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材料指南:擦亮雙眼買衛浴
發布時間:2010-09-28
作者:ccy
瀏覽:38
概要:
“五一”剛過,北京的裝修市場就隨著溫度的提升而加速紅火。具體到潔具市場,更是群雄分布,土洋混戰。面對大大小小、知名不知名、國內國外數以百計的衛浴品牌,一般消費者往往無所適從。
“五一”剛過,北京的裝修市場就隨著溫度的提升而加速紅火。具體到潔具市場,更是群雄分布,土洋混戰。面對大大小小、知名不知名、國內國外數以百計的衛浴品牌,一般消費者往往無所適從。而記者通過暗訪北京幾家主營衛浴用品的專賣店和大型建材市場,發現衛浴行業的不正常現象比比皆是,比如打折成風,定價虛高;不同品牌的產品標準各執一詞,炒作概念;質量認證系出多家;通篇洋文冒充洋品牌,等等,如果這個裝修季你正在準備動工,還需在選購中擦亮雙眼。
高溫無菌不代表潔具質量好
記者在很多衛浴專賣店都發現,商家喜歡利用人們關注清潔的心理來炒作概念。在某潔具專賣店,店主告訴記者這里賣的絕對是高溫無菌的產品,“現在賣的都是高溫陶,誰還賣低溫陶啊?”至于什么是低溫陶、高溫陶,它們二者有些什么區別,店主就含糊其詞了。在記者再三追問下,她說:“我們的產品燒制時溫度都達到1800度了。溫度在800多度的是低溫陶,在1600度的是中溫陶,只有達到我們這個溫度才算高溫陶。”
而同樣的問題,另一家店主的回答卻迥異,“燒制時溫度達到2800度以上才是高溫陶,低于這個的都不合格。”到底燒制時達到多少度才算是高溫陶呢?高溫陶和低溫陶在質地上到底有什么區別?應該怎么鑒定?是不是高溫陶就沒有輻射呢?
許多商家為了表明自己產品釉面精良兼無菌,就夸大上釉料的層數。消費者也不免糊涂,陶瓷到底該上多少層釉料呢?
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專業委員會的陳女士指出,所謂燒制溫度達到多少度是高溫陶,多少度是低溫陶,完全是商家的自行炒作,與潔具的質量無關。這些高低溫度只是燒成溫度,燒制時溫度在1300攝氏度以下時更有利于節能,低溫也不等于質量不好,只要成品符合國家標準就行。陶瓷上用多少釉料也是廠家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的,有的廠家在給陶瓷上完一層釉料后,如果發現陶瓷表面還有小的毛細孔,就再上一層釉料,使產品表面更加光潔。其實上多少層釉料都不重要,只要產品表面光潔度達到國家標準即可。從技術角度來說,讓衛浴產品達到某些廠家所說的“無菌”是不現實的。目前只能說某些產品有自潔和抗菌的功能,這是因為在釉料里添加了抗菌劑。但是因為這種產品抗菌效果的持續時間還難以測定,所以目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她還指出,輻射的問題對衛生潔具來講,大多數產品都在國家允許的范圍之內。如果有超標的,也不在陶胎本身,而在于某些廠家因為釉面白度不夠,為了增白增加的硅酸鋯,這種材料與鈾是伴生的,有輻射性。但因為產品的輻射性與其重量是成正比關系的,釉料不到衛浴產品總重量的十分之一,所以一般來說是不會超標的,因此衛浴產品的輻射性不在國家強制性指標之內。
定價奇高就為砍價
記者在某中型建材城發現,這里擺放的大多是廣東潮州、佛山、中山和浙江的一些廠家生產的浴具用品,也有部分上海和北京的品牌,一個品牌下面有高中低三個檔次、十多個品種的坐便器、浴缸、洗手臺和面盆。其中,標價數千元的潔具單品不在少數。
