太空步它很有新意,對不對?所以這個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大家要知道。但是,我認為如果你想搞文化產業的話,你不能用精英的標準來看,那肯定沒有辦法搞,這是很顯然的一個事情。
發展文化產業需要“倒著看”
叫順著看和倒著看。我們知道一個很有文化的人,很容易成為精英,或者在主觀上成為精英,比如說有一些人藝術理念很執著,比如說有的人對歷史文化情結很重,比如說有些人對歷史研究很多等等,這種叫文化人。文化人的行為方式是什么?就把自己的文化往外推,就像我現在,在把自己對文化的理解在往你們推,希望你們接受。當然,這樣做的結果是什么?他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他的思考是自我的,他不是考慮別人,他是考慮自我。如果我要拍一個商業電影的時候,我會怎么樣?我會考慮你們喜歡看誰演的電影,你們喜歡看什么題材的電影,我先做調查再拍這個電影,這個時候就沒有我,我先考慮的是觀眾。
但是,文化人考慮的是自己,我的文化怎么樣被別人接受,所以他從里往外推,文化產業的人是從外往里走,你們喜歡什么我就替你們做什么。就像馮小剛,他知道大家都喜歡逗樂的東西,他就拍逗樂的東西,賈樟柯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的藝術理念傳播給大家,所以賈樟柯拍的電影就進不了電影院,為什么?因為他自己喜歡,大家不一定喜歡。大家不喜歡的時候,賈樟柯不會反思自己,我這么喜歡大家為什么會不喜歡,他會認為你們沒有趣味,沒有品位,沒有立場,沒有高度,所以你理解不了我的作品,這是我的猜測。總之,他的作品很多獲得過獎,但是我都沒有看過一部,為什么?因為電影院都不放我怎么看。
但是,他們對電影有一個自己的理解,所以叫藝術片,這個藝術是他們自己的藝術理念。所以,我得出了一個理念,太有文化的人不太適合搞文化產業,文化只要一點點,不要太深,太深搞不好,這是我的一個理解。文化很深的人適合搞精英文化,文化一點沒有也不行,但是,太深也不行,所以,搞文化產業就是這樣的,就是要倒著看,你太深了有自己的很多想法,你接受不了大眾的需求,你都會說我推給你算了,但是,實際上大眾有大眾的趣味,所以,我們講文化產業的人要倒著看,文化的人自然就順著看。這里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給大家講一個例子,姜文同志拍了兩部電影,一部電影叫《太陽升起》,票房一般,他又拍了一部叫《太陽照常升起》,票房怎么樣?這次他加大了投入,投入了900萬做宣傳,票房2000萬,投資者能夠回收40%,他還虧掉100萬。但是,我敢說姜文同志這輩子還要拍兩部關于太陽升起的電影,一部叫《太陽還要升起》,你不讓我升起我偏要升起,在他退休的時候他可能還要拍一部,叫《太陽永遠升起》,我看你怎么辦?這是我的猜測而已。所以,文化人、藝術家他們都有一種沖動,他要把自己的東西往外倒。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東西。
文化產業人仔細去看,你們說李連杰的電影好不好?大家說不錯,成龍好不好?大家說不錯,把兩個人湊在一起怎么樣?票房肯定不錯,你不信去試試。所以,所謂的文藝電影,我們過去認為文藝電影一定比商業電影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水平更高,這不見得。為什么?因為文藝電影要看拍的人是誰,如果拍的人境界很高,他拍的境界自然很高,如果拍的人是行為藝術家,他是不是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他變態,整個電影不就是跟著變態嗎?但是,我敢說商業電影當中它一定不會太差,比如說好萊塢的動畫電影,它為什么不會太差?因為他的受眾對象是家長帶著小孩去看,所以,它一定不會做得很差,做得很差你的主題不健康,家長會不會帶著小孩去看?所以,我們知道《色戒》,那個電影在美國是一塌糊涂的,家長不允許年輕人去看,那肯定是完蛋的。它有沒有藝術性我們不知道,但是他里面的思想性肯定不適合未成年人。
