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西方7國財長的聲明有失公允●匯率增加靈活性并非單邊升值●全球經濟變化影響人民幣匯率 ●匯率隨經濟形勢改變符合規律 G7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羅馬的為期兩天會議結束后公布了一份聲明,稱G7對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為應對金融危機所及時采取的宏觀經濟措施表示歡迎和感謝 特別是對中國采取的財政措施以及進一步增加外匯匯率靈活性的承諾表示歡迎。
●西方7國財長的聲明有失公允 ●匯率增加靈活性并非單邊升值
●全球經濟變化影響人民幣匯率 ●匯率隨經濟形勢改變符合規律
G7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羅馬的為期兩天會議結束后公布了一份聲明,稱G7對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為應對金融危機所及時采取的宏觀經濟措施表示歡迎和感謝
特別是對中國采取的財政措施以及進一步增加外匯匯率靈活性的承諾表示歡迎。這樣的承諾應會促使人民幣有效匯率繼續上升,并幫助促進中國和全球經濟更均衡的增長。
這段聲明中,關于對中國的“進一步增加外匯匯率靈活性的承諾”,“應會促使人民幣有效匯率繼續上升”的判斷,未免給人帶來疑惑,不能不仔細辨析。
首先,靈活性是雙向變動的概念。說白了,“靈活性”就筆者理解是一種“彈性”,彈性具有可上可下,可升可降的特點。為什么“進一步增加外匯匯率靈活性”就一定會“促使人民幣有效匯率繼續上升”呢?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帶來的彈性效應怎么就得出一個單邊升值的判斷呢?這樣的理解顯然有極大的偏頗。
其次,更靈活的匯率機制的改革加大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概率。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就是從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機制改變為以供求為基礎的一攬子貨幣管理的浮動的有效匯率機制。這無疑加大了人民幣匯率的靈活性。因此,全球主要貨幣對美元的變化,都會極大影響人民幣的有效匯率。而全球經濟變化影響全球主要貨幣對美元的變化,所以全球經濟變化將加大對人民幣有效匯率變化的影響。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近期在向實體經濟蔓延,歐洲經濟衰退預期比美國更嚴重,一些亞太地區的經濟也面對嚴峻的前景。人民幣一攬子貨幣中的絕大多數貨幣,歐元對美元貶值超過30%,英鎊貶值超過40%,澳元貶值幅度更大。韓元、其他亞太地區的貨幣除日元以外,也有不同程度的貶值。因此,如果人民幣匯率受一攬子貨幣的影響,有效匯率貶值是非常正常的。一攬子貨幣管理浮動匯率機制的作用,是人民幣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必然結果。如果今年全球經濟頹勢像預期的那樣惡化,如果一攬子貨幣對美元貶值的態勢不改變,則人民幣有效匯率貶值在所難免。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使人民幣有效匯率與世界各國經濟的關聯度更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產生波動的因素更多,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不確定性也更強。特別是在當前的全球衰退的經濟形勢下,靈活性怎么會“靈活”出一個“應該上升”的單邊結果呢?
第三,靈活性意味著更大的市場化程度和受更大的市場的影響。中國經濟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正在面對巨大的硬著陸的風險。去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大幅下滑,今年1月出口負增長17%,失業人數高達2500萬。強勢貨幣以經濟實力為基礎,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正在國際國內經濟周期的下行區間疊加的階段,不確定因素如此之大的經濟形勢怎么支持本幣升值呢?
人民幣對美元前幾年的升值態勢,隨著經濟基本面的改變而改變是符合經濟規律的,不改變就是在“打腫臉充胖子”了。至于人民幣將來是升值還是貶值,那就要看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究竟朝什么方向變化了。
G7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的聲明使用“應該”這個詞非常不妥。說人民幣“應該”升值,實在有對中國**施加“應該操縱匯率”的壓力之嫌。自 2005年中國匯率機制改革以來,一直存在關于人民幣對美元“應該升值”的說法。如果靈活性意味著更大幅度的上下波動,更大的市場化形成機制,更大的全球化的影響,誰又能左右呢?如何“應該”呢?如果聲明認為中國**“應該”,不就在明顯強迫中國**“操縱”匯率嗎?依據反匯率操縱條款,IMF是否應該針對這樣的“聲明”有所行動?
筆者殷切期望,通過對這份G7財長和央行行長聲明的討論、辨析,能夠開展一次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普及性教育和經濟學基本知識的溫故知新,進而更穩妥地、不受太多噪音誤導和干擾地推進包括人民幣完全可兌換在內的、更國際化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左曉蕾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