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許多經歷過家庭裝修的市民戲稱裝修過程是“讓人脫層皮”的苦役,其中不僅有身兼“現場監工”的身體勞累,還有著與商家和施工隊周旋的殫精竭慮。更讓人郁悶的是一些“潛規則”正損害著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家裝市場四大“潛規則” 記者通過調查采訪發現,一些裝修公司和施工隊存在的“潛規則”給消費者留下了陰影,讓人們不得不小心其中的陷阱。 一是低價攬客,高價結款。
許多經歷過家庭裝修的市民戲稱裝修過程是“讓人脫層皮”的苦役,其中不僅有身兼“現場監工”的身體勞累,還有著與商家和施工隊周旋的殫精竭慮。更讓人郁悶的是一些“潛規則”正損害著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家裝市場四大“潛規則”
記者通過調查采訪發現,一些裝修公司和施工隊存在的“潛規則”給消費者留下了陰影,讓人們不得不小心其中的陷阱。
一是低價攬客,高價結款。一些裝修公司和裝修隊采用低報價的方法吸引顧客,簽約時模糊項目報價,裝修中不斷增項加價,導致最后結算的總額高出預算許多。市民陳先生反映,施工人員給他出的預算是3萬元,但裝修過程中,不斷讓其增加材料及特殊加工費等,最后結算的花費比預算高出了50%以上。此外,還有一些裝修公司事后要收“管理費”,但在合同中、宣傳中根本不明示。
二是買材料拿回扣。家住南開區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她請到一位小有名氣的設計師,但是對方卻反復讓她到指定門店購買指定品牌裝修材料,最后算下來,材料費比市場上同檔商品貴出了20%。還有一些市民向媒體投訴,有的施工隊故意讓顧客多買指定商家的材料,而等活干完后,面對剩下的數千元材料,店里卻不給退貨,施工隊卻說自己沒有責任。業內人士指出,設計師、裝修隊與材料供應方串通一氣,為了多拿回扣而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做法是行業存在多年的“惡疾”。
三是合同上玩花活,售后服務難落實。一些商家對使用的品牌、材質、規格、型號、顏色、價格、交貨日期、違約責任、保修期等約定不明確,讓消費者在出現糾紛后難以找到維權依據。還有一些裝修單位看到顧客采用“半包”的方式,就把所有涉及到材料的問題都推給顧客,甚至將其施工出現的技術問題也賴到材料質量上,逃避售后服務責任。
四是施工方工程延誤找借口。在裝修旺季中,一個施工隊可能同時承攬好幾單裝修生意,在人員配備上有時會捉襟見肘。但是他們往往會利用消費者自購材料未到或晚到的機會,與消費者簽訂“工期順延至完工”的補充協議,掩蓋因施工原因造成的工程延誤。而消費者吃了虧,卻又無法去理論。
業內人士支招破解“潛規則”
本市家裝協會曹莉云副秘書長表示,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大勢下,為推動經濟增長,行業必須優勝劣汰。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以及推動家裝行業的良性發展,家裝行業通過聯合一些信譽好的品牌家裝單位和家裝建材城推行一些積極舉措來挑戰“潛規則”。如推薦好的家裝公司及裝飾建材城推出整體家裝解決方案:以公開透明的“套餐報價”保障真實的預算水平,不得增項加價;家裝公司以團購方式從各廠家源頭直接取貨,大幅降低顧客的材料支出費用,杜絕設計師、裝修隊通過材料拿回扣;同時全面落實售后服務條款,出現任何施工質量問題都由裝修公司承擔“第一負責人” 責任。此外,針對顧客的局部裝修需求,施工方也要簽訂正式的合同。
市建材業協會有關人士建議消費者購買商品盡量到正規、知名的建材市場,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要求經營者在發票中注明所購商品的品名、規格、型號等相關事項,索取正規發票,一旦發生糾紛便于解決。
人們還要注意產品的“質量價格比”指標。例如,從國內內墻乳膠漆產品成本分析來看,內墻乳膠漆的最低售價應為4-5元/公斤,市場上那些標價僅為1-2元/公斤的產品實際上為水溶性內墻涂料,其產品質量較乳膠漆相差較大。人們可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確定產品性能、裝飾效果及價位的要求后再行選擇。
上一篇: 揚州上演喝涂料鬧劇 專家稱是誤導消費者
下一篇: 十五款時尚燈具 實現浪漫女孩的居家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