所以,我們知道真正好的大眾文化,它是體現一定水平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它不是說越亂來越有水平,或者越流行越廣,這不一定。大家看一下動畫電影,動畫電影的藝術性很高,為什么呢?因為它有錢,它可以在藝術的投資上面花很大的價錢,在視覺上面非常好。所以,我們過去講藝術,我是追求純粹的藝術我的水平才很高,這不見得,這是我要說的一個事情。這里面存在一個問題,比如說一個文藝院團,最后誰來當家作主?我們現在都是藝術家當家作主,我認為就會把藝術團搞砸了,為什么?因為藝術團最后生存不下去了,所以,我認為藝術團體一定由企業家來作主,或者由行政人員做最后的決策,不能讓藝術家做最后的決策,如果藝術家做最后的決策,他會把我們電影院里所有的錢孤注一擲,打造一個大節目,接下來的人是不是都完蛋了,還要不要活下去?這個很重要。
繼承傳統文化需要創新精神
文化產業標志性的事件是青少年成為主流消費者,這是一個最大的事件,這是我們中國文化產業當中舉足輕重的一個事件,就是青少年群體成為主流消費者。我們電影票房的消費者,80%的電影票房是18歲到28歲,我們再看一下周杰倫的粉絲年齡多大?大概是5歲到45歲。體育的消費者是誰?總之,我們差不多得出一個結論,40歲以下的青少年大概占中國文化產業的消費85%,這里面有好幾個數字,我跟大家說一下,外國的一個調查,年收入超過25萬的家庭,就是說在年輕人45歲以下的家庭,年收入占25萬以上的家庭總比例,中國達到了80%,美國只有30%,日本只有19%。
換句話說,美國是越老越有錢,日本是更老更有錢,中國是45歲以下很有錢。中國現在最有錢的家庭大概是在28歲到45歲之間,這是一個有錢的人。第二個奢侈品的消費,經濟發展國家奢侈品的消費,70%是40歲以上的人消費,中國是70%是40歲以下的人消費,這是第二個數字。第三個數字,在國外,收入高的人有消費支出能力,中國正好相反,收入低的人有消費支出能力,為什么?我研究了一下發現他們的背后有“贊助商”,有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所以,我們的年輕人,包括小孩很有錢,舍得花錢,爺爺奶奶的文化支出很少,他把錢都給了孫子、外孫。所以,我們現在群體的變化決定了我們產業的前途。他們有什么特點?現在青少年是我們的主流特點,他們身上的特點,他們喜歡什么東西?他們喜歡節奏比較明快的,時尚感比較強的,喜歡體驗性的東西,喜歡有明星在場,包括喜歡品牌等等。我們看一下這個文化特點跟我們的傳統文化是不是有一種顛覆性。傳統文化講究積淀,它現在講究變化。
北京的二環晚上有很多年輕人去飆車,年輕人就是喜歡節奏快的,喜歡去飆車,然后有一個人花了13分鐘把二環飆了一圈,叫“十三郎”,后來過了一段時間,有人更快,花了12分鐘,叫“十二郎”,據說有一個人花了8分鐘飆了一圈,叫“八郎”,后來警察就開始去抓他們,后來就沒有了,據說現在的記錄就是由“八郎”創造的。但是“八郎”不太可能,那樣的話一個小時要開300多公里以上,反正我算不出來他是怎么飆出來的。但是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我們傳統的曲藝“哐哐哐……”之后,人物一直出不來,“八郎”先去飆了一圈車回家洗了一個澡,再喝了一杯茶,到劇場上去看,你的人物怎么還沒出場呢?這意味著我們傳統的曲藝都要消滅,被年輕人拋棄,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們講傳統文化的繼承,怎么繼承?