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中國農大校長柯炳生在亞太國際教育協會2009年年會上說,大學生數量不是就業困難的主要因素,因為只有25%左右的新增勞動力來自大學畢業生,“質量問題才是關鍵”。(
中國農大校長柯炳生在亞太國際教育協會2009年年會上說,大學生數量不是就業困難的主要因素,因為只有25%左右的新增勞動力來自大學畢業生,“質量問題才是關鍵”。(4月17日《新京報》)
竊以為,大學生質量與就業難是兩碼事。質量屬于評價范疇,大學自己的評價往往是學習成績優秀這樣的“校園標準”,而社會的評價則可能是“不選優生選差生、不問成績問酒量”這樣的社會標準,成績好的擔心你高攀他枝,反而不要。一個人除了知識以外,還有為人處世能力、人際關系、機遇等。評價標準不一致,反映了大學教育產品與社會需要的脫節。
所以,與其說是大學生質量有問題,倒不如說是一個“優秀人才沒有找對優秀用人單位”的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現在,一些制造、外貿出口、電子行業等,人才過剩,但一些典當之類的行業,人才卻相當稀缺。如何在專業設置上更加靈活,與時俱進,這是大學教育須反思的問題。
而就業難,則反映出當前大學生是供大于求了。國際金融危機,企業裁員,大學畢業生數量又達到歷史最高,這是明擺著的矛盾。前者無法改變,后者卻可以通過轉變觀念來改變。大學教育絕不僅僅是為了就業,除了技術性知識以外,大學教育的很多方面是培養文明的人格素養,它包括社會責任感、道德法律意識、文明社會的種種行為意識。如果僅僅要找好職業,多賺錢,那只要學賺錢的學問就可以了,沒必要去拿一紙大學文憑。社會多元化,觀念轉變了,明白了成功并非都要讀大學不可,這樣,大學生供應量自然就少了。
下一篇: 國外創意裝修壁紙 原來壁紙能這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