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回歸自然、尊重自然,再度成為我們的生活信條,而自然主義不是一個用自然綠色點綴的人居環(huán)境,而是一種關心自然、思想融入自然的態(tài)度。
家居踐行自然主義
回歸自然、尊重自然,再度成為我們的生活信條,而自然主義不是一個用自然綠色點綴的人居環(huán)境,而是一種關心自然、思想融入自然的態(tài)度。
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自古以來人們對于生存環(huán)境的態(tài)度就是如此鮮明:居有竹比食有肉更重要!
改革開放三十年后,越來越多的都市人開始接受、踐行并倡導這種居住的自然主義理念。同時,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yè)———家居業(yè)也逐步成型壯大。
上世紀80年代,對于大部分家庭來說,房子能住就是物盡其用,那時沒有多少裝修需求,如何解決住宿的擁擠是最大的難題。到90年代中期,裝修需求才開始萌生,裝修隊也隨之出現(xiàn)。那個時候裝修最多就是做點門套包個窗戶或墻裙,吊頂、鋪地磚已經算是很時髦的裝修了。2000年后,專業(yè)的裝飾公司相繼出現(xiàn)并成熟,推出各種適合人們裝飾的服務,從單一的小型裝飾公司到代購主材和家居產品,直至現(xiàn)在連家具都包含在內的整體家裝模式。
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人們的住房從平房到樓房到別墅,從不裝修到重裝修到簡裝修再到未來的精裝修,人們的裝修觀念和家居生活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裝修不僅要美觀實用、而且更要健康環(huán)保,同時時尚和個性是不可缺少的;色彩上要搭配合理,既能體現(xiàn)個人的特點又要賞心悅目;配飾上要追求個性和一點點的小創(chuàng)意……
如今,“回歸自然、尊重自然、天人合一”這些古老而樸實的哲學思想,再度成為我們的生活信條和居住態(tài)度,許多都市人開始向往和懷念秀美的田園風光,中國文化里,始終以恬靜、和諧為生活的最高境界,人們憧憬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奉為終極追求,這也就是所謂的“自然主義”的居住理念。
其實,自然主義的居住內涵不僅僅反映在人與自然的相處上。人與自然共生共榮,人回歸自然,貼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在于人對自然的態(tài)度和觀念上。在現(xiàn)代居住生活里,自然主義不是一個用自然綠色點綴而僵死的人居環(huán)境,而是一種真正關心自然、思想融入自然的居住態(tài)度。或許,只有實現(xiàn)了這種真正的和諧,才應該是居住方式和居住理念上的回歸自然。
陽光 陽光穿透空間,來到客廳地板
陽光傾瀉而入 與自然親近是現(xiàn)代人的渴望,而室內外連接的通透性主要靠玻璃來實現(xiàn),通過玻璃,既可實現(xiàn)室內的溫暖自在,又可遙望戶外風景,享受自在陽光。而室內光線也因此好了很多。室內的空間流通感很強,整體空間統(tǒng)一自然。指導:潘飛,元洲裝飾
天氣晴朗的周末,年輕的媽媽劉蕓推著寶寶在陽臺上曬太陽。兩歲寶寶的媽媽劉蕓突然感嘆道:“小時候我們哪兒用得著在陽臺上曬太陽啊,現(xiàn)在曬一會兒就要換地方,人要追著太陽跑,樓和樓之間都快找不到天空了。”劉蕓的話道出了現(xiàn)在普通高層小區(qū)的現(xiàn)狀,樓層過高,樓間距過小,陽光總是轉瞬即逝。在水泥鋼筋的城市里,人們離陽光似乎越來越遙遠。
從過去到現(xiàn)在,人們對于光線的需求是相對的。30年前,住在平房中的人與自然的分離并不是十分遙遠,在戶外,出門能見到土地、藍天、青草;但住在筒子樓中的人卻難見陽光,家里惟一的光線來源就是那扇小窗戶,但人們對于室內光線的追求卻并不強烈,因為人們的居住焦點仍集中在如何讓家變得更大。
10年前,一居、二居、三居的商品房逐漸普及,每個房間都有了窗戶,多扇窗戶成為人們采光的主要來源,人們對戶型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和自然親近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陽臺、露臺、庭院等等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人們對他們的重視程度很高,陽臺、露臺、庭院都裝飾得非常漂亮,成為人們日常休閑生活的重要部分。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建筑實施開放式處理,落地大飄窗、大幅的玻璃幕墻,都成為人們親近陽光的手段,而在室內裝飾中,拆除墻面讓家通透也體現(xiàn)人們對于自然和陽光的追求。所以曾經有人慨嘆地說:“在開放的居室,沐浴也成了一種展示。”
正流行
使用大量玻璃形成通透
如今的家居生活中,親近陽光成為基本需求。從建筑裝修上,大量玻璃的使用容易形成通透效果,讓人與自然和陽光更接近。室內外的融合成為一大趨勢,通過玻璃,在室內也能享受到在室外的一切風景。
在室內設計中,傳統(tǒng)的起居空間概念正在被顛覆,傳統(tǒng)的房間逐漸被淡化,被越來越多的開放空間所取代,人在家居中可以自由地游走,室內更強調個性化、私人空間的享受和徹底放松。
斜頂玻璃窗讓房間充滿溫暖的感覺。 圖/馨婷
