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新華社信息南寧電(記者何豐倫)從珍愛到珍藏,從珍藏到投資,從投資到投機,從投機到炒作,從炒作到破滅……短短幾年時間,“天價”的紅木家具跌落到如今的“地價”水平,經濟和社會學家認為,紅木家具發展仍需多重監管。
——邊境、展會、家具場:價格縮水九成
2007年,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曾經有一套標注為“名著千秋”的10件套紅木家具,包括5把椅子和5張茶幾,標價高達8000萬元。然而,2008年同樣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現場,越南紅木8件套不過標價48萬元、老撾黃花梨茶盤標價1400元、柬埔寨紅木躺椅標價僅3000元。
近日,記者在廣西憑祥、東興等邊境口岸和南寧、柳州、桂林等家裝展會、家具場采訪時,絕大部分紅木家具銷售商認為,紅木家具的價格在短短3年時間里縮水了九成。
憑祥紅木家具銷售商黃翔告訴記者,2006年至2007年是價格瘋漲的一年,2005年黃花梨、紫檀木的價格不過10萬元至20萬元一噸,2007年8月,黃花梨就達到每噸250萬元至270萬元,紫檀超過每噸70萬元至80萬元,那幾年,紅木家具行當產生了一個接一個一夜暴富的神話。
黃翔說:“比起巔峰時期的價格,現在的價格僅是二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小葉紫檀價格如今不過每噸10萬元左右,而最高時期的價格高達每噸100萬元。”
——概念炒作:泡沫破滅市場難有信心
在接受采訪過程中,超過一半以上的紅木家具經銷商認為,紅木家具價格“蹦極”與金融危機無關,但與炒作概念破滅有直接關系。
在福建、廣東、北京等地擁有多家紅木家具銷售場的商人蘭褚日說:“稀缺、絕跡、保存年代長、增值速度快,這是紅木炒作的‘概念’,囤積居奇、買空賣空、拉高出貨……這些在股票市場中的手法,在紅木炒作中屢屢上演。但概念的破滅卻導致市場缺乏信心。”
2007年10月,中國文物學會修復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材質研究專家周默公布了自己對印度紫檀的考察報告,明確表示印度紫檀并非已經絕世的珍品,而是炒家炒作的流言,而紅木家具各式各樣的欺詐手段難辨真偽。
蘭褚日說:“誰都知道,家具市場的利潤也就是在5%至10%,投資收藏的增值速度也不應高于這個利潤。炒作概念的時候一夜暴富,泡沫破滅的時候就很難重燃市場信心。”
——行業監管+理性消費=價值回歸
眾多業內人士認為,紅木家具市場要走向良性化,必須在完善行業監管的同時,強調理性消費,使家具的真正價值逐年顯現出來。
2008年9月1日,紅木家具的新標準《中國深色名貴硬木家具標準》出臺,規定銷售的紅木家具必須標明產品名、木材、輔料、木材產地、質量等級、涂料、規格等。這被一些炒家認為是“規范紅木標準、實現市場洗牌”的重要措施。
然而,黃翔卻用“硬木”不等于“紅木”、“規范”不等于“執行”來概括這一標準。他說:“現在市場上沒有多少家企業和經銷商認真履行,輔料、產地、規格,企業和經銷商無論怎么改,都很容易蒙蔽消費者。”
業內人士呼吁,應該采取工商、海關、稅務等部門聯手的方式,盡快填補以紅木家具為典型的家具市場監管真空。一方面要求行業協會盡快出臺家具產品規范細則,如成套家具同一材質用料必須達到一定比例,才能冠以相關名稱,應細化市場流行的名稱;另一方面海關、檢疫和稅務部門要加大對此類暴利產品的征稅監管力度,通過建立跨國的原產地認證機制,最大限度地實現“終端倒追”制度。
上一篇: 謹防陶瓷磚污染 六招教您選購放心瓷磚
下一篇: 家居及室內裝飾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