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塑料行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不僅各企業的領路人對行業、企業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和更為理性的思考,而且整個行業也度過了最初的艱難時期,逐漸走上了健康、良性發展的道路。我們看到,2007年整個行業煥發出塑料門窗進入中國20多年以來最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回顧與反思 專家說,在繁華的背后,我們也不應該忽略塑料門窗行業尚存在的諸多問題。
回顧與反思
專家說,在繁華的背后,我們也不應該忽略塑料門窗行業尚存在的諸多問題。與塑料門窗進入中國20多年的經歷相比,2007年,整個行業看起來要平靜一些,但是平靜水面下,我們感受到了不平靜的潮涌。經濟增長方式的粗放制約了行業的發展;產品銷售結構不合理,低檔窗仍占主流,整個行業還在走低檔低價路線;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等等。
如果用歷史的眼光去審視整個行業的改革 與發展,在理性的梳理之下,3個關鍵詞浮出水面,那就是秩序、評價體系和監督機制——行業呼喚建立健康良性的競爭秩序。上世紀80年代,塑料門窗剛進入中國,企業為適應市場消費能力降低造價、簡化工藝,導致塑料門窗行業還未站穩腳跟便持續幾年低迷。1988年,塑料門窗行業的混亂局面通過一個標準的實施完成了由無序到“相對有序”的轉變。所謂“相對有序”并不是說行業已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競爭秩序,而是新生事物進入市場,遍地“黃金”,所有產業鏈的參與者因市場還未細化,不需要近距離搏擊競爭,就可以滿足其生產發展需求時的一種行業狀態。那是無序實質被熱火朝天的發展、缽滿盆滿的繁華所掩蓋,整個行業的發展看上去很美的“有序”。塑料門窗行業正是在這種“相對有序”的情況下拉開了快速發展的序幕。
資料顯示,1997年,塑料門窗行業掀起了產銷兩旺的熱潮,以實德、海螺等為代表的大型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產品質量、技術能力都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成為行業龍頭,形成了實德、海螺占據型材市場半壁江山的行業格局。
1999年,行業規模擴大熱潮有增無減,相當一部分型材和門窗生產企業提前一個月進入生產旺季,在這種供求形勢的刺激下,一部分型材企業開始擴產,許多小資金也開始介入。今天看來,其實在1999年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熱火朝天的投資背后,危機已經初露端倪了。我們從國家大力倡導建筑節能的發展趨勢及資料上顯示的數據來看,當時的行業規模并不大于市場需求,但卻出現了低檔次產品產能過剩的現象,這成為2001年大打價格戰的主要原因。
直到2004年,實德率先提高價位,2001年價格戰的余波影響力越來越小,塑料門窗行業才開始逐漸回暖??梢哉f,幾年來全行業一直在為價格戰埋單,但同時因為有了前車之鑒,整個行業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不盲目躍進,不盲目追風,而是開始了更為理性的思考和探索。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05年,塑料門窗行業真正地走出了低谷,重振原來的繁榮與興旺。到2006年,整個行業在平穩的過渡中,取得了消耗型材200萬噸、銷售量增長30%%的優秀業績。
建立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
專家認為,所有問題或者是由價格戰引起的,或者與價格戰有關。那么,不妨把時間切入到價格戰之前,有這樣一個鏈條:行業結構不合理→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低檔次產品產能過?!鷥r格戰。去掉中間的推理過程,行業結構存在問題和企業創新能力有待于加強便清晰起來。同時,我們發現這兩個問題不僅僅是塑料門窗行業的問題,而且是中國經濟發展中各行各業或多或少存在的普遍問題。那么,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呢?專家認為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和完善的監督機制才是解決之道、當務之急。
建立評價體系是實現健康競爭秩序的關鍵所在。簡單地說就是通過與此指標對比,我們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還相差多少,差在哪里。評價體系不僅可以解決行業結構和企業創新方面的問題,塑料門窗行業存在的所有問題均可歸入評價體系的范疇,通過評價體系進行規范。
一直以來,行業協會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制定行業標準,開展“塑料門窗行業名牌門窗”評選活動,組織企業參觀國外展會,舉辦產品推介會和學習班……在這些舉措下,整個行業才取得了20多年的長足發展。然而,這仍然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