老照片 上世紀90年代某人家的客廳,室內光線很不充足。而現(xiàn)在裝修時,采光是人們非常注重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新華社 楊楹 攝
5年前 半通透時代
5年前的家居已經有很成熟的風格路線,多數人都選擇了視覺效果突出的歐式或中式風格,人在家里被包裹得很嚴實,盡情享受家中的私密生活。而要接受陽光、享受戶外生活有單獨的露臺、陽臺及陽光房,內外分離現(xiàn)象比較明顯。
由于戶型的關系,5年前的塔樓還比較多,多數普通家庭中能接受到光線的部分并不太多,透明或半通透的隔斷成為人們經常使用的手段。通過這個方法,將窗戶或陽臺的光線引入家中,造成通透效果。
10年前 陽臺被用來儲物
10年前商品房已經普及開來,在采光、通風等方面都滿足了基本要求。明廚明衛(wèi),所有的房間都有采光,而且光線都非常不錯。所以在裝修上人們非常注重裝修質量和復雜化,復雜的吊頂、入墻的柜子、包得非常漂亮的門框和埡口、窗框都很多見。
那時露臺的概念遠未普及,人們親近陽光的方式是陽臺,開放式陽臺非常常見。雖然大部分是門連窗的形式,畢竟也是最好的享受自然的地方。
遺憾的是很多陽臺最后都被封了起來存放雜物。相比接近自然,人們對空間的占有欲更強。
30年前 無暇顧及采光
那時普通人就住在一個幾平方米的空間中,廁所廚房共用,幾平方米里住一家?guī)卓谑呛艹R姷氖虑椋藗儫o暇顧及采光,重點放在對空間的利用上,通常一道簾子就是一堵隔墻,隔著兩代人的睡眠空間,白天拉開引入光線,晚上拉上隔開睡眠空間,這也許是現(xiàn)在裝修中隔斷的雛形。
■ 裝修記憶
再裝修時首先改造采光
●袁紅麗:58歲,退休職工
記憶時刻:從結婚到孩子十幾歲時
我剛結婚的時候,單位分了一間房子,面積大約10平方米,有一扇窗戶,已經很大了,放著床、大衣柜、高低柜、電視柜。因為是一家三口住,就得掛簾子、布什么的隔擋,光線就不怎么好了。
孩子十幾歲的時候,單位蓋樓讓自己掏部分錢買房,拿到新房鑰匙后我們去看,一家三口都激動得不行,覺得怎么這么寬敞明亮啊!其實現(xiàn)在看來,廁所廚房客廳都特別小,采光也不好;就臥室大一些,光線好。住了多年后裝修改造時,首先就考慮讓客廳進光,把一個臥室的墻打了,做成展示酒柜,讓光線進到客廳。
把陽光引到廚房衛(wèi)生間
●張松:現(xiàn)為獨立設計師,從業(yè)9年
記憶時刻:1999年剛入行
9年前我剛入行,在裝飾公司里做室內設計。那時候很多室內設計的人員都不是專業(yè)人員,但依然很搶手。9年前的戶型和現(xiàn)在大不一樣,剛興起裝修大潮,需要裝修的新房子大多是大戶型,所以采光問題不用怎么考慮,人們更喜歡在家里做比較復雜的吊頂和造型,像墻頂的石膏線、電視背景墻、弧線形的大埡口、帶線條的石膏柱等等,把所有裝飾都放在房子里邊。人們對于光線的要求遠不如對室內裝飾的興致高,都覺得有了自己的房子,應該花很多錢讓家更漂亮,讓親戚朋友們來看時,也顯得自己倍兒有面子。
現(xiàn)在的裝修跟以前大不相同,人們的想法更開放,設法朝著個性化發(fā)展。而且跟以前比,來家里串門的人也少了,家主要是私人的地方,怎么開放怎么來。可能因為整天坐辦公室很少見陽光,人們對家里光線的要求也很高。現(xiàn)在暗衛(wèi)暗廚比較多,人們就想辦法把光線引到衛(wèi)生間或廚房,用玻璃代替墻或門,讓光線更多地進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哪怕只有一個陽臺或飄窗,都要裝扮得溫馨舒適,讓自己多一點曬太陽或看風景的空間。
室內 講究對流,更追求綠色環(huán)保
打開房間迎接新鮮空氣 現(xiàn)代人對空間的最大要求之一是要能保證空氣的暢通。另外,使房間在進行基礎裝修時選用一些綠色生態(tài)產品,減少不必要的裝飾、裝修,都是一種環(huán)保理念在居室和設計中的應用。資料圖片
“那個時候連住個房子都很困難,還管什么空氣新鮮不新鮮?”今年已經58歲的張淑琴這樣回憶說,上世紀70年代末的“我想有個家”只是人們對居住條件的要求,有一個能居住的空間就已經成為幸福的事,根本就不管室內是否通風、有新鮮空氣等等。而到了80年代,人們對于空間的要求開始明顯起來,客廳、臥室、廚房、衛(wèi)生間……一個居室的居住功能需要在各個功能空間中來完成,擁有一個“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的一居室、二居室成為那個年代讓人雀躍的事情,對于空氣的要求主要就是講究南北通透、空氣對流等。
進入90年代,人們開始知道了裝修,把香港電視、歌舞廳裝修里的那一套都恨不得搬到家里來,那才叫做氣派,空間的作用被忽略,對于空氣環(huán)境的要求也不再強烈。進入新世紀,人們對于空氣的重視成為最主流的話題,“環(huán)保”一詞成為裝修過程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詞匯,人們開始關注居室空氣,開始回歸空間本身和自我需求。
其實,看看這三十年對居室空氣新鮮與否的要求演變,體現(xiàn)的是人們環(huán)保理念的進步。當人們的居住面積越來越大,居住環(huán)境和條件大大改善的時候,人們就開始重視起和自身相關的東西了。而當回歸到人本身最基本的需求時,人們自然而然地重視起室內空氣以及健康環(huán)保的裝修和產品。
正流行
與自然和諧相處
如今,綠色環(huán)保絕對是最時尚的話題,而且這個綠色不僅僅局限于不會散發(fā)異味的產品。當然,要達到綠色環(huán)保,首先必須要采用環(huán)保材料來裝修房子,這個是最基本的。其次,還應該包括通風、換氣、采光、空氣清潔度、溫度、相對濕度、建材、飾材及施工技術等內容,這些都是其重要指標。
