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在“家裝”前期,“家裝監理”可以為業主審核設計方案和裝修預算,發現設計方案的不合理之處和預算高估;在施工階段,按照國家、省有關標準和裝修合同,對材料、施工質量進行監督、驗收,如果發現問題,則提請施工人員整改,保證裝修如期完成;出具竣工驗收報告,審核決算,督促裝飾公司承擔保修期內的義務。
在“家裝”前期,“家裝監理”可以為業主審核設計方案和裝修預算,發現設計方案的不合理之處和預算高估;在施工階段,按照國家、省有關標準和裝修合同,對材料、施工質量進行監督、驗收,如果發現問題,則提請施工人員整改,保證裝修如期完成;出具竣工驗收報告,審核決算,督促裝飾公司承擔保修期內的義務。
有關家裝的投訴中,除開裝修公司“玩貓膩”之外,業主對法規、合同、材料、價格、工藝等方面的外行使糾紛難以避免。例如:由于男主人比較忙,由女主人監工,她雖在裝修過程中發現了一些質量問題,但出于多種原因,在階段質量驗收報告上簽的都是“滿意”。后來男主人也發現了質量問題,要求返工,否則就不付第二筆裝修款。裝修公司則認為業主是無理取鬧,“你們簽的都是‘滿意’,為什么要返工?延誤工期由你們負責”。結果裝修一直停到現在,糾紛快鬧上法庭了,裝修公司準備反訴業主違約。
業內人士認為,家裝糾紛都比較難以解決,在是否存在質量問題、賠償金額等方面往往難以達成一致意見。最好的辦法的確是引入“家裝監理”,將可能的糾紛消滅在裝修過程之中,防患于未然,避免、減少返工和損失。
據悉,目前請“家裝監理”的主要是海歸人士、老板、白領、公務員、教師等,一般來講,他們比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也愿意為新生事物買單。據了解,一些業主之所以對“家裝監理”抱觀望態度,是因為還存在多方面的困惑:
困惑一:裝修公司的質量保證能否代替第三方監理?
一位業主說,“我花錢請了裝修公司,還簽訂了正兒八經的合同,裝修質量應該是有保證的,還有必要另外花錢請監理嗎?”這種想法相當有代表性,有些裝修公司也以此為由反對業主請第三方監理,勸業主“我們會替你把關的,不要花那個冤枉錢”。一些上規模、比較正規的裝修公司內部雖然也有“監理部”,但嚴格說來,這些“監理部”應該叫作“質監部”,會出現“運動員兼做裁判員”的情況。
困惑二:“家裝監理”與裝修公司會不會串通?
一些業主在咨詢時流露出了這種擔心。他們說,監理人員經常和裝修人員呆在一起,相處的時間比我們業主還長,那監理人員會不會與裝修公司串通好,既拿業主的錢,又拿裝修公司給的好處,兩個內行一起來坑害業主呢?業主的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這個就要靠監理公司把好監理人員職業道德關。也有一些裝修公司發現“家裝監理”等于是由業主花錢幫裝修公司把好質量關,希望監理公司成為自己的監理,提升誠信度。
還有就是收費因素。“家裝監理”是一件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涉及家裝設計、預算、水電、瓦工、木工、油漆等多個領域,需要由具備監理資質的技術人員到場監理;家裝時間跨度往往長達兩三個月,其間的每一個關鍵環節都需要監理人員到場,大約要到場35次以上;階段驗收和竣工驗收都是要帶專業儀器測量的――所有這些都是“家裝監理”收費的依據。
曾經有一位業主抱怨監理收費標準高出了他的心理價位,于是,監理公司對他說,“如果我們出幾百元請你做監理去完成這些工作,你是否愿意?”這位業主經過這么一番換位思考就不吱聲了,第二天就簽下了監理委托書,爽快地付了監理費。
有關人士說,一些業主對監理服務的心理價位低,反映了他們對“無形服務”價值認識上存在偏差。在他們看來,監理服務好像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無形的,而到店里去買一樣商品則是有形的,所以,他們不大愿意出“大價錢”接受看似無形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