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大佬議“振興”:難道要房地產一家獨衰?
發布時間:2009-02-27
作者:ccy
瀏覽:36
概要:
雖無緣“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但對房地產的突圍與思變卻沒有停止。“如果真能夠做到諸業均興旺,唯房地產一家獨衰,那么長痛不如短痛,割舍了也罷。
雖無緣“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但對房地產的突圍與思變卻沒有停止。
“如果真能夠做到諸業均興旺,唯房地產一家獨衰,那么長痛不如短痛,割舍了也罷!”2月26日,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在“2009中國房地產變革之路”主題論壇上表示,如果這次讓商品房市場崩盤,面臨的至少是兩塊損失——一塊是處
理空置房,如果拿2億平方米的空置面積計算,至少要有5000億不良資產需要處理,最終還是得**買單;另一塊是房地產投資的急劇下降,如果今年降低50%,那么年投資將減少1萬億以上,并將帶動相關產業投資減少2萬億。“這簡直是給經濟雪上加霜,代價是不是太大了?”
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在會上也表示,中國經濟復興的惟一標準就是房地產的復興。任志強提出,外貿和房地產是所有行業當中短期內最難復興的產業。在現有政策之下,房地產的復興之路還很艱難。“至少目前,房地產仍然沒有復興跡象。”原因在于商品房與土地空置都日益嚴竣。
“截至2月底,商品房空置量已經從去年的1.36億平方米增長至2億平方米,今年年底有可能將達到2億-3億平方米,如果沒有切實利好的刺激政策出臺,極有可能會達到4億平方米。”任志強提出,大量的竣工量和存量只能在相對較長的時間才可能得到消化。“有機構作過測算,有的區域需要23個月,甚至需要70個月才能消化掉。”
土地閑置的情況日顯嚴峻。“目前,開發商手中的閑置土地大約有3.6億平方米,大約有1.7億平方米的土地都是前兩年拿的,在現有價格之下,這部分土地或將難以消化。”任志強透露。
保障性住房的擠出效應則是另一個影響房地產復興的因素。
“保障性住房除了在土地方面具有擠出效應之外,在資金方面的表現也十分明顯。”任志強認為,處于成本與銷售利潤的原因,企業對于保障性住房的投資量就會下降。任志強透露,目前,保障性住房的整體銷售率大約在30%-40%左右,萬科、龍湖、保利等企業都已受累于保障性住房的銷售。“有的企業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占壓的資金超過了它的利潤。”
任志強坦承,目前,房地產仍然處于冬天,對于企業來說,應對冬天最好的方式就是降低投資、現金為王。
顯然,投資減少又與目前整個經濟的整體振興策略“加大投資、加大產能”相悖。
SOHO董事長潘石屹也指出,中國房地產的問題主要出在流通環節,二手房的流通環節有很多障礙,例如高稅費和繁雜的手續。聶梅生同時指出,當前大量的商品房積壓是個心腹大患,如果不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第二輪沖擊波并非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