健康、環(huán)保理念,是現(xiàn)今人們對提高生活品質的要求,而健康的居住理念也包括了生理與心理兩大方面需求的滿足。過去單純強調“以人為本”的家居生活方式轉變?yōu)椤叭伺c自然和諧共處”的居住理念,于是,回歸自然的綠色生態(tài)家居潮流應運而生,這種理念更加注重大環(huán)保的概念,從用材的源頭就開始抓起,甚至使用一些回收再生材料,以達到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的結果,將綠色的理念根植于生活中,而不是流于表面。
把餐桌移到露臺,呼吸新鮮空氣。
老照片 2002年,一位老先生正在測試家中的空氣質量。現(xiàn)在,人們在裝修時考慮最多的往往就是材料是否環(huán)保。 新華社 戚恒 攝
5年前 室內空氣治理
五年前,人們對于空氣健康的重視程度一下子爆發(fā)。在經歷了種種室內空氣污染案例報道后,當時的人們迫切需要一種產品來安撫恐慌的情緒,于是各種室內空氣治理檢測、室內空氣治理產品層出不窮。又由于當時人們對于健康、環(huán)保的情緒影響到選購各種裝飾裝修材料上,一時間,環(huán)保成為建材、家具商家主打的宣傳噱頭,各種“抗菌”、“綠色”、“生態(tài)”、“健康”等字眼和家居裝修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那個時期的一大現(xiàn)象。
但在人們密切關注環(huán)保產品和空氣治理產品的同時,大量的產品涌入這個市場,也造成了魚龍混雜的局面,價格、產品質量和市場管理都呈現(xiàn)出不太規(guī)范的一面。
10年前 通風和綠植
十年前人們開始有一些對于空氣質量的意識,但那個時候最常提到的就是通風。打開窗戶通風,引入自然風到室內是人們對于空氣質量重視的起點,而直到現(xiàn)在也是解決空氣質量問題的有效方法。通風換氣也代表了人們接近自然,試圖和自然交流的一種想法。在那個年代,南北通透成為許多樓盤主打的賣點。
另一方面,人們開始使用一些簡單的手法來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綠植成為許多人的選擇,在家中種植綠色植物,用活的自然生命帶來對空氣的改善,也的確能起到一些不錯的效果。
30年前 憋悶的狹小空間
在30年前住房緊張的年代,幾代人同住一間房的場面屢見不鮮,過多的人擠在一個狹小空間內的直接后果就是室內空氣不清新。于是,那個年代的人們最盼望的就是能住上樓房,在增加居住面積的同時,室內空氣自然也能得到改善,在那個年代樸素的愿望如今已經基本實現(xiàn)。
■ 裝修記憶
從大雜味到空氣檢測
●張淑琴,女,58歲,現(xiàn)住永外社區(qū)安樂林路
從平房大雜院到筒子樓再到樓房,張淑琴也走過了大多數普通人的居住經歷。1978年的時候,剛結婚的張淑琴和丈夫并沒有自己的房子,和公公婆婆擠在城南的胡同大雜院里,當時四口人不到二十個平方,他們夫妻倆的住處還是把屋里屋外給擠了擠隔了隔才騰出的地。也正因為沒有房子,兩人一直不敢要孩子,后來過了兩年,廠里的筒子樓給解決了一間房,但是依然是廚房公用、廁所公用。“筒子樓里的氣味不好,由于通風、透氣都不好,一進樓道里就是一股味,而且什么味都有,炒菜的、做飯的、洗衣服的……混合在一起,很難聞。”至今張淑琴還清楚記得當年的經歷。
后來,到90年代初廠里福利分房,張淑琴一家三口得到了一個兩居室,夫妻倆和孩子都是第一次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臥室。那個時候裝修就是刷個白墻,在家里弄地板革,然后打幾個柜子,張淑琴說,“那個時候也不懂什么環(huán)保,反正工人怎么做也不管,有的時候還一起幫個忙,只記得當時的大柜子上了油漆后晾了好久。”
如今的張淑琴已經退休,已經結婚的兒子早就搬進了自己的新房,老兩口又正在重新裝修這老房子。“如今也知道什么環(huán)保、健康了,肯定要注意這個污染問題,電視上報紙上老有什么裝修污染致癌的報道,我們過去不裝修的時候從來沒這些事,現(xiàn)在肯定得格外注意了。”張淑琴還聽說有空氣治理和檢測的機構,也準備在裝修結束后檢測一下,她說:“檢測一下自己也放心了,畢竟這年頭什么都不可靠,自己的健康還是最重要的。”
色彩 回歸黑白色是一種進步
色彩過渡自然大氣 在黑色線簾背后的大氣時尚空間里幾乎只用了黑白顏色。白色是主色調,黑色的加入使空間不再單調。黑白圓點的裝飾從墻面一直延伸到家具,再到燈具、飾品,盡管都是黑白圓點,但是由于大小、排列不同,反而制造出非同一般的效果。整體空間只運用兩種顏色的時候,通過排列、材質和組合的不同,能讓空間的氣質升華,特別是黑白色的過渡非常自然。
從最早的四白落地到之后的繽紛色彩,再到如今回歸自然的黑白色,中國人在裝修家居時對待色彩的態(tài)度呈現(xiàn)出一個明顯的變化。
在裝修初期,幾乎沒有人知道什么叫裝修,人們對于居室色彩的敏感和需求并不是那么濃烈。
到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好似一夜之間,俏麗豐富的色彩猶如被清風吹起一般,飄飄灑灑,柳綠花紅撲向了每一寸角落,這個世界頓時耀眼煥彩。而人們也開始重視起居室的色彩了,在墻上貼幅年畫,掛上一張照片,或者給沙發(fā)換個漂亮的罩,居室的“表情”也豐富了起來。后來,隨著科技的進步,繽紛色彩的層出不窮,人們對色彩的需求也逐漸多起來。或許是一種長期壓抑后的釋放,許多人大膽地使用顏色,隨心所欲,充分發(fā)揮想象,居室內的色彩呈現(xiàn)出一種爆發(fā)式的增長。
“我們這個職業(yè)的出現(xiàn)應該是在2000年之后,那時發(fā)現(xiàn)人們對待色彩的態(tài)度逐漸理性,許多人開始回歸真我,黑白色又成為室內裝修的主打色。”色彩顧問王曉說,“對待色彩態(tài)度的轉變其實代表了一種理念和態(tài)度上的改變,回歸自我的色彩是一種進步的表現(xiàn)。”
