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空調產品產品帶有強烈的季節性,“靠天吃飯”的空調廠商們是否真的能通過進入小家電市場緩解資金壓力,突破發展瓶頸?
機會
最近,美的集團高調發布小家電市場計劃。美的小家電業務部門——美的日用家電集團有限公司CEO張河川在9月召開的美的全國經銷商大會上說,“美的日電的銷售收入目標是180億元”。180億是什么概念?赫赫有名的四川長虹電器年銷售額也不過181億元。今年前8個月,美的日電已經實現120億銷售{TodayHot}額,小家電市場驚人的市場容量由此可見一斑。
除美的之外,國內空調企業幾乎沒有一家不涉足小家電市場,特別是那些已經進入一線陣營的企業。“志高空調進入第一陣營后,發展會有一個瓶頸,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廣東志高家電營銷公司總經理蔡吉強說。
除了尋找新的銷售和利潤增長點,空調企業大規模進入小家電領域的重要原因是,空調、冰箱等制冷產品都帶有明顯的季節特征,整個產業鏈上下游一年的生計就指望旺季幾個月的銷售,小家電則可以明顯地改變這種“靠天吃飯”的狀況。“特別是取暖器、加濕器之類的產品可以與空調、風扇等季節性{HotTag}產品進行互補,保證渠道有貨。”美的環境電器事業部管理部部長衛國表示。
平安證券家電行業分析師邵青認為,相對于空調行業來說,小家電的毛利率比較高,一般在10%到20%,新品的毛利率更可高達30%,而且小家電市場潛力很大,這給空調廠家帶來了很多機會。
小家電市場究竟還有多大潛力?據中怡康市場調查數據顯示,盡管風扇在一、二級市場的平均擁有率超過150%,但是在三、四級市場還不到10%,風扇市場的容量每年都在以10%的幅度增長,今年將突破33億元。
格力電器和志高電器也開始在小家電領域發力。“格力電器在2004年9月從格力集團收購小家電業務,就是因為看好它的未來發展,目前小家電業務還處在初啟階段。”格力小家電負責人廖先生表示,“格力的目標是在3到5年內做到50億元的規模。”
相比格力的雄心,志高的步調顯得謹慎一些,“在今年小家電計劃銷售達到2億元,主要是因為我們起步晚,目前只定位在廚房電器。”蔡吉強說。2004年立項調研通過后,志高在去年上馬小家電業務,試圖在今年大規模推進,“這個市場消費者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對品牌企業的切入來說,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挑戰
空調巨頭們所面臨的不僅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市場,也是一個具有足夠風險和挑戰的市場。
在2000年進入小家電領域的科龍電器,現在已經暫時停止了小家電業務。據科龍電器一人士透露,小家電業務是在海信入主后停下來的,稱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到主營業務上。而在2005年初,科龍電器表示希望3年內使小家電年產值達100億元。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科龍電器目前在運營方面還存在著現金流吃緊的現象,這可能是海信暫停小家電業務的主要原因,因為小家電產品種類多,開模、管理等成本相當高,而且行內上千家企業競爭,動輒就發動價格戰,所需要的現金流不遜于空調業務,而科龍電器在去年報出37億元巨虧,即使有海信的支持,其資金鏈還不足以同時支持空調和小家電的運作。
相比為錢發愁的同行,美的日電可能要幸運一些。據證券業內人士透露,美的日電集團的小家電業務有很好的盈利前景,去年從美的電器剝離出來,一方面是想突出上市公司的主業,另一方面是想借殼上市,“美的集團控股的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華凌集團主營產品是空調和冰箱,與美的電器有同業競爭的嫌疑,規避這種嫌疑最好的辦法是將小家電資產和華凌集團的現有資產進行置換。”如果日電集團重新上市,美的集團的小家電業務將可以擁有除美的電器之外的另一個融資渠道。
小家電企業所面臨的另一個挑戰與空調行業相似,也來自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帶來的成本上升。做小家電OEM起家的燦坤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僅有5%,同期減少了17%,同時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現8700萬元的虧損。在8月發布的2006年半年報中,燦坤將虧損和下滑歸結為國際大宗原材料的漲價。
蔡吉強表示,小家電行業的前景還是很好的,企業做得好與不好在于自身定位和控管手段,盲目上馬和貼牌都是走不長久的。“志高目前是部分項目自己生產,其他則是通過ODM的方式進行,即提供技術方案,由下游工廠生產加工;而在市場運作方面,空調和小家電品牌統一,但渠道分開,在前兩三年主要做渠道、二級市場和農村市場,走渠道商,不做大終端,這些都是從企業實力出發做出的選擇。”志高的這種方法使其運作成本大幅降低,其他小家電廠家運作的平均費用為產品價格的20%-30%左右,而志高走渠道商,運作費用相對低50%左右。
小家電的主要種類
廚房小家電:電熱水壺、微波爐、抽油煙機、電磁爐、電飯煲、消毒碗柜等。
家居小家電:電風扇、吸塵器、電暖器、加濕器、空氣清新器、飲水機等。
個人生活小家電:電吹風、電動剃須刀、電熨斗、電動牙刷、電子美容儀等。
上海裝潢網: >>瀏覽更多裝修熱點新聞,參考更多裝修圖片,請點擊進入上海裝潢網行業資訊首頁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