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當初征地2300余畝,說是要建“奧體公園”;現今矗立起的,卻是400余幢單體別墅。陜西戶縣2000余畝公園用地被開發商“擅自”變更用途一事,經媒體披露后,再次引發了公眾對違規用地行為的關注。
當初征地2300余畝,說是要建“奧體公園”;現今矗立起的,卻是400余幢單體別墅。陜西戶縣2000余畝公園用地被開發商“擅自”變更用途一事,經媒體披露后,再次引發了公眾對違規用地行為的關注。
如今,在這塊聲稱“為當地老百姓帶來巨大實惠”的土地上修建的別墅,還在西安鬧市區促銷,稱“項目五證齊全,可放心購買”。然而,對這種“手續齊全”的“變臉”行為,不僅群眾多次舉報,陜西省里有過調查,省市領導也有過明確批示。令人遺憾的是,上級道道“禁令”依然沒能擋住逐利的沖動。
近幾年來,盡管國家一直在加大對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的查處力度,媒體也不斷進行曝光,但依然有類似現象出現,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誰在為開發商的“變臉”表演提供舞臺?
**作為公共服務提供者和市場監管者,應當站在開發商和群眾中間,起到維護公平和正義的作用。在具體決策中,還要更多地站在民本的立場上行使**職能。然而在現實中,一些地方不僅沒有做到這點,反倒和開發商合謀以公共利益之名欺騙上級領導,侵占群眾正當利益。
不難發現,倘若沒人為開發商撐腰,類似違規用地行為豈能如此招搖過市?個中關鍵就在于,一些地方為違規行為大開“綠燈”。
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一些地方把理當竭力維護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遠遠地拋在了腦后。他們無視上級的三令五申,漠視群眾利益,費盡心機地為違法項目頻開“綠燈”,戶縣別墅“五證俱全”可以說是典型的例證。正因為如此,雖然上有領導批示、下有群眾舉報,一些違規項目卻始終沒有得到糾正和處理。
可以說,一些地方官員和開發商已經形成具有“共同利益”的“小團體”,甚至出現了基層**可以為開發商大幅讓利的現象,“僅土地出讓金部分,縣**就向開發商讓利近700萬元”。如此行為,不僅嚴重背離了**的宗旨,也損害了**形象和公信力。
近年來,一些地方**部門糾結于“土地財政”,為違法用地鳴鑼開道,一些行政官員利用權力與不法商人“聯盟”逐利,對這些現象,中央明令禁止,群眾深惡痛絕。因此,對一些地方**部門和官員在違規用地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實有必要進一步追責。
上一篇: “掛職制度”為何難以完善?
下一篇: 打破“一考定終身”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