正流行
“白+黑”是一種和諧美
隨著人們的心態(tài)逐漸回歸自然和自我,對于繽紛色彩的態(tài)度也開始扭轉,目前家居裝修的主色調開始回歸黑白。應該說黑白色是家居色彩中的經典搭配,總有一種不落流行的時尚氣質。簡潔的白與深沉的黑,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現(xiàn)代都市氣息。一般來說,黑白對比效果強烈,如果掌握得好,容易搭配出品位。
只用白色太單調,只用黑色往往又顯得過于沉重;但黑白搭配之下,會尋找到視覺的平衡點和立體感。將黑白亮色應用在家居裝修裝飾中,是一種和諧唯美的享受。
顏色的回歸不代表著倒退,如今在白色的運用上,除了顏色的把握外,還注意材質和肌理的選擇,比如制造出各種特殊效果的白色,同傳統(tǒng)的“空白”不同,是帶有內涵和氣質的。
色彩的流行與人們眼界有關
老照片 九十年代初,白色仍是家居主流色彩,但人們已有色彩裝飾的意識,往往會在墻上貼幅彩畫。新華社 陳學思 攝
5年前 色彩繽紛任由選擇
曾有人把自己家里的每一個空間都使用了一種顏色,五間房就有五種顏色,而且反差極大。這就是五年前許多人的裝修態(tài)度,大多數人都曾考慮過給居室的白墻增添點顏色。
當人們意識到可以把原來千篇一律的白墻根據自己的喜好刷成任意顏色后,繽紛的色彩開始呈現(xiàn)在涂料市場,各種品牌推出了各種顏色的涂料,大大滿足了市場上對于顏色的需求。與此同時,花色甚多的壁紙成為市場上的主流。
另一方面,人們開始逐漸重視起裝飾的作用,知道依靠裝飾的效果能把居室打扮得更漂亮。于是,布藝、壁紙、靠墊等“軟裝飾”受到追捧,而這些軟裝飾常常又是色彩艷麗、圖案豐富的,在這些裝飾的裝點下,居室開始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繽紛。居室的每一個角落,不論是玄關、浴室,還是廚房、陽臺,都成為一個活色生香的空間。
10年前 成熟金色流行
十年前,正是人們腰包逐漸鼓起來的時候。伴隨著人們富裕起來的心理,在顏色的選擇上偏向“金碧輝煌”型和“宮廷”型。不管家里面積多大,都得弄上一塊金不金、黃不黃的顏色,甚至還得做一些羅馬柱、復雜吊頂的裝修。那時人們的居住心理是急于顯示自我,突出自我價值,一味地模仿和照搬歐洲的裝飾裝修風格,并且喜歡復雜的裝修。
那個時期的家居流行色往往偏成熟,因為主力的購買階層為40歲左右的消費群,這些人經歷了80年代的開放初期和90年代的蓬勃期,逐漸有錢的過程讓這些消費群體期望能在居住方式上有所改變。
30年前 灰白色占主流
改革開放初期,封閉的中國逐漸開始接觸世界,但大量信息的進入讓人們忽略了居室的顏色,而居住環(huán)境的特點也決定了人們對于色彩的追求并不會太多。紅磚房、筒子樓成為那個年代的象征,建筑體本身的灰色和簡單涂抹的白色成為那個時期居室的主流色調。根據個性的不同,有的人會在墻上貼點裝飾畫之類。由于當時的裝修手段落后,即使人們希望換個顏色,也得不到滿足,人們的心態(tài)和居住理念還沒有成熟到敢把家里弄一面紅墻的地步。那個年代,人們小心翼翼地接觸著世界。
■ 裝修記憶
色彩的流行與人們眼界有關
●魏峰,70后,獨立設計師,從業(yè)時間超過10年
我依然記得自己小時候對于色彩的期待,小時候有一件媽媽親手打的“膨體紗”毛衣是特別值得驕傲的事,因為有很漂亮的顏色而且很炫。從事家居設計這一行后,我明顯感覺到色彩對于居住者的作用是明顯的,在千篇一律的顏色中,人們常常會沒有精神。一些意想不到的顏色出現(xiàn)在居室中,能起到比較好的裝飾效果。
在裝修過程中,色彩的流行不和風格的演變有關,而是和人們接受世界的程度有關。90年代流行的顏色其實大多和香港的一些設計有關,許多人接觸到香港人在沿海地區(qū)做的一些設計,就有了那時的流行色。而如今人們越來越了解這個世界,獲取的信息越來越多,對于色彩的把握更大膽,不管是回歸黑白色,還是流行艷麗的綠、粉、紫色,都與人們的眼界分不開。
我喜歡去各地旅行,去發(fā)現(xiàn)自然的顏色,當我到各地旅行,背回來許多當地民族特有的裝飾品時,就會被這些色彩、圖案所吸引,不管居室是什么主色調,在適當的時候加入這些顏色,在我看來都是合適的,也是最能出彩的。
物質 材料輪回突顯新自然風
原木一統(tǒng)“天下” 這個房間裝修得極為簡單,除了大白墻與木頭裝飾外,一無所有。但正是這樣,才成為這個家最獨特的亮點。原木地板,用同色原木打制的桌子、椅子、柜子、隔斷甚至裝飾物,全是統(tǒng)一的木頭。這樣的家不僅顯得統(tǒng)一自然,更重要的是讓人感覺到木頭的溫暖。指導:北京鴻利博雅裝飾設計有限公司
“2008年以后的家具設計潮流最重要的就是新自然主義。”德國Rolf Benz公司首席設計師在新品預告會上指出,新自然主義講究的是利用高科技的材料體現(xiàn)大自然的輕盈。可見,人們對家居材質的態(tài)度變化是從自然開始,走一個輪回后,又回到自然上來。
自從有裝修開始,人們與自然就密不可分。即使沒有裝修的時候,人們的主要家居用品就是家具,家具的主要來源也是自然界的木頭。三十年前,農村人家都在房前屋后種樹,蓋新房時要求不高,全村總動員,隨便砍幾棵自家種的大樹,房梁、門窗就出來了,用磚瓦砌好,新家就蓋好了。家具也出自自家種的木頭。誰家有人結婚,砍幾棵樹,請個木匠在家里住上十天半個月,一批新家具就出爐了。
剛開始有裝修時人們也沒有太多的材料可以選擇,可以利用的也是自然界中的天然材料,比如一個樹墩子就能搬回家當一個椅子使用,幾塊好木板除了做柜子外,門窗的邊邊框框也可以包進去。
