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爭當“時髦”殯葬師
發布時間:2009-03-27
作者:ccy
瀏覽:39
概要:
憧憬殯葬師職業的中國應屆大學畢業生,毫不掩飾各自的想法。有人說“這個行業最不受經濟景氣指數的影響”,也有人坦白“先就業,再擇業”。這些大學生是上世紀80年代末出生的一代,他們中的大部分是獨生子女。
殯葬師
大學生
中國人祭奠逝者的“大日子”清明節即將到來,不過,今年在中國一些大城市里,民眾議論最多的話題不是掃墓,而是殯葬師這個職業從“晦氣”變得“時髦”起來,成為時下中國大學生求職的熱門之一。
在上海,一周之前的殯葬業聯合招聘吸引了5000人次“擠爆”現場;在北京,有報道稱,殯葬職位早已炙手可熱到近百人爭搶一個崗位的情形;而在廣州,一位民政部門負責人感慨,“今年考殯葬禮儀師,難度不亞于考公務員”。
憧憬殯葬師職業的中國應屆大學畢業生,毫不掩飾各自的想法。有人說“這個行業最不受經濟景氣指數的影響”,也有人坦白“先就業,再擇業”。這些大學生是上世紀80年代末出生的一代,他們中的大部分是獨生子女。
3月27日,上海福壽園、濱海古園兩大墓區向記者公布了最近一次招聘的統計數據。在福壽園收到的307份簡歷中,有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中國知名學府的優秀學生,也有從長沙、武漢、南京各高校不遠千里趕來的應聘者。濱海古園由總經理親自把關挑選人才,收到的259份簡歷顯示,碩士及以上學歷者超過一成。
最令人驚訝的是,在福壽園的招聘中,有67人投遞簡歷愿從事“殯儀服務”,比墓穴市場營銷、藝術設計的應聘人數還多。與此同時,在濱海古園的應聘者中,有85%是上海本地學生。
上海某高校應屆畢業生方潔珺,原專業是環境設計,此番應聘的是墓園“創意設計師”。方說:“我沒有心理障礙,家里人也沒有意見,看到招聘的崗位和專業很對口,便想來了解一下,說不定可以學有所用。”
是迫于就業壓力,還是追逐行業“暴利”?中國網民將犀利的言語指向爭當殯葬師的大學生。不過,也有社會學家認為,從另一個角度看,正因為經濟衰退,促使一些傳統職業的“閃光點”重新迸發,甚至可以推動某些行業的新陳代謝,乃至大手筆的改革。還有學者提出,一個擁有逾13億人口的大國,城市人口老齡化加速,出現殯葬職業熱也屬正常。
上海殯葬業知名的女性經理人伊華表示,如今這個行業早已不是從前的模樣,它正在變成一門充滿人文關懷的藝術。在上海,改革步伐較早的福壽園,同時也是一處人文旅游景觀,濱海古園則率先大膽嘗試民間公祭活動。
2008年高票當選上海市新一屆人大代表的金培吉,就是一位“80后”的女殯葬化妝師。對于自己的職業,金培吉說,平時想的更多是如何把溫情融入冰冷的工作,推動行業操作流程的革新。
據了解,時下的“殯葬職業熱”也不僅限于中國大陸。在海峽對岸,今年“喪禮服務證照”考試也出現了排隊報名的熱鬧場面。
一個更具象征意義的現象是,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被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奪得。故事講述的正是一名失業的大提琴師“變身”成為殯葬禮儀師的感人故事。影評人士認為,一種人性深處的溫情,在經濟低迷時顯得更加彌足珍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