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贊助"帶來排名上升? 大學排行榜"潛規則"調查
圖為前不久發布的兩個大學排行榜上的前十位高校排序。呂紹剛制圖
【編者的話】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開始了。每年這個時候,各式各樣的大學排行榜,總會吸引考生和家長的目光。
同時,不斷有人對大學排行榜提出質疑。有人對大學排行榜的名次排列及年度變化表示不滿、不解,有人認為大學排行榜的評價指標不夠科學、權威。更有大學校長公開表示,曾有排行榜制作機構找上門索要“贊助”,排行榜存在“潛規則”。
公眾特別是高校該如何看待形形**的大學排行榜?大學排行榜怎樣做才更加科學規范?本報今起推出報道,為讀者解疑釋惑。
近日,本報記者接到一位知情人提供的線索,稱成都理工大學曾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兩次邀請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負責人武書連來校作講座,隨后兩次給武書連方面匯款數萬元。此后,該校在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名次上升,從2004年的116名上升至2007年的92名,此后又逐漸下降至2009年的103名。
成都理工大學真的“贊助”了武書連嗎?其排名變化是“贊助”的結果嗎?各式各樣的大學排行榜是否公正?日前,記者專程前往成都進行采訪。
匯款事實是否存在?
4月21日,在成都理工大學,記者首先找到其中一位知情人。他曾經負責與武書連聯絡,并參加過接待工作。他肯定地告訴記者,2004年武書連來校后,確實給他打過款,數額“可能是5萬”,但“記得不一定準確”。
這位知情人介紹說,當時“武書連提出,做大學評價研究和講課需要成本,同時也希望能把這個研究完善深化下去,所以希望學校能給些贊助費支持一下。”“武書連開價后,我覺得比較貴,于是和他討價還價。”“武書連說,他在別的學校講課也是這種模式,鑒于成都理工大學是西部高校,在價位上有所優惠。”
該知情人透露,對于武書連最終提出的費用,“學校經過討論后決定同意。” 隨后,武書連于2004年5月第一次到校作報告。他走后,經校領導同意,將費用匯給了武書連。
對于知情人的敘述,學校高教研究與評估中心主任曹俊興并未直接表態,只是一再強調,“有些情況我可能是知道的,但是不能和你們說……因為這個事情牽扯到學校,而且也不是我經手的”。隨后,他查閱工作記錄,證實武書連確實曾兩次來校作報告,時間一次是2004年5月23日—25日,一次是2006年5月17日—19日。
4月24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成都理工大學,準備采訪校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但是連續尋找7個人,都因各種理由未能如愿。終于在下午,見到了校計劃財務處副處長孫明清和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京美。兩人均證實有過此類費用支出,但支出項目不能確定,可能是“課酬或咨詢費”。
孫明清表示,她只負責預算,而這筆支出“沒有列入預算”。
劉京美沒有回避記者的問題。她表示,校紀委曾收到過類似的舉報信并介入調查過,但接受調查的人表示,支付的是“咨詢費”,“第一次數額是3萬”,“第二次也是幾萬元”。由于數額在校長職權可支配范圍之內,且無證據表明相關領導從中牟取私利,因此,紀委也未深究。當記者對兩次匯款支付名義和數額提出質疑時,劉京美表示自己也未看到過原始單據。
匯款帶來排名上升?