此后人們對木頭的淡忘并不是出于對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而是因為后來有更多更新的材料出現(xiàn),比如石膏板、馬賽克、各種飾 面板、壁紙、玻璃、人造石、鋼板等,材料的多元化,讓人們有了更多更新的選擇,而純木頭相比之下顯得笨重,因為沒有現(xiàn)代氣息沒有個性,而被人們遺棄。
當人們發(fā)現(xiàn)一切新式材料雖然個性十足,卻仍舊無法取代木頭等自然材料帶給人們那種溫暖的感覺時,潮流的風向又一次指向自然,木頭、棉、麻、泥土甚至樹葉等材料又成為人們的新寵。甚至有人連實木地板都棄之不用,自己從木頭廠買回整棵木頭,裁切成地板一樣的長條,裝在家里,再刷上清漆,成為最自然的裝飾。現(xiàn)在大多數人們自然不會把這些自然材料都搬回家,因為科技手段讓很多新材料都能表現(xiàn)出自然的面貌,人們對自然的眷戀通過更新的材料和手段表現(xiàn)出來。這樣也好,環(huán)境被保護了,人們也有了安全感。
正流行
原始自然材料重現(xiàn)
近兩年來,家居界一直流行的是自然風。無論何種家居風格,都要以接近自然、裝飾自然化為主。
如果誰還在閉門鎖戶地獨享自己的私人世界,那么你趕緊出來品嘗一下自然的新鮮空氣。鋼筋水泥叢林已經憋壞了都市里生活的人們,他們要在僅有的小塊土地和藍天下?lián)寠Z自然。
除了石頭、布、麻、木頭等自然材質在家里使用外,人們對于自然的理解也在概念化,越是接近原始生動的形態(tài)越受到人們的喜歡。
貼在墻上的磚故意做出生銹的狀態(tài),地面上的石頭凹凸不平,壁紙也要選擇用樹葉和植物纖維壓制而成的。只要自然界有的一切,都要搬回家中享用。
老照片 八十年代,木質組合家具成為婚房里的一道風景。新華社 徐義根 攝
5年前 個性裝飾材料出現(xiàn)
人們對于裝修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裝修材料的要求也更加個性化。因此藝術玻璃、不銹鋼等現(xiàn)代化材質在家里大量使用。藝術玻璃主要用于墻面上的裝飾和隔斷,不銹鋼材料更多地用在個性隔斷中,可以讓家顯得與眾不同。
吊頂在那個時候已經比較常用,圓形吊頂、曲線吊頂以及墻角都需要用到石膏線。還有常在墻角埡口做的羅馬柱造型,弧線埡口等等,都是通過石膏線來實現(xiàn)的。直到現(xiàn)在,石膏線也是一種裝修常用材料。
10年前 木板包出墻裙
木板是裝修剛興起時用得最多的材料,無論是家里的門窗還是背景墻的裝飾,都少不了木板。因為當時的材料并不多,背景墻的造型,設計師也多采用木板組合出不同的橫線和直線,成為不同的裝飾面。
那時候的墻裙和現(xiàn)在不同,現(xiàn)在大多是為了裝飾,而且現(xiàn)在表現(xiàn)方法很多,可以使用壁紙、瓷磚或者馬賽克、石材。但那個時候的墻裙號稱是為了保護墻面,用木板把地面以上半米到一米左右的墻面全用木頭包起來,家里顯得沉重壓抑。
30年前 實木是惟一選擇
沒有裝修的年代,家具為主。材料上更沒有什么可挑選的,實木成為人們的惟一選擇,木頭打制的家具陪伴人們度過十幾年的風雨。就連門窗,也是實木做的,遇見非常潮濕的季節(jié),木門變形的情況非常常見。
在沒有地面裝飾材料的時候,水泥地面最為常用,但往往有太冷的感覺。一部分在家居上趕時髦的人會自己買地漆進行地面涂刷,主要是紅色、綠色兩種,雖然看起來很俗氣,但畢竟讓家多了新鮮感。再后來,地板革的出現(xiàn)取代了地漆,軟軟的地板革的色彩類似木地板,鋪在地上難辨真假,打掃起來也更方便。
■ 裝修記憶
三次裝修費從幾十元到幾萬
●梁國新,54歲,職工
80年代初我剛搬進單位分的房子,這間房子住過不少單身或結婚的人。上一個屋主已經是一家三口,那次分房時換了一間大一點的房子,這個小房間就留給我。當時剛搬進去,想弄新點,就自己出去買了油漆、刷子、地漆,把墻壁、地面都粉刷一新,用去了我四五十塊錢,心疼得很。
過了快十年,我又分了個50平方米的兩居室,也是別人住過的。為了趕時髦也把房子重新整了一下,自己買了玻璃、木板,請兩個裝修工人幫我們封陽臺、做墻裙、鋪地,又買了當時特別流行的組合家具,花了三四千元。當時老伴說:“以后我們別再折騰房子了,就這么住下去吧。”這話說了還不到十年,我們在離市中心比較遠的地方買了套大一點的房子,又開始了折騰人的裝修。那一次買的東西更多:瓷磚、潔具、吊頂、墻漆,裝修了大約3個月,最后買了燈裝進去,花了5萬左右,感覺挺時髦的。
現(xiàn)在該兒子裝修新房了,三居室,家里要做玄關、背景墻,還要貼壁紙,東西做得更花哨,也比我們那個時候更舍得花錢了。
裝飾勝過實用
●王建國,北京華之邦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
以前的消費者買家具純粹是追求實用,所以那個時候人們家里雖然很小但桌子柜子多,家里塞得滿滿當當的。后來人們買家具既要實用也要美觀。到現(xiàn)在,人們買家具以擺為主,家具可以不放東西,更重要的是這個家具要在家里成為一種裝飾品。這時候的設計就要在文化底蘊上下工夫。
形態(tài)打破千篇一律 定制“外太空”
顛覆傳統(tǒng) 如今家具的形態(tài)已經不受傳統(tǒng)樣式的局限,設計師可以把家具的形態(tài)幻化成任何樣式。這兩件家具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對于柜子和椅子的形態(tài)認識。將柜子的下半部分扭曲,做成曲折的樣式,仿佛木頭的分子排列經過改變,呈現(xiàn)出一種未來狀態(tài)的形象美感;而椅子則突出了其建筑美感,仿佛傾斜的設計實際是將線條的流線感發(fā)揮到極致。供圖:MAISON&OBJET巴黎家居裝飾博覽會
老照片 1981年,天津某家具廠生產的鋼管折椅很受市場歡迎,不少單位當福利發(fā)給職工。新華社 楊寶坤 攝
