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一盒陳茶暗藏8張存折,存折的主人是一名高官。當兩個收破爛的農民以三毛錢的價格,收得這盒茶葉后,“破爛王”敲詐的連環戲就開始次第上演。4月中旬,這出連環戲告一段落:鄭州市委原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治業被開除黨籍,收繳其違紀所得387.2萬元。
貪官是怎么“死”的?小偷入門行竊發現巨額存款、小蜜舉報、收破爛的意外發現……這類現象“至今已覺不新鮮”。不過,此事還是發人深思,因為它再次對某些反腐敗的“神經麻痹癥”來了個全程暴露。
教育神經麻痹。王治業身為紀委書記,大會小會要別人廉潔。“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時一念不容差。”這曾是王治業最喜歡吟誦的兩句詩。“凡是不該吃的都要‘吐’出來,凡是不該拿的都要退出來!”這是他對治下官員發出的警告。然而,承擔著教育其他官員職責的他,卻根本“教育”不了自己,黨風廉政教育徒有其名。
監督神經麻痹。長期以來,王治業聚斂了大量非法財物,錢多得數百萬元隨手一丟連自己都忘了。他還包養情婦,修建了奢華別墅。他家“逢年過節,更是車來車往,人流如梭。”這種種現象長期未被發現,權力監督機制存在明顯的“燈下黑”。
舉報神經麻痹。如果體制本身的監督機制存在問題,那么,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似可起到一些彌補作用。然而,王治業等當地市委高官深居簡出,百姓要發現其貓兒膩并不容易。好不容易被幾個收破爛的意外發現了,但這幾個人眼紅貪官的巨額不義之財,而不是去舉報。一方面,即使舉報有功,也只能獲得贓款的10%,且最高限額為20萬元;另一方面,對保護舉報人的制度仍然規定得十分原則,缺乏具體可行的操作規程,舉報手握實權的貪官,所冒風險仍然十分之大。對某些貪財者而言,獲得舉報獎勵不如直接向貪官敲詐勒索劃算。
偵辦神經麻痹。盡管舉報系統反應不靈敏,但畢竟還是有人早就舉報了,那就是因為向王治業索取“補償”未果的情婦,已經“將17封舉報信寄往中央和河南省的紀檢部門及檢察機關”。然而,在中央領導批示之前,王依然是安如泰山,甚至可以動用警察逮捕了幾名“破爛王”。這說明,地方上的反腐偵辦體系本身缺乏靈敏高效的反應機制和行動能力。正因為如此,才導致許多貪官長期“潛伏”,總能成為漏網之魚。
懲處神經麻痹。費盡周折,貪官顯形。然而,據新聞報道,王治業獲得的懲處不過是“開除黨籍,撤銷正市級待遇,依法收繳其違紀所得387.2萬元。”這是哪門子的處理呢?黨紀不能高于國法,黨內處分也不能替代司法追究,黨籍不能淪為貪官的護身符。事實上,王治業丟失數百萬元巨額存折而毫無覺察,按照常理推斷,說明其聚斂的財富實在已經多得驚人,足以應該引起有關部門警惕,繼續深入查辦下去。退一步講,就拿已經暴露的事實來說,王治業建豪宅、養情婦、非法斂財,其涉嫌違法犯罪的情形已經十分清楚,豈能僅以撤銷待遇、收繳所得了事?貪官曝光后還能如此安然無恙,試問清正廉潔的干部又何處容身?
中央早就提出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從此案來看,有些地方真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因為它在教育、監督、舉報、偵辦、懲處等各個環節,都存在明顯的巨大漏洞。牛欄關貓,貪官怎能不與國法躲貓貓!
上一篇: “國色天香” 寢飾的傾城之戀(圖)
下一篇: 臥室功能多 已不單是休息空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