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傳統曲藝都是一些老頭、老太太在那欣賞,這怎么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然,這里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傳統文化不好與時俱進,第二個是很多維護傳統曲藝的人他不與時俱進。我經常批評北京人藝,它把曹禺的戲當做壓軸戲,當代的人拍民國時代的戲,我就問他們一個問題,曹禺為什么不把他之前那個時代的人的戲天天拍,而是他自己要寫戲?曹禺為什么要寫戲?他為什么不想一想,既然曹禺在這個時代要寫戲,我們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是不是要寫新的戲,反映我們當前生活的戲?所以,很多傳統的藝術人它主要就是想不清楚這件事情。孔子那個時候為什么要講那么多話,他為什么不說別人都講過了,我不需要講了?這個就不對,這個就是缺乏創新精神。
創新完了之后夠引領文化潮流了,過去是大人說什么,小孩跟著學,現在是小孩做什么,大人跟在后面看你到底在干什么,我要了解一下。所以,超級女聲最大的報名年齡是72歲。換句話說,現在由18歲的人主導72歲女同志的文化意識,在顛覆了,這個顛覆很恐怖,是不是?當然,我是研究中國倫理學史和中國哲學史的,我發現這種變化可能給我們的傳統文化帶來很大的影響,但是,我現在講的是客觀的,不是我贊成年輕人這樣子,但是這是個趨勢,不管你贊成不贊成,你必須面對這個問題去找對策。
文化產業與我們的生活戚戚相關
我們把文化分為核心層、中間層和外圍層,根據歷史文化的積淀,積淀越深叫核心層積淀,積淀得比較短一點叫中間層,基本上沒有積淀,經常變化的叫外圍層。我要說一下,文化產業跟大眾文化有關系,跟青少年有關系,跟文化的外圍層有關系,什么叫積淀深呢?比如說我們很多傳統的道德、宗教、習俗,到我們今天基本上都沒有變化,幾千年如一日沒有辦法,這就沒有辦法跟文化產業有什么變化,比如說法律,過幾十年、幾百年要變化一次,這叫中間層。什么叫外圍層呢?跟我們的生活有關的,跟我們的衣、食、住、行有關的,變化當中的叫外圍層。所以外圍層跟文化產業有密切的關系。
我舉一個核心層的例子,核心層的例子也有體現在文化當中,比如說中國古代的人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方式跟我們今天一樣,在中國古代,哪個神有本事我就信誰,條件是這個神要有本事,沒有本事的話你走開,我請一個有本事的人我來信它。所以,我們一開始信仰自然神,后來道教說我這個神很厲害,所以大家信道教,后來佛教進來以后,說我的菩薩比道家的神厲害,像孫悟空那么厲害,跳來跳去也跳不出菩薩的手掌心。所以,在歷史上,特別是到了明清以后就出現了抬高佛教,貶低道家。當然,從魏晉南北朝以后,特別是隋唐以后,特別是隋朝以后就有這個現象。《西游記》大家都知道,是典型的抬高佛教,貶低道教,所以孫悟空說,你這個妖道。妖精都是道士變的,明白這個意思嗎?這個是很典型的貶低道教。金庸同志也是,把少林寺描寫得很好,把青城山的道士描寫得很臭,而且還把歷史上一個真實的道士,叫尹志平,把他說成是侮辱小龍女的小流氓。我上次參加道教會的時候,那些道士憤憤不平,他們譴責金庸,誹謗他們的祖師爺。
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人有這樣一個特點,現在為什么另外一種宗教在中國還是流行得很廣?因為那種宗教說我比你的菩薩還厲害,菩薩無非就是說我很有本事,另外一種宗教說世界都是我創造的,是不是信的人就很多?不信你就看著這個趨勢吧,本事越大的人,信的人肯定越多,中國人就是這種文化習慣,這叫核心層,非常的深。當然,這是一個文化上的,我們再來講一講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大概有這么多門類,包括音樂、廣播、電視、電影、圖書、雜志,漫畫和動畫實際上是分屬在影視和出版的,在國外絕對找不著什么叫動漫,要么叫卡通,要么叫動畫,這是兩個不同的行業。還有游戲、手機報。大家都知道手機報,你們有沒有定手機報?比如說體育的手機報,3300萬人訂閱,一個人一個月交3塊錢,一年下來11個億多,手機報掙錢不掙錢?掙錢。日本人搞什么?搞手機小說,幾百萬人做會員,大家看一個手機小說,叫做《戀空》,非常非常的有名,感動得很多人都在流淚,其實每天晚上才送它1000個字,然后就連著一直發,發到最后集結成暢銷書,第一次印刷出來就賣掉100萬冊,改編成電影,最后賺了40億日元的票房,這是手機小說。所以,有很多新的東西可能你們沒有想過,這是最好的文化產業,這很掙錢。