30年前,如果有人談到“外太空”,那絕對與家具無關。而今天,無論是從各大國際家具展上還是知名品牌推出的家具新品來看,未來感十足的家具逐漸成為主流。家居的確正走向“外太空”。
設計師李玲玲說:“家具形態(tài)上的變化,背后折射出的就是人的變化。因為30年前的家具,大多數還只是手工制作,甚至是木工現(xiàn)場制作,在這些制作者的腦海里、意識里,只有僅有的幾款樣式。偶爾的突發(fā)奇想并不能改變家具在形態(tài)上的定勢。但如今的家具設計,往往是經過了很多人、很多時間之后才迸發(fā)出的。”
另一方面,家具形態(tài)的變化也反映了使用者心態(tài)的變化。從木工現(xiàn)場“打”家具到批量化的衣柜、椅子、桌子的大量使用,現(xiàn)代化程度的提高讓很多人享受到了工廠生產的便捷。但有特殊需求的高端人群又不滿足于千篇一律的家具形態(tài),普通人又因為尺寸、色彩等個性化的需求而尋求改變,這時,定制家具應運而生,它不僅僅體現(xiàn)了家具形態(tài)的改變,更代表了使用者對于居住體驗的心態(tài)變化。
而如今,家具形態(tài)的變化更多地體現(xiàn)了個性、創(chuàng)意以及功能需求,特別是人們在居室中越來越多的功能需求。博洛尼的家具設計師就認為,社交型家具的功能使用更加成為家具形態(tài)變化的原因之一,這也是使用者心態(tài)和生活的改變而呈現(xiàn)的變化。30年間,隨著人們心態(tài)和居住心理的改變,家具的形態(tài)開始更加個性化。
正流行 流線型家具和社交型家具
跨界借用“線條”
家具的形態(tài)越來越有流線感,從近幾年的國際家居展會以及大牌家居品牌推出的新品來看,未來主義的流行已經成為趨勢,不斷涌現(xiàn)的充滿線條感的創(chuàng)新家居正成為一大主題。從各種產品和各種類別中領略到的線條美感,如今通通可以出現(xiàn)在家具上。汽車、船,或者是想象中的飛碟等等都成為家具設計師的靈感來源,不少產品的創(chuàng)意讓人意想不到,或許這就是設計的魅力。
形態(tài)因社交場景而變
都市精英男女永不疲倦地游走于各類交際場合,從Office到西餐廳,從SPA中心到高爾夫球場,從Shopping Mall到咖啡館……由外及內,社交也由外界蔓延到“私密花園”中。如今,周末邀請摯友一起大話天地,或夜晚邀請同事參加自家Party,是社交貴族們推崇的時尚活動。悠然光線籠罩下,沙發(fā)與茶幾組成的家具群落儼然成為聚談休憩時刻的主宰。根據家具形態(tài)的不同,可以滿足不同社交需求,比如沙發(fā),V形、L形、圓形、對排形或十字形組成的沙發(fā)群落,在寬敞空間中營造錯落有致意境,能根據不同的社交場景而改變,功能決定形態(tài)。
5年前 板式家具
5年前,板式逐漸成為居室家具的主要選擇。木材屬于消耗型材料,隨著人們對于生態(tài)的重視,消耗較少的板式家具由于價格低質量好成為普通消費者的首選。也是那個時候,板式家具品牌開始崛起。
相對于曾經的整裝家具,板式家具的一個重要特質是拆裝,這就決定了板式家具更貼近終端市場,無論長途運輸還是短途運輸,或者倉庫管理,拆裝都要比整裝方便得多,既好保管,又節(jié)約了大量成本。
10年前 整裝家具
那個時候的家具都以整裝為主,材質多以實木為主,厚重、笨重的家具往往是搬進家門很困難,擺好之后再不挪窩。由于人們不太了解家具的形態(tài)變化,傳統(tǒng)的家具依然以大柜、低柜、床頭柜等基本形式出現(xiàn),在形態(tài)上基本沒有改變。但伴隨著人們居住條件的改善,衍生出一些如電視柜、玄關柜、鞋柜等新型小家具,但設計上依然落后,以吸取傳統(tǒng)中式家具的形態(tài)和樣式為主要手段,創(chuàng)新產品較少。傳統(tǒng)的五屜柜、食品柜逐漸退出居室空間。
30年前 手工木家具
剛改革開放時,家具絕對是家庭中的“大件”。那時小年輕要結婚,結婚家庭家居的配置是36個角,衣櫥四個角,床四個角,床頭柜四個角,椅子四個角等等,只有湊齊了這么多“角”才能說明家中的家具基本備齊。從最開始添置家居用品都要向公家申請,到后來憑票購買,甚至是一票難求,有的人結婚幾年之后才可以申請到家具票買到家具。直到上世紀80年代,家具才開始逐步走向市場,但都要排隊才能買到家具。
應該說,30年前人們對于家具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在沒有票買不到家具的時候,勤勞的勞動人民充分發(fā)揮了聰明才智,自己有能力的自己做,反正把木頭拼起來能用就成,可能樣子難看點,但是結實耐用。有錢的請個木工到家里來“打家具”,住上一段時間,伺候得好吃好喝,自然也能做出好看的家具。
■ 裝修記憶
“家具是落地光的搶手貨”
●胡國民,53歲,個體老板
記憶時刻:1978年結婚前
“尊敬的廠領導:下個月我要結婚,向組織申請一張床、一套五合柜、一個吃飯桌子和4把椅子……”這是30年前的胡國民遞交的一封申請書,至今他還清晰地記得上面的這句話。當年23歲的胡國民在遞交申請后滿心期待地回家等消息了,可結果家具直到婚期到來都沒等來,直至婚后第3個年頭才等來了一張婚床。胡國民說:“在那個年代,許多家庭的家具都是公家的,并非有錢就能買得到”。
胡國民回憶道:“上世紀70年代,在當時的計劃經濟大背景下,全北京只有前門、西單、西四、東四等屈指可數的幾家家具店,買家具肯定得排長隊,家具成了落地光的搶手貨”。在胡國民的記憶里,到了80年代,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一票難求”的局面基本結束,百貨商店也開始有了經營家具的部門。“最初是東四人民市場開始賣家具,隨后陸續(xù)有一些百貨商店也開始經營家具。隨著北京市家具公司在虎坊橋搞了展銷會之后,家具展銷會就成了家具買賣的重要方式。”胡國民說:“我家里還有兩件80年代憑票購買的天壇家具呢!質量挺好,用到今天。”
