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休閑計劃”的實踐意義
發布時間:2009-03-24
作者:ccy
瀏覽:37
概要:
現代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一方面給人們帶來了不斷充裕的生活資料和快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則割裂了人與自然的紐帶,“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成了現代人的本能而又現實的需求。前不久,國家旅游局倡導并醞釀“國民休閑計劃”的消息見報后,社會反響強烈,
國民休閑計劃
意義
現代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一方面給人們帶來了不斷充裕的生活資料和快捷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則割裂了人與自然的紐帶,“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成了現代人的本能而又現實的需求。前不久,國家旅游局倡導并醞釀“國民休閑計劃”的消息見報后,社會反響強烈,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調查顯示,九成民眾對“國民休閑計劃”表示“關注”。稍后,廣東、江蘇、北京、浙江和山東等地或躍躍欲試或開始試點,其中廣東省已明確宣布實施“國民休閑計劃”。盡管各界對“國民休閑計劃”的認知尚不盡一致,有關內容也在討論和完善之中,但休閑旅游作為一種綜合性的社會、文化、經濟現象和活動,引起了**和民眾的普遍關注已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正在于休閑旅游對于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人的價值觀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首先,國民休閑計劃有利于轉變人們的觀念。休閑是人的生命活動的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旅游作為人的非經濟福利有賴于個人的經濟福利基礎,同時也得益于**對于非經濟福利的關注和拓展。隨著公共管理理念的轉變,日常生活所包含的“吃、穿、住、行”的“行”也進入了公共管理的視野。這表明**已經意識到單純地以經濟作為聯結旅游產業與旅游者的紐帶是比較脆弱的,而以福利作為新的紐帶不僅有利于旅游者旅游體驗的提升,而且可以進一步推動旅游業的和諧發展。因此,“旅游業的發展可以不再以出口創匯為首要目標。”這不僅是旅游業戰略調整的深層原因,更是人們對旅游進行重新審視、調整旅游政策的根本出發點。為此,《全球旅游倫理規范》認為:“社會旅游,特別是社團性的旅游,有助于廣泛參加休閑、旅行和度假活動,應當在公共機構的支持下予以發展。”
其次,國民休閑計劃有利于旅游產業的戰略調整。中國的旅游業發展之初是以發展入境游為重點的,這和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有關,也是對旅游業“出口創匯”能力的重視。30年來,隨著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閑暇的大幅度增加,國內游、入境游孰重孰輕亟須重新考量。假日里國內游的“井噴”現象表明,國民的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旅游消費能力與日俱增。因此,切實地調整旅游發展戰略是必要之舉。如何調整?必須正視的一個現實是,國內游所創造的旅游收入是整體旅游收入的70%。作為可以滿足人們文化需求之一的休閑旅游,國內巨大的現實和潛在需求決定了國內游的客觀基礎和重點地位。國民休閑計劃的實施必將進一步發揮擴大內需的獨特優勢,將一些潛在的、隱性的需求轉化為現實的、顯性的需求;與此同時,旅游供給能力因國民休閑計劃的推行將進一步提高,由需求而形成的拉力和因供給導致的推力共同作用,必將使旅游業及相關產業得以平穩較快發展。
第三,國民休閑計劃有利于旅游業的科學發展。中國現代旅游30年,從篳路藍縷到蓬勃發展,走的是一條發展中國家發展旅游業的共同路子,亦即重視旅游業的外部經濟效益,忽視或者無暇顧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當一度被譽為“無煙工業”的旅游業開始“冒煙”,環境惡化、破壞性開發以及文化異化等現象時有發生之時,如何科學發展旅游業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而又現實的問題。國民休閑計劃的推行,將旅游置于社會福利的視域之中,關涉旅游的公平性和社會性而不是單純的經濟性,這不僅有利于旅游業自身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必將進一步擴大旅游的范圍,休閑和旅游的參與性將更大程度地得到實現。與此同時,旅游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則有助于民眾環保意識的增強;旅游業關聯性極強的現實情形則有助于旅游企業正確協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關系;旅游業的產業帶動性更是有助于**在決策、政策執行過程中處理好**、組織、個人之間的關系等等。
第四,國民休閑計劃有利于推動文化發展。旅游不僅是一項文化產業更是一項文化事業。旅游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和外延有三層意思,對于旅游資源而言,它是文化的賦存與載體;對于旅游景點而言,它是文化的固化與展現;對于旅游者而言,則是體驗文化、購買文化。推行國民休閑計劃對于城市和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是極其有力的推動,作為文化賦存的公共設施、作為文化展現的文娛活動以及作為文化享受的參與活動,對于地方文化的挖掘、保護和開發都有著積極的意義。推行國民休閑游計劃,在彰顯旅游的休閑性和體驗性的同時也是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有益補充,更是優秀文化得以普及和大眾文化自覺的過程。(亢雄 馬耀峰/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