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通病”1:裝修報價整體“打包”
做家裝是一個繁瑣的工程,主材就包含地板、墻地磚、乳膠漆、吊頂、櫥柜等在內的8大類,輔料則有膩子粉、防水涂料、木工板等十余種類,還要加上人工費,其中又包括泥工、水電工等等,過程繁雜、種類繁多。家裝公司就將包括主材、輔料、人工費在內的所有家裝項目,全部混在一起,說一個總價,“打包”放在業主面前。這樣做,原本會使得業主省心省事,但因其采用“混搭風格”,加之家裝公司對于裝修材料進購價有 “量大價低”的優勢,業主根本無從參照市場指導價對家裝公司的報價進行參照。
一些規模較小的家裝公司,在目前情況下接單都比較困難,往往是“抓住一個,就不放手”,利用消費者不了解材料成本價格,隱瞞材料制造材質、工藝等直接成本,以次充好地向業主報價。如實木門這一項,兩板實木板拼貼在一起,叫實木門;而用實木皮貼面,中間用纖維板復合而成的,依照最新的國標規定,也叫實木門,但價格與前者相距甚遠,前者一般要1500元以上,后者則只需800至1200元。新,正規裝飾公司在制定預算時,都會將材料的材質、工藝以及品牌明確地向業主進行說明,因此,消費者在選擇家裝公司時還是應當向正規、大型品牌家裝公司靠攏。
“預算通病”2:工程量算法不規范
在家裝中,工程量的多少將直接影響家裝工程的總體價格,而多數業主對這一環節恰恰不了解,如墻體面積、地面面積、墻地磚數量、櫥柜體積等計算。由此,一些裝飾公司故意在預算中多報施工面積,“多賺一點算一點”。如臥室衣柜的不同開門之間的隔板,重復計算兩次;又如大面積的電視墻紙用量,不足一面墻體面積,按墻體全面積計算;廚房、衛生間貼半墻磚,卻按100%面積計入工程量。
對此,市裝飾行業管理部門人士提醒業主,這類情況是最常見的不規范操作,業主往往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稀里糊涂”地就向家裝公司妥協了。要杜絕這類情況也不難,在家裝前,對要施工的地面、墻面劃線,量好尺寸,并且查看交房合同上所說明的墻面、地面面積等,一般來說,地面面積等于使用面積,使用面積等于房屋建筑面積乘以85%,墻體面積等于地面面積乘以3。
“預算通病”3:用工費用重復計算
專家指出,在家裝公司的裝修預算書的最后,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機械磨損費”、“現場管理費”、“稅費”等,有的還會向業主標注“成本”、“利潤”等項目,做到明示消費。但要說明的是,這類所謂的“明示”,除了材料成本、利潤之外,之前的幾項都屬于不合理收費,只不過由于目前國家、行業都沒有標準對其進行強制約束,一些家裝公司就肆意妄為。以“機械磨損費”為例,只要進行家裝,一些工具如涂刷手把、鉆機等,都會出現磨損,屬于必然發生的情況,而且這類費用在先前的預算中也已經算入其中;還有“現場管理費”,更是無從說起,這筆費用與前者一樣,都已經被算入預算中,不應該單獨立項。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除了要找正規的品牌家裝公司外,在審核家裝公司的預算時,一定要注意最后的費用項目。
“預算通病”4:遺漏主材輔材等項目
在家裝材料中,一般包括主材和輔料,屬于必做項目,主材價格在整體材料費用中也相對較高,其中多是面層裝飾材料,如地板、木門、墻地磚、乳膠漆、油漆、吊頂面層、潔具、廚具、插座、塑鋼門窗等,前前后后有十余項。但不少消費者除了了解常用的乳膠漆、地板、潔具、插座外,對其他項目幾乎不了解。
一些無誠信的裝修公司為吸引消費者,故意在報價上對一些必做項目采取“先不說、后補充”的做法,以先期的低報價挽留住消費者,然后在施工隊進場開工后,再向業主逐項提出,讓業主“騎虎難下”。業主要想杜絕這類情況,就必須在裝修前對裝修項目一一了解,如果擔心不詳細,還可以到一些正規的家裝公司進行免費咨詢,做到“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