風格 簡約空間三十年輪回
白色墻壁簡單干練 人們對于現(xiàn)代家居的要求越來越簡單干練,但功能性更強。四面白色為主的墻壁線條明顯,灰色的沙發(fā)和窗簾相互烘托,成為點睛之筆。為了與白色圓柱造型的墻壁相互配合,并把客廳、就餐區(qū)和休閑區(qū)分隔開來,設計師在地面上特地做出了弧形地臺,地臺也用淺木色的地板做裝飾。指導:江建偉,北京鴻利博雅裝飾公司設計師
退休教師李女士看見兒子裝修新房時,疑惑地問道:“花了這么多錢,最后還是白墻水泥地,跟我們那時不花錢的新房有什么區(qū)別?”這句話也許正說明了裝修的交替輪回:從沒有裝修的白墻水泥地到裝修成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的家再到簡單裝修可以做成的水泥地面,裝修從一個樸素的無裝修時代,回歸到現(xiàn)在的有裝修的簡約時代,看似相同,中間卻經歷了一個頗為復雜的裝修觀念的改變。
在沒有裝修的年代,人們過得都一樣。四面白墻、水泥地,進門就能看見一張雙人床,幾件家具塞滿了小屋。如同那個年代的藍衣服,所有人家?guī)缀醵际峭粋€面孔。所以當裝修剛剛興起的時候,人們竭盡可能地把家從頭到腳都裝飾一遍。不管什么風格,復雜就是好。從頂到墻到地面,復雜的吊頂、惹眼的背景墻、花哨的地磚,甚至連門邊窗邊墻邊都要包住,仿佛不這樣做就不是享受裝修生活,讓人一進門就有無盡的壓抑。
瘋狂了幾年以后,這樣的裝修由于超級笨重被逐漸淘汰,人們對于情調的追求開始蔓延,各家各戶都彌漫著浪漫的情調,喜慶的紅、浪漫的紫、溫暖的黃、開闊的藍,各種風格也在每個家庭中上演,從歐式到中式到日式,喜歡什么來什么,什么有特點來什么,甚至一個家庭中充滿幾種完全不同的風格。人們把自己喜歡的風格都嘗試個遍,然后,才逐漸發(fā)現(xiàn),這些個性鮮明的風格和色彩其實會讓人眼花繚亂,最后不堪承受。于是簡約潮開始回歸,那些頗有特點的傳統(tǒng)風格也被簡化再簡化,便于與不同的飾品相搭配。從一戶幾個房間的不同風格演化為一個空間的幾個風格的混搭。所以回過頭來再看李女士兒子的房間,大白墻簡潔而具個性,可以任意搭配自己喜歡的裝飾,水泥地刻意而為,卻創(chuàng)造出隨意而舒適的生活狀態(tài)。以人為主而不再以追求潮流為主,才是人們裝修的理想狀態(tài)。
正流行 簡約主義
經過十幾年的家居裝修轟炸后,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裝修時都“從簡”而行,不再在家里做繁復的裝修與裝飾,因為大家最終都意識到,裝飾和色彩最多兩三年就會讓人產生視覺疲倦。
而簡簡單單、四白落地是很多人現(xiàn)在的裝修狀態(tài)。后期靠配飾來裝扮自己的家,反而更顯溫馨,如果時間長了想改變,簡單地換下裝飾就可以了,不需要破土動工。
雖然裝修簡單了,但人們對家的要求卻進一步提高,智能化家居生活在逐漸普及。如中央空調、遙控門窗、觸摸式廚房、恒溫馬桶、**浴缸,人們對生活內的要求體現(xiàn)在家居的每一件用品上,除了現(xiàn)代美觀外,人性化功能也越來越強。
5年前 濃重的風格
5年前人們對于裝修的認識提高很快,越來越多的裝修資訊通過各種手段傳達給人們。人們生活和審美的多樣化,造成裝修裝飾多樣化。歐式、中式、東南亞、地中海、日式、簡約風格涌進不同人的家中。那時裝修中聽到最多的是“風格”二字,不管是業(yè)主還是設計師,都在拼命地追求當年的流行風格,并把這些風格用在室內設計中。
對風格的追求讓人們忘記了裝修房子的初衷,人們把個人喜好體現(xiàn)在房子上,造成房子裝修的最大特點是“濃重”。過分的東南亞、過分的中式、過分的日式……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這些風格很有特點,但不適合自己。于是從前幾年至今,逐漸出現(xiàn)簡中、簡歐等裝修風格要求。
10年前 把家包起來
10年前,裝修剛剛興起,人們對于裝修的認識不外于國外的家居裝飾和公共建筑的裝修。所以幾乎所有裝修都傾向于把家里包得嚴嚴實實,除了部分人喜歡中式外,一些人更偏向于歐式裝修,其中也包含了人們對于國外家居生活的好奇。
在歐式風格外,人們對于家居的實用功能還比較重視。因此在羅馬柱、弧線吊頂外,常常能見到一排的吊柜、現(xiàn)場制作的入墻式衣柜,包得非常漂亮的暖氣柜,一切都為了收納而做。
30年前 四白落地
30年前,人們對于裝修沒有什么概念。那時的房子,水泥地、白墻,有的還帶綠色的墻裙邊,基本和現(xiàn)在交的毛坯房差不多,一搬進去就能住。和現(xiàn)在的四白落地不同的是,現(xiàn)在的水泥地面很少了,不是地板也是地磚。
因為沒有裝修,所以人們對于家具非常重視。那時候家具并不好買,沒有關系有時還買不上,大多數人請木匠專門打制。家具幾大件如雙人床、大衣柜、高低柜是必不可少的。
■ 裝修記憶
水泥地面回來了
●李楠樺,退休教師
年初兒子接我去他的新房住,一進門我就看見水泥地。我問兒子:“是不是裝修到最后沒錢了?”兒子卻笑了,說故意用水泥地體現(xiàn)個性。
也許是我太落伍了,白墻水泥地在我看來就等于沒有裝修,跟交的毛坯房不是一樣嗎?但兒子說裝修房子已經花了十萬多,這水泥地,不比鋪地磚地板便宜。不明白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是怎么想的,花這么多錢裝得跟沒裝一樣。
我和老伴剛買自己的第一套房子,就跟兒子現(xiàn)在的房子差不多。但那個年代,裝修的人很少,大家聽說有人裝得好,都一窩蜂地跑去參觀,然后按葫蘆畫個瓢,安到自己家里。現(xiàn)在看起來有點堵,但覺得家里畢竟有些東西,是裝修過的。而且我看過很多年輕人的家,都裝得花花綠綠的,也挺漂亮的,難道從我兒子開始又流行艱苦樸素了?