那么如何建立一套適合行業發展的評價體系呢?專家認為,毫無疑問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套評價體系,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分解成很多套評價體系。根據我國漸進式改革的成功經驗和目前行業的現狀來看,迅速徹底地建立科學完整的評價體系尚不具備條件,但按照“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先粗后細、由簡到繁、從具體到一般”的思路向核心目標邁進,就可以建立起一種持續完善中的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例如,透過低質低價門窗仍占行業主流的現象,看到本質原因之一是自主創新能力有待于進一步加強,那么針對企業自主創新問題就可以建立一套評價體系。筆者以為可從建立指標體系、標準體系及效益體系3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指標體系。所謂指標體系即是規定了一個范圍,哪些屬于創新,哪些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改造,并沒有達到技術創新的指標,據此體系一一對照,一目了然。例如2006年協會承擔的建設部下達的東南沿海地區塑料門窗成套技術的開發就屬于創新范疇,而型材壁厚由原來的2.2毫米改成2.5毫米則不屬于產品創新。建立科學、完整的指標體系是取得正確評價結果的先決條件,因此指標體系的設計要體現完整性、科學性及易操作性的特點,按照行業可進行的創新項目進行分層設置。
二是建立標準體系??v觀塑料門窗的發展史,我們看到標準的制定對推動和規范行業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包括2006年1月實施的塑料門窗及型材斷面功能結構等3項標準,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市場行為,但類似于產品創新的評價標準卻沒有建立。使標準不局限于成品和半成品,而是將標準細化,建成一個體系,使之有標準可依,然后通過監督機制達到有標準必依的目標,這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一個行業發展成熟程度的標志。
三是建立效益體系。效益體系應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2006年實德集團作為行業內惟一企業參與支持的“塑料門窗雷擊試驗”研究項目為例,目前,此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一課題的完成將進一步消除高層建筑擴大使用塑料門窗的障礙。但如何將這種先進技術在行業內推廣,使之轉化成生產力,從而取得經濟效益;如何獎勵企業的自主創新行為,激勵更多企業加入到自主創新行列;此項目對相關項目有哪些可借鑒之處,取得了哪些社會效益,這些都應屬于效益體系范疇。對于企業而言,持續盈利的能力永遠都是企業能夠生存的前提,所以通過效益體系讓企業更清晰地看到創新的價值,勢必會加快企業自主創新的步伐。
建立完備的監督機制
評價體系是塑料門窗行業實現健康競爭秩序的關鍵所在,而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建立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循序漸進的耐心,還需要大量的調研、考察以及系統的分析,更需要專家的觀點和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同時也需要以完備的監督機制作為前提。
完善監督機制是規范市場的重要手段。監督機制這個詞語在通常情況下,更多地出現在**機關某些權力比較集中的地方,因權力過分集中,需要建立一種監督機制,以達到“人民公仆”一切為人民的目的。那么如何建立監督機制呢?專家認為要在與監督部門責、權分明的情況下,從建立有效的制約機制、設置靈活的反饋機制及相應的培訓機制3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有效的制約機制。制約機制是以評價體系為基礎,當企業行為不在評價體系允許的范圍內波動時,便對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約束的一種機制。例如:針對目前行業低質低價占主流的現狀,可以建立一種“準入”評價體系,把不合格產品擋在準入門坎之外,然后根據評價體系的具體要求,建立相應的制約機制。制約機制要具體,要有制度支持,要形成一定的程序,同時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建立監督機制與評價體系一樣,立刻建立一套完善的制約機制是不現實的,以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進行才是可行之路。協會協同監督機構,必要時請工商執法部門出面,可先從劣質、高填充物、假冒產品最嚴重的地區入手,根據實際情況真正地關、轉、并、停一些企業,將質量泛濫之水從源頭堵住,這樣才能從規范企業行為入手,達到規范市場的目的。
第二,要設置靈活的反饋機制。針對這部分內容,我們看到協會一直以來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只要將原來的眾多點,連成線,鋪成面,即可形成系統的反饋機制。但要注意的是:反饋機制不僅僅包括內業人士互相之間對產品質量的監督,同時還要把成功經驗也形成機制,反饋給協會,加以研究,形成經驗,在行業內推廣和傳播。
第三,設立相應的培訓機制。請技術專家進行尖端技術培訓、大規模普及技術培訓,讓業內人士真正地掌握技術要領,了解發展趨勢,樹立行業信心,引導企業堅決生產質量性能過硬的產品,同時加大對普通消費者的宣傳力度,要讓老百姓知道什么樣的產品是好的,什么是壞的?要在消費者中樹立塑料門窗不是低檔窗的概念。只有在行業內建立一種良性的培訓機制,上下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塑料門窗真正走入百姓家庭,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為國家的節能工作貢獻力量。
專家說,塑料門窗行業存在的問題既具有社會經濟的普遍性,也有行業的特殊性,如果面對塑料門窗行業尚存問題而輸掉了前進的動力和勇氣,那是缺乏積極心態的;如果因為塑料門窗目前還屬于朝陽行業,并且在國家大力倡導發展絕好契機下就忽略了存在的問題,那是盲目樂觀的。對于今天的塑料門窗行業來說,全行業應團結起來,在協會帶領下,積極地面對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協會也需與其他國家協會接軌,借鑒其先進的管理辦法,完善管理職能,增強權威性,將2007年整個行業煥發出的蓬勃生機和活力真正注入到行業的機體里,迎接屬于行業自己的春天。
下一篇: 花花世界的姜妙家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