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識:窗簾行業的普遍現象
發布時間:2010-10-29
作者:ccy
瀏覽:42
概要:
根據我國《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商家交付產品時,須提供使用說明,其中應包括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產品名稱、產品型號和規格、采用原材料的成分和含量、洗滌方法、使用和貯藏條件的注意事項、產品使用期限、產品標準編號、產品質量等級、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共十項信息,且使用說明應按單件產品或銷售單元為單位提供。然而,在現實中的窗簾行業里事實卻并非如此。
根據我國《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商家交付產品時,須提供使用說明,其中應包括制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產品名稱、產品型號和規格、采用原材料的成分和含量、洗滌方法、使用和貯藏條件的注意事項、產品使用期限、產品標準編號、產品質量等級、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共十項信息,且使用說明應按單件產品或銷售單元為單位提供。然而,在現實中的窗簾行業里事實卻并非如此。
作為家居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窗簾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它能通過款式和顏色渲染出特定氣氛。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的需求除了花色更加豐富之外,窗簾的款式也由原來單一的平拉,演化出了掀簾、簾楣、升降式、繃窗固定式和上下開啟式等許多種款式。窗簾的作用也開始又單純的遮光向裝飾方面發展。然而,在窗簾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后卻暗藏著一些危機:目前市場上的窗簾大多都沒有商品標識。
窗簾沒有商品標識就像沒有身份證得“黑孩子”一樣,消費者很難了解窗簾的產地、面料等相關信息,這樣以來消費者的知情權就很難保證。
問題較為普遍
鑒于這樣的情況,筆者走訪了泉城濟南的一些窗簾市場,發現窗簾沒有商品標識的情況十分普遍。大部分的窗簾都是沒有商標、沒有廠名、沒有標價的“三無產品”。窗簾的材質、售價全憑銷售人員一張嘴。筆者走訪時看到同樣一款窗簾,第一家銷售人員說是“人造絲”,第二家說是“紡紗”。筆者在第二家索要商品標簽,“窗簾哪有商標呀?”銷售人員說。“窗簾也是商品怎么會沒有商標呢?”銷售人員氣憤道:“你要買的是窗簾還是商標?”為了求證哪家說法是錯的,筆者又去了第一家,同樣的情況也是沒有商標,銷售人員還是堅持說是人造絲。這款窗簾到底是人造絲,還是紡紗,更或者是別的面料,筆者一頭霧水。
山東環聯商品市場二樓的窗簾市場上一位姓楊的店主告訴筆者:“窗簾這東西很特殊,都是要訂做的東西,哪有什么商標呀!”隔壁的那一家店主李先生說:“窗簾這東西,不管工裝,假裝,都是要訂做的,現在還很難實現批量制作。除了面料可以批量做,最終成品都需要按客戶不同用途,不同風格去定制的,大多沒有商標,有商標的很多也是店主自己貼上去的。”
窗簾的消費者,大多也都不知道購買窗簾時要向商家索要廠家名稱、洗滌方法、產品成分等的說明標簽。在采訪中,筆者就遇到一位購買窗簾的張女士——
“你在選購窗簾的時候,會留意商品標識嗎?”
