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著實說,金融海嘯的威力還真不小,因為它,“產業興國”再次被國家提到振興經濟的戰略中。最近,輕工業振興規劃更是倍受人們關注。該規劃主要針對2009年-2011年制定了行業發展規劃,其目標是到2011年,使我國輕工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從這看出,鼓勵兼并重組與產業升級的號角已經吹響。
著實說,金融海嘯的威力還真不小,因為它,“產業興國”再次被國家提到振興經濟的戰略中。最近,輕工業振興規劃更是倍受人們關注。該規劃主要針對2009年-2011年制定了行業發展規劃,其目標是到2011年,使我國輕工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從這看出,鼓勵兼并重組與產業升級的號角已經吹響。
然而,如何發展產業,如何使產業有效升級,成了地方**官員和各級專家的重點研究課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產業專家一凡先生的著作《中國如何打贏產業戰爭》一書中,關于中山古鎮燈飾 產業集群案例解剖的章節,試圖向讀者勾勒一個成熟產業的發展軌跡。
從產業集群的角度來看,中山古鎮的燈飾產業算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成功案例。無論從產業規模,還是其組織形式,對中國發展專業鎮都具有許多值得借鑒的意義。
古鎮燈飾產業集群的形成,與古鎮的地理位置和古鎮特有的地方文化是分不開的。如果將產業集群比作一棵大樹,地方文化就是它賴以生存的土壤。不同的氣候,不同的土壤,都會影響到它的生長和發育。那么,要解讀古鎮的燈飾產業,我們首先要了解古鎮的歷史和文化。
產業集群的區位條件十分重要
歷史篇
古鎮鎮地處中山市西北邊緣,是中山、江、新會、順德的交匯處,由曹步、古鎮、海洲三大自然村組成,史稱“曹古海”,全鎮總面積47.8平方公里。從古鎮的歷史來看,還不到800年,是一個遠離中央**的化外小鎮。據史書記載,曹古海一帶,隋唐時期還分別是大岡山、曰富山為中心的兩個孤島。四周海面遼闊,人口稀少,多以漁業為生,未見有農業生產活動的記載。
說到古鎮人的來歷,可能許多人都會感到驚訝。如被朝廷發配的充軍者、受朝廷指派的戍邊者、逃避中原戰亂輾轉南下的難民、殺人越貨被朝廷通緝的江洋大盜,可以說,古鎮人的祖先都是一些歷經磨難,劫后余生者。由于古鎮地不產糧,遠離都市繁華的先輩們,只好靠出海打魚、海上走私、碼頭裝卸、出國打工、種桑養蠶、栽種甘蔗等為生。宋、元以后,隨著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日益擴大和北遼時契丹、女真、蒙古族相繼入侵,尤其南宋以來,北方戰亂,難民南移,為古鎮帶來了中原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
幾百年來,古鎮的先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海浪的濤聲成就了他們冒險的天性;四季宜人的氣候成就了他們兼容的個性;遭遇變故而死里逃生的經歷使他們變得更加沉穩而剛強;地不產糧的土地使他們變得格外勤奮和節儉。他們的生活就像詩人口中的田園牧歌,自由逍遙。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從第一個古鎮人提燈走天涯那一刻起,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南國小鎮,便逐漸進入了國人的視野。從此,古鎮的歷史終于翻開了新的一頁。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之后,古鎮出現了燈飾生產作坊,自從“造都人”吳潤富擔任該鎮黨委書記之后,這里的一切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僅僅十余年的工夫,古鎮已成為國內外專業的燈飾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注冊的燈飾企業多達幾千家,產品行銷世界各地,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燈飾之都”。盡管古鎮目前仍然遇到不少問題,但燈飾依然是最閃亮的,只要古鎮人選擇繼續進取,那么,未來打造成“世界燈都”將不是一個夢。
產業集群與地方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篇
要解讀古鎮燈飾 產業的文化,就要首先了解古鎮人的核心價值觀。
從古鎮人的精神、信仰、傳統、知識、道德、宗教、風俗、才能等核心價值觀來看,與廣東江、佛山等珠三角地區有許多相同之處,但也有些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是,他們勤勞樸實,具備冒險的性格和天生的經商意識;盡管中山市是“國父”孫中山的故鄉,但他們極少談政治,淡泊名利,言出必商,開口即利,始終尊利益為上;他們走南闖北,敢為人先,勇于創新。不同之處是,古鎮歷來有女子到老不嫁,留在家中幫助父母料理家務,撫養弟妹的習俗。
在過去的古鎮,女子決定不嫁時,都會擇日宴請親友,拜神發誓,向天地及祖宗牌位稟告永世不嫁,當地人稱此為“梳起”。保留長辮,尊稱“姑婆”,俗稱“自梳女”。公開宣告梳起之后,媒妁莫問,傾心男兒也不得問津。“自梳女”多為長女,為了便于勞作,她們一般都不扎腳。
清朝道光年間,由于朝廷的各種稅賦過重,打漁養蠶難以解決溫飽。于是,“姑婆們”開始外出打工,有的人跑到廣州、上海、香港去幫官紳、商賈當管家、主廚或女傭,有些人還遠渡重洋到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打工。百余年間,“自梳女”外出打工者數以千計。賺到錢后,大部分都會寄回家中,她們年老后,許多人還要回到家鄉來養老。據當地的老人回憶,解放前,古鎮的工商業富有之戶,其發家多因出洋“姑婆們”贊助之故,許多豪宅府第也是由“姑婆們”的心血澆鑄而成。“洋姑婆”的回鄉,不僅為古鎮帶回了大量的財富,最重要的是,她們帶回了新的觀念、新的致富信息、新的技術和大量的人脈資源,同時促成了古鎮文化的多元化。有詩為證:
采桑育蠶女,豪氣賽男丁。
漂洋過海去,矢志振家聲。
勤儉為后輩,碌碌逾半生。
胸懷桑梓事,堪稱俊精英。
姑婆文化對古鎮人來說,其影響非常深刻。至今為止,人們都會從古鎮人身上感受到一種與其它富庶地區富人的不同之處,那就是族人團結,敢為人先,善于整合,樂于分享,富而思進,富而不狂,富而能容,富而謙讓的高尚品質。
延伸閱讀經過幾代人的文化傳承和熏陶,目前古鎮人有“和諧”、“包容”、“開放”的胸懷,在古鎮燈飾產業發展的歷程中,古鎮人始終以良好的心態,迎接外來投資者以及務工者,如今古鎮常住人口6.8萬人,比外來人口還少3萬多人。古鎮人用自己的淳樸,與外來投資者攜手打造“中國燈飾之都”,已經糅合成“共生共榮”的利益團體。
上一篇: 12星座09年福氣臨門的好方法
下一篇: 景觀亮化工程打造濟南節約“不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