行業(yè) 作別“零落家具” 家居整體化
30年來北京家居行業(yè)發(fā)展迅速,賣場不再是簡單賣幾件家具,而是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場所。
老照片 1980年,某家具廠舉辦展銷會,展會上的家具很快被選購一空。新華社 劉向陽 攝
老照片 上世紀90年代,廣東順德一家具市場年銷億元以上。
從向“公家”申請,家具票一票難求,到買家具連夜排隊,紅紅火火的“展銷會”,再到主題式家居廣場,建材產品連鎖超市……歷經30年的變革洗禮,家居行來的變遷同樣見證了中國經濟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的累累碩果。
應該說,30年的時間讓北京家居行業(yè)發(fā)展迅速,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30年讓家居成為了產業(yè),影響力也逐漸擴大,一個蓬勃發(fā)展的行業(yè)已然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從生活方式的演變角度來看,消費習慣的改變體現(xiàn)了社會的進步,從之前買幾件家具組建一個家,到如今裝修、裝飾一體化,既突出了家居行業(yè)的發(fā)展,也體現(xiàn)了社會的進步。
如今,“80后”大都到了適婚的年齡,開始成為家居消費的新主力。與他們父輩不同的是,新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在居住理念上更新潮,對待家居的態(tài)度也更時尚,他們無疑會促進家居行業(yè)的前進。這一代年輕人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表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品位。他們在選擇家具時,更注重整體風格、色彩和造型,希望家中的每一個角落都透露出主人的“味道”。
不同風格的家居,對于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詮釋。在這個追求高效率、快節(jié)奏的社會,每個人都在努力地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棲身之所。因此,家居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一方空間,更是舒緩心靈,釋放壓力的平臺。
30年前的“零落家具”,30年后的“整體家居”,不僅是一個行業(yè),演變的更是我們的生活品質。
正流行 “整體解決”和“體驗消費”
家裝公司如今都不滿足僅僅提供施工作業(yè),賣產品成為當下的一項重要內容。
以東易日盛&意德法家裝飾集團為代表的裝飾公司,推出了完整家居整體解決方案。據董事長陳輝介紹,以前的施工和木作產品對接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今自有工廠生產的木作產品能和施工過程無縫對接,這才叫完整家居整體解決。完整家居整體解決的優(yōu)勢在于:一方面能發(fā)揮設計優(yōu)勢,讓消費者的居室風格達到高度統(tǒng)一;另一方面,能夠充分發(fā)揮協(xié)調優(yōu)勢,真正實現(xiàn)與施工的無縫對接,嚴格把控木作產品的質量并控制成本。
另外,部分品牌建材商家、裝修公司為了實現(xiàn)差異化經營,近幾年開始打造彰顯品牌文化的家居體驗館和生活館,并將商場店面、展廳布置成模擬的家居館,將產品融入其中,使消費者在參觀時感受真切,了解產品的功能,從而促進消費者的購買需求。
其實,所謂“體驗式消費”,就是指企業(yè)以服務為中心,以商品為素材,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出值得回憶的感受。傳統(tǒng)消費方式,注重產品的功能強大、外型美觀、價格優(yōu)勢,而體驗式消費則是從生活與情境出發(fā),塑造感官體驗及思維認同,以此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改變消費行為,并為產品找到新的生存價值與空間。
5年前 集成家居
所謂集成家居,就是指家裝所需的主材產品向系統(tǒng)化、規(guī)模化發(fā)展,即瓷磚、潔具、地板、櫥柜、居室門等均納入家裝公司的生產流程中,并且形成工廠化生產的模式。而消費者在裝修時,不必四處購買各類主材,交由家裝公司在固定的建材商家訂貨后,將成品送到消費者家中進行組裝。集成家居的提出,讓家裝公司參與到賣建材的行列中,應該說集成家居概念的出現(xiàn),給消費者帶來了方便,同時也加劇了賣場和家裝公司之間的競爭。
10年前 行業(yè)萌芽期
對于家裝公司和建材賣場、建材超市來說,從真正出現(xiàn)到如今也就10多年的時間。10年間,以家裝公司為代表的家居企業(yè)飛速發(fā)展,度過了成長的“黃金十年”。以家裝公司為例,大致經過了3個階段:1997年4月30日德勝門邊上的百姓家裝市場開業(yè)為起步階段,最初只要能提供“四白落地”的服務就可以滿足需要,一批領軍人物正是從那時開始,緊緊把握行業(yè)發(fā)展的脈搏,從而做大做強;從2003年到2006年為提高階段,人們開始對室內裝修的部件進行細化,家具、櫥柜等產品從不講究到追求和諧,色彩、搭配,消費者的挑剔眼光推動著家居企業(yè)不斷推陳出新;從2006年開始,家居行業(yè)進入高級階段,家居消費從集成轉向體驗,個性化和創(chuàng)意設計成為最大賣點。
30年前 憑票買家具
30年前恐怕連“家居”這個詞都沒有,但是在那個年代,人們對于家具的渴望是強烈的。上世紀70年代中期,家具開始憑票供應,對于那一時期結婚的北京市民來說,找一張家具票的困難和得到一張家具票的喜悅都成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在那個憑票購買家具的時代,無數人為家具而努力。而隨著1983年,北京市家具公司在北京市技術交流中心舉辦了首屆家具展銷會后,“展銷會”成了家具買賣的重要方式。
■ 業(yè)內記憶
趕上了家居業(yè)的黃金十年
●溫世權(42歲,意風家具董事長)
記憶時刻:1993年至2008年
作為知名家具品牌的掌舵人,老溫扎入家居圈純屬偶然。當年,還只是毛頭小伙的溫世權,最開始選擇的是在火車站開餐館,復雜的人際關系和經營環(huán)境,也把他練就成了一個營銷好手。
后來在一次進京旅游的過程中,溫世權無意中撮合成了一大筆木材生意,這也讓他看到了餐飲以外更大的商機。于是,1993年他來京發(fā)展,與人合伙開了一個家具廠,早上買原材料,下午去展廳賣貨、收單,晚上給客戶送貨……后來,由于理念不同,溫世權退出了這個傾注了大量心血的企業(yè),但是這段經歷卻給1995年他自己創(chuàng)建工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開始,老溫做的是實木家具。到了2000年,看到商機的他開始轉型做板式家具,生意蒸蒸日上。
溫世權坦言,北京奧運申辦成功后的幾年對他的企業(yè)有特別大的幫助,在大量的建設、房地產交房的過程中,企業(yè)得到了發(fā)展,品牌得到了發(fā)展。短短的四、五年時間,意風也從一個小品牌發(fā)展成為全國性的知名品牌,應該說也是趕上了家居行業(yè)發(fā)展的黃金十年。溫世權和意風的發(fā)展能折射出中國家居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也正是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持續(xù)深入下,家居行業(yè)才能順利成長。
上一篇: 鮮花為家居增添活力,風水效應不可忽視
下一篇: 客廳風水制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