“不會吧!只要質量和樣式可以就行。”
認清存在的隱患
隨后,帶著對窗簾行業潛規則的疑問和好奇,筆者撥通了中國窗業第一媒體中窗網負責人歐先生的電話:
“據我了解,目前市場上的窗簾大多沒有商品標識,是這樣嗎?”––“是的。****的店,他們的的產品很多都有標簽的;對于散店,窗簾市場里面的散店,他們都是自己拿窗簾布自己加工。”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樣利潤空間很大嗎?”——“拿成品利潤在50-70%之間,要是拿圈貨自己裁剪加工的話,利潤會到100%有些會更高。”
“從長遠看,這樣沒有標簽有哪里危害呢?”——“據我了解,危害的話就是質量不過關,洗后會掉色,長久后容易掉絲。最讓消費者頭疼的就是,安裝質量不好,窗簾買回去后有刺鼻的味道。”
“這也只是對消費者的危害,對于整個窗簾行業有什么影響及危害呢?”——“窗簾的危害眼見為實,影響的話:這樣會加速整個窗簾行業出品牌,以后不再有散店,只有品牌窗簾店。租,洗,裝,換,全包。”
“從長遠看對整個窗簾行業也沒有不利影響嗎?”——“沒有標簽的窗簾行業,可以說像無家教的孩子,到時候這孩子是否會走錯路,是否會害同類,或者成為有用之才,都需要看國家形式了。例如:國家要求標簽貨,商家就隨便找標簽亂貼,這樣就會對行業有影響了。”
“在這一方面,目前國家有沒有相關部門來監管?”——“有的話,就不會出現讓消費者頭疼的問題了。我的個人意見是,希望國家出臺有效的方案,定制需要什么布料,限制料值等,這樣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有規范作用。”
窗簾無標簽一事看起來,是無傷大雅的。實則,存在著很多的安全隱患。前段時間,國內龍頭窗簾企業宜家的“召回門”事件,因為其商標上黃色的警告:繩圈可能對5 歲以下的孩子構成威脅,導致發生扼死等人身傷害務必防止孩子觸及繩子或鏈條,不引人注目,而遭美國消費品平安委員會指責窗簾繩差點導致兒童被勒死,最終宜家召回了在北美地區銷售的336萬個存在安全隱患的可疑窗簾。
調查顯示,落地式的厚重大窗簾會吸引孩子的視線,當小朋友卷在長窗簾內時,很容易失去方向感,甚至導致窒息。當孩子的頭或手卡在百葉窗簾時,去拉繩或者直接用繩纏繞脖子,也很容易就會產生悲劇。2009年底, 美國媒體報道,有8名孩子因被窗簾繩勒住導致死亡。
連這樣的品牌窗簾尚且存在著這么大的安全隱患,那無名的沒有任何標簽說明的窗簾的安全隱患可想而知。
現狀亟待改善
窗簾行業之所以出現無標識這種潛規則,首先,和這個行業的特點是有很大關系的。眾所周知,窗簾從設計。制作到測量尺寸、安裝全部都要量體裁衣,并要手工完成。這就決定了其不適合批量生產,想走品牌化道路也有些難。在這樣的“溫床”上也就滋生了市場上無標簽的“混亂”局面。其次,是經營者的利益驅使。成品窗簾的成本肯定要比自己加工的成本要高。這一點歐先生也講到,如果經營者銷售成品的利潤可能是50-70%之間,但如果是自己買布料自己做,利潤就可能是100%甚至更高。第三,相關**職能部門缺乏對此的監管力度。這也是窗簾市場無標簽現象混亂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隨著全國性的房產熱、購房熱,簾行業的銷售熱潮也會持續。鑒于此機遇,窗簾行業亟待改善:
一、窗簾行業需要一些品牌和龍頭企業。目前全國知名的窗簾企業為數不多,有潛力在全國打開市場更是寥寥無幾。事實證明,只有一兩家企業想樹立品牌,那也是沒多大希望的。曾經臺灣的一家著名的國家窗簾品牌進駐大陸市場的時候雄心勃勃地開始跑馬圈地,但是后來的情況是不歡而散。因為在中國這樣一個偌大的商場,加之窗簾本身的特性,要想在短期內把店面覆蓋到全國大中小城市,這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等的投入,而且短期內很可能得不到收益。
二、上規模的企業可以適當地擴張,如****、區域代理。樹立品牌意識,中國家紡協會楊理事長所說,目前窗簾市場可用兩個詞來概括:一個是“良莠不齊”,一個是“品牌為王”,誰擁有過硬的品牌,誰就將擁有未來。
三、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加大查處和打擊力度。盡快使窗簾行業走上規范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