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從陶瓷學上界定,原始瓷應該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間的一個時期。迄今為止,考古發現最早的中國陶器是20世紀后半葉在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出土的距今約12500年的夾粗砂紅陶。浙江也是中國較早制造陶器的地區。迄今發現浙江最早的制陶實物,距今約11000-9000年的浦江上山遺址。這些陶器的特征是火候低、陶色不純、厚薄不均、內壁凹凸不平,制陶技術相當原始。
從陶瓷學上界定,原始瓷應該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間的一個時期。迄今為止,考古發現最早的中國陶器是20世紀后半葉在江西萬年縣仙人洞遺址出土的距今約12500年的夾粗砂紅陶。浙江也是中國較早制造陶器的地區。迄今發現浙江最早的制陶實物,距今約11000-9000年的浦江上山遺址。這些陶器的特征是火候低、陶色不純、厚薄不均、內壁凹凸不平,制陶技術相當原始。
中國古代史籍中多有關于制陶的記載。《太平御覽》卷78引《逸周書》:“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耕而種之,作陶、冶、斤、斧。”《史記·五帝本紀》里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于壽丘。”神農為何人?神農即神農氏,也即炎帝,是遠古神話傳說中的太陽神。傳說炎帝神農,人身牛首,三歲知稼穡,長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龍顏大唇。神農氏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后發明農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曾建都山東曲阜,并被后世尊為“農業之神”。
2001年5至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蕭山區博物館對跨湖橋遺址進行第二次發掘,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其中陶器復原器近150余件,器物形態及其組合迥異于余姚河姆渡、羅家角等附近地區發現的早期文化遺存,可明確為一個新的、獨立的考古學文化類型。而且在出土的小陶釜中發現了盛有煎煮過的草藥,印證了史前“神農嘗百草”的美麗傳說。《易·系辭下》中說:“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莊子·盜防篇》中也說:“神農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陶器的制作,開啟了人類生活的新篇章。
起初,作為實用器的陶器,豐富了人們生活的內涵,改變了生活習慣,提高了生活質量。之后,陶器走向了實用和審美的結合,陶器由樸實、素雅變得華麗而富有文化、精神內涵,這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升華。人類對美的追求確立了人類的價值規范。原始瓷在文明時代開始的商朝已經出現,從它的釉料使用和胎體結構看,比陶器是進了一步。這種進步,是經過了人類幾千年的探索和發現。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次科技進步都是經歷了漫長的積淀,一代一代的疊加,豐富了深度和厚度。中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文字便是刻在陶片上的文字——“刻契陶文”。由原始瓷到瓷器,人類也經歷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思考、探索和實驗。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夏鼐先生曾說:“原始瓷(ProtoPorcetain即加釉硬陶)的燒造,當為南方長江下游地區的發明……后來在長江下游地區逐漸改善,終于在漢末出現了瓷器,成為中國文明的特點之一。
下一篇: 招恰當保養家中墻紙與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