還有音樂下載,大家知道音樂下載,無線音樂下載加上會員俱樂部,這個收入已經超過200億人民幣。所以,我們大家都很擔心音樂,覺得這個唱片不行,音樂要死了。不對,只不過音樂賺錢的方式由原來的音樂人轉到中國移動而已,別搞錯了,音樂還是有挺大的市場。然后,網絡信息、設計。深圳叫“設計之都”,設計很大。還有藝術拍賣、藝術授權、主題公園、娛樂場所、玩具、工藝美術、收藏與博物館等等,反正門類很多,我們現在分為九大門類,其實真正的門類是非常多的,我給它一個定義,就是分三塊,一塊跟娛樂有關,一塊跟藝術有關,一塊跟傳播有關,一塊跟信息交易有關,最后一塊就是制造業,文化產業的制造業,娛樂、藝術、傳播、信息和制造,大概就是五大類別。
文化產業,我們可以把它分為核心層,什么叫核心層?就是我提供內容的叫核心層,由我講故事,或者我制作一個電視節目,這個叫核心層。核心層就是屬于產業鏈當中的一級產品。什么叫中間層?比如說傳媒平臺、做廣告、舉辦會展,替別人展示東西等等,這些東西叫中間層,為什么?因為中間層是為內容產業服務的,為第一層級服務的。最后就形成了外圍層,叫文化產業制造業,比如說玩具,當然我們現在講的玩具是有創意的玩具。
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
北京叫文化創意產業,上海叫創意產業,其他地方大多數都叫文化產業。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它把軟件包括進去,上海的創意產業它的范圍更廣,它把很多咨詢的東西都包含進去了。在國外有一種叫內容產業,有這個稱呼,特別在東亞,它是強調內容很重要,比如說《哈利波特》這本書,其實是一套書,這一套書有7本,大家知道作者羅琳有多少版稅的收入嗎?現在已經超過12億美金,這套書總共做成了好多的電影、電視、主題公園等等,它總共銷售了多少?現在已經超過250億美元的規模了,就一本書。所以,內容產業很大,這是很厲害的。
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
我們廣東要搞文化產業,這里面要強調它的創意提升,但是我們搞的是文化產業,不是一般的創意產業。然后里面要創新,創新不一定完全是創意,很多東西都可以創新。還有一個,我們要打造軟實力,這是我們后面要說的,一個要有一個層次,不同的層次。國際上的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大概是8%-12%,我們中國官方的統計是2.7%,我個人的統計大概4%,因為我我把那些偷稅、漏稅的全部算進去了,大概就是4%,這個4%比較符合我們中國特點,我們中國的旅游大概占GDP的4.4%左右,我們這個4%很快就升上來了。有人說日本的文化產業占GDP的20%,那是因為日本統計文化產業的時候,它把數碼設備、計算機都算進去了。我們國家除了產業文化以外,電子類包括通訊、計算機等等占GDP的18%左右,如果兩個加起來的話我們占的比例更高。另外一個情況,我們現在搞文化產業要面對國內的競爭、區域競爭和同城競爭,當然,也面對國外的競爭。但是,我們首先要面對國內的競爭,我們廣東搞什么?我們什么東西能夠做成全國領先,我估計像廣東這么大的一個地方,經濟規模這么大,你做一定要奪領先,對不對?要不就沒有辦法弄了,所以一定要有很多要素。