潔具店店主向記者坦陳:“我們賣東西都不以標的價為準,一般都要在標價上打五折。如果買得多,還可以商量。”記者問道:“那何必把價格定這么高,不擔心把顧客都嚇跑了嗎?”那位店主也感到無可奈何,“沒辦法呀,顧客總是要砍價的,你標實價,顧客買的時候就不能再便宜了,這樣顧客就不樂意買你的東西。”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另外幾家衛浴產品專賣店,發現標注的價格普遍偏高,稍加砍價,一般都可以還到八折,最低的可以還到四折多。記者把不同地區、不同品牌、相同款式的衛浴用品折后價錢進行了比較:以比較常規規格的170cm復合板缸體沖浪式浴缸為例,標價通常在3500元以上,最低的也要2800元。而折后的價格就沒有那么夸張了,一家廣東中德合資公司生產的品牌,折后價在3200元左右;而廣東另外一家陶瓷潔具公司生產的,折后價在1720元左右;上海某衛浴公司生產的,折后價在1500元左右。可見某些商品在定價時暗藏的“水分”有多大,即使商家在賣的時候極盡打折之能事,可是利潤還是很可觀的,消費者不得不為這些虛浮的“分量”付出更多的金錢。
與此相對照的是,國外品牌的陶瓷產品很少打折。
質量認證五花八門
衛浴市場上,一些貼在產品包裝上的說明和標識有相當一部分存在著標注不規范、認證標志不全等問題,有的為了吹噓自己特別“環保”而大玩文字游戲,有的干脆公然貼上了假冒的國家質量認證標志。在一家浴具專賣店,店主為了讓記者相信他賣的衛浴用品都是合格產品,指著一個臺式洗手臺上貼的綠色環保標簽告訴記者,“看看這個,我們銷售的陶瓷制品都是高溫無菌的,有質量認證書呢。”
記者要求看看產品的質量認證書,那位店主猶豫了一下,但還是翻出來給記者過目了:質量認證書上蓋著“某某基金會”的印章,但卻是復印件。記者追問為什么是復印件,店主對此的解釋是,一種產品有很多經銷商,質檢部門不可能分發那么多質量鑒定書的原件,下面的經銷商只好把原件復印數份了。
在很多衛浴銷售點,商家都把質量認證書放在很醒目的位置,但認證頒發機構卻五花八門,有“中國輕工業認證中心”,有“中國某某標志認證委員會”,有“保護消費者權益基金會”,有“某某質量體系認證中心”,不一而足;質量認證內容上,有的稱謂是“衛生陶瓷”,有的稱謂是“綠色環保產品”,有的是“高溫無菌陶瓷”,“某某部科技開發中心指定衛生潔具”,還有的是“臭氧殺菌合格產品”;認證頒發機構的級別上,有國家級,有省市級;證書有效期,有的有效期為三年,有的是五年,甚至有的是十年有效;在使用范圍上,有的標注“產銷和使用范圍不受限制”等等。
業內人士透露,很多經銷商進的大部分是一級品,因為利益驅動,銷售的時候卻把有些一級品說成是優等品,而優等品的價格是一級品的兩到三倍。經銷商敢這么做恰恰就因為陶瓷產品有它的特殊性,一般消費者僅從表面上看根本就看不出優等品和一級品的區別。只有依靠先進的檢測儀器,運用嚴格規范的檢測手段,或者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后才能辨別出來。一般消費者在購買時根本就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而許多商家還拿出了通篇都是外文的檢測報告。根據有關規定,所有在中國境內銷售的產品,都必須符合中國的國家標準,必須提供中文的檢測報告。記者還發現,有的報告中只對一個樣品進行了檢測,有的對產品進行了批量檢測,還有的對一批產品抽樣檢測……檢驗的項目包括:數量、樣品尺寸、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游離甲醛、重金屬及可溶性鉛、鉻、汞等十多項。但有些品牌只有外觀、日期等幾個檢測數據。
據專家介紹,目前市場上的產品質量檢測報告分兩種,一是抽檢,即抽樣檢驗;二是送檢,即委托檢驗。委托檢驗報告中都會注明“僅對來樣負責”,而不是對銷售到市場上的產品負責,如果是送樣檢驗,不排除企業挑選最好的產品,甚至是從市場上購買其他廠家產品拿到國家質量檢測站檢測的可能。因此送檢報告只對送檢單品負責,抽檢報告對抽檢的一批產品負責。這樣,廠家送檢產品與**產品的各種檢測指標未必完全相符。市場上還存在個別不法企業,為了擴大銷售,直接偽造質量檢測報告,或者標注“三A”標準等。專家提醒,當商家將某個檢測報告當成宣揚產品形象的工具時,消費者面對提供此種檢測報告的產品,更應當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