根據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從2004年開始,成都理工大學的排名進入上升期,至2007年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92名,比2004年上升了24名。而在2007年,我國的“985”和“211”高校一共有113所。此后,該校的排名逐漸下降,到2009年再次跌出百強,降至103名。
“巧合”的是,這一排名的急速上升期,正好與該校向武書連支付費用的時間基本重合。
對此“巧合”,一些老師并不認為是付費在起作用,而是“學校那幾年確實在進步”。一位老師說:“武書連的報告比較明確地告訴了我們應該怎么去做,如何讓自己的成績更好地被別人了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就算是支付一定費用,也是值得的。”
曹俊興表示,武書連確實向學校索要了一些數據,利用其評價軟件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項整改建議:一、征地,爭取達到人均1畝;二、加人;三、加強文科。正是這一系列專項整改,使得學校能夠在其排行榜中得分提高。
記者注意到,在此前2002年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發布的排行榜中,成都理工大學也曾排到過94名。學校一位老師認為:“判斷排名上升是否金錢使然,關鍵是看評價的標準確定之后,排行機構是否嚴格按照既定的指標體系來計算所有學校的得分,有沒有對某些學校的數據進行特別處理。”
在成都理工大學采訪,多位老師向記者表示,武書連去大學作報告收費是許多人都知道的“潛規則”,有很多學校付費比成都理工更多,“你們更應該去那些學校采訪。”
為何會主動邀請武書連?
既然并不是想通過支付款項以換取排名的提升,那學校邀請武書連的初衷是什么?
作為當時首次邀請武書連的經辦部門主管,曹俊興解釋說,“我們主要請他來咨詢”。而參與首次邀請的另一知情人也強調,學校最初請武書連,就是希望他能“更好地了解學校,并能介紹一下其排行榜的具體評價指標和算分法則”。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當年學校選擇與武書連接觸,似乎多少有些無奈。
據學校宣傳部門介紹,成都理工大學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成都地質學院,曾是原地質礦產部和國土資源部的重點高校,一度位列全國地質學院“五朵金花”之一。即便在近年,該校的科研實力依然不容小視,擁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去年汶川大地震的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中,該校的地質專家在災害評估、重建選址和堰塞湖防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然而,正是這樣一所高校,卻因為其省屬身份,導致資金投入遠不及“211”高校,目前的生均經費只有2000多元。同時,因為合并了四川商業高等專科學校與成都有色地質職工大學之后的一系列重組磨合問題,使得該校2002年之后進入一個發展緩慢期,排名下滑。
現狀讓很多經歷過輝煌的教師、職工心有不甘。這時,他們找到了武書連。在一份成都理工大學高教研究與評估中心主辦的2004年高教研究與評估簡報上,是這樣描述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及其排行榜的:“評價具有客觀性、科學性、權威性”,“排名的先后直接影響學校的社會聲譽,從而影響生源質量、經費數額、生活待遇等一切需要**更需要社會支持的資源。”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學校覺得有必要“認真對待這一評價”。于是,就有了后來對武書連的邀請。
有沒有違背“三不主義”?
該如何看待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的排行榜?是否做到了“客觀、科學、權威”?
先看客觀。武書連曾多次申明:“‘嚴守中立、三不主義’保證大學評價客觀公正”。所謂“嚴守中立”,就是“不預先設定立場,不偏不倚地對待每一所大學”。為了保證嚴守中立,“就確立了‘三不主義’原則”,即“不在任何大學兼職,不與任何大學合作,不接受任何在大學工作的人參加課題組”。武書連還表示:“一旦與大學開始項目合作,合作雙方就有了共同的利益。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是很難保持中立的。”
武書連并沒有對“合作”的含義給予解釋,但按照通常的判斷,對方已經支付了經費,那么應該算是有“合作”了。那么,在成都理工大學這件事上,是否已經違背了“不與任何大學合作”的原則?
再看科學。這個問題涉及評價指標,是一個學術問題,存在爭議在所難免。采訪中,曹俊興告訴記者,“我覺得他的有些算法缺乏科學依據。”還有一些教授覺得武書連的“診斷報告”一味套用其他學校的做法,不顧及學校的實際狀況,一些分析站不住腳。
無獨有偶,天津大學校長龔克也曾向媒體表示,“所有這些排名機構,沒有任何一家向學校要過數據,數據來源我認為至少是不完整的”。
上一篇: 受潮墻面材料應區別對待
下一篇: 防水漆適合衛浴墻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