另外,你還要錯位,比如廣州跟深圳競爭,清遠跟別的地方競爭等等,但是,現在有一個很重要的趨勢,大家有沒有看過《變形金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還有一個美國蘋果公司的一個iPod,這個時候就出現了兩個趨勢,一個叫文化產業化,一個叫產業文化化,這是兩個角度,都是跟文化有關。我要講的是兩個角度,一個是文化產業化這個說法不太準確,應該叫部分文化產業化。因為我們知道只有一部分文化能夠產業化,其他文化都不能產業化。我們剛才講文化類別很多,只有一部分能夠產業化,剩下的都不能產業化。產業文化化正好相反,所有的產業只要加上文化,它都能夠掙錢,你有沒有看過房地產開發商最會利用文化賺錢。像小區門口挖一個小坑倒點水,就叫“威尼斯”,每平米增加了好多錢。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了產業文化化還有月餅,我現在最怕人家過節給我送月餅,什么東西都往里面填,然后包裝,這叫過度包裝。他們本來想用包裝來提升物價價格,結果造成了過度包裝,看月餅這么沉,我最怕別人送給我,因為像磚頭似的。但是,我們要知道這里面很多的變化,第一個變化,就是原來我們講文化產業的時候叫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現在文化不僅要搭臺而且要唱戲,他不能讓別人來唱戲,我自己唱戲了,那么好過讓別人來唱戲。周杰倫一來,貝克漢姆來踢一場球,廣東就多800億的收入,看這戲唱的多好,你還要別人來唱什么戲,這是很簡單的一個事情。
另外一個事情,我們現在出現了一個文化與科技雙驅動。我們過去叫科技創新,現在所有的產業都要加大文化創新。大家知道美國蘋果公司在第二季度的年報當中發布了他的利潤提升了15%,蘋果公司的利潤為什么會增加?大家知道喬布斯它制造的是電子產品,但是他們生產iPod的時候,就是讓人去下載他的音樂,99美分一首,所以它也是音樂在支撐,是內容提供商,然后他生產了iPod。你知道嗎,世界上很多人已經把iPod變成了收藏品,一個電子產品一出來,只要有人有意把它收藏起來,就叫藝術品了。我原來以為只有美國人那么狂熱,后來我在成都發現一個人他把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收藏起來。你能夠把一個制造業的產品變化為收藏品,那么它就變成了文化產業,變成藝術品,這就是文化產業了。我們過去只講科技創新,現在要講文化創新,要加上文化設計、文化內涵、文化理念,我們還要在產業當中傳遞這種質量文化、安全文化、環保文化、生活方式,人性化等等這種理念。換句話說,我們廣東一方面搞文化產業,另一方面要把所有的制造業上升到和文化產業并列的層面,這就是我們的兩個主要的目標,這是很重要的。
大家看到動畫版的《變形金剛》,一個是真人加動畫的電影,是一種什么感覺?《變形金剛》本來是一塊一塊的玩具,結果給它做了動畫廣告,在電視臺播的時候大家非常喜歡這個廣告,結果就把它拍成一個節目,能夠讓大家欣賞的一個節目,慢慢地就發展成很多的動漫節目,最后變成《變形金剛》電影,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是反向來做。我們過去一般是先做電影或者是動漫,然后別人去生產這個玩具,現在我可以給玩具打造一個故事,通過影視動漫來把它傳播,促進玩具的銷售,玩具變成有生命力了,現在好多人收藏變形金剛,它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了。這個時候它就不一樣了,所以我認為未來中國就是文化與科技的雙驅動,只不過現在在文化領域里面,文化產業是一個領頭兵,文化產業要率先實現文化與科技的雙驅動,下一步所有的產業都要實現文化與科技的雙驅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
上一篇: 走向一個新的時尚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