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一只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的一場龍卷風。這種現象有個美麗的名字——“蝴蝶效應”。
一只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的一場龍卷風。這種現象有個美麗的名字——“蝴蝶效應”。其背后原因其實并不復雜,簡而言之,即是連鎖反應:蝴蝶扇動翅膀,產生微弱氣流,引起四周空氣產生相應變化,影響如漣漪般散開,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去年,大洋彼岸的投行雷曼兄弟倒閉。如今,開始聽說國內的朋友遭遇失業威脅。這其中的聯系不難理清。在這里,“蝴蝶效應”找到了一個有些殘酷的例證。事實上,“蝴蝶效應”無處不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衰退也不例外。
在經濟衰退面前,保護自己是再自然不過的反應。從這個角度看,美國振興經濟方案中“買美國貨”的條款似乎可以理解。但是,美國似乎忘記了一點:遭遇攻擊后,其他國家會反擊會報復。美國似乎也忘記了80年前的前車之鑒:《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引發的全球貿易大戰不僅讓國際貿易陷入困頓,更使世界經濟大蕭條延續了10年之久。“買美國貨”的條款最終或許再次導致全球貿易大戰,美國自保的夢想也將灰飛煙滅。
危機面前,人人自保,同舟未必能共濟。3月初,歐盟成員國領導人特別會議上,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為首的西歐拒絕了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提議的2400億美元救助基金。如果如匈牙利總理所說的“新鐵幕”真的會出現,那么歐洲各國多年來團結合作的努力與歐洲一體化的夢想將毀于一旦。
人在遭遇危機時,自我保護是天性。然而,有些時候,自保并不能取得最佳效果。人在遭遇攻擊后,尋找機會進行報復是難以遏制的沖動。但是,正如古語所說,冤冤相報何時了,針鋒相對的傷痛連連哪有一笑泯恩仇的暢快淋漓。道理很簡單,但是真正運用于生活并不容易。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并不存在孤立的小島。20世紀60年代一位美國學者提出了“六度空間”理論:世上任意2人最多通過6個人就可關聯。去年,微軟用數據證實了這一理論。微軟公司的研究人員隨意挑選了2006年的某一月,記錄下當月所有通過微軟網絡發送短信的用戶地址,分析了300多億條地址信息,最終統計得出,多達78%的用戶僅僅通過發送平均6.6條短信,或者說通過6.6步,就可以和一個陌生人建立起聯系。
人與人,國與國,道理相似。這種千絲萬縷、看似并不存在的聯系使得采取保護主義未必能達到自保的效果。欣喜也罷,無奈也罷,這就是我們的世界。(張 紅)
上一篇: 保就業重在轉變觀念
下一篇: 警惕銀保合作中的“微觀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