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探討家具網絡團購現象 餡餅還是陷阱?
發布時間:2010-08-04
作者:ccy
瀏覽:48
概要:
家居網絡團購自產生以來,褒貶不一,有人當成“救命稻草”,有人視為“洪水猛獸”;有人認為天上掉下大餡餅,有人覺得一不小心掉進大陷阱;有人認為“牛氣十足”,有人感到“日薄西山”。應消費者的要求,本報特邀業內專家學者、團購從業人員等對近兩年興起的家居網絡團購現象進行深入探討。
業內人士
探討
家具網絡
團購現象
餡餅
陷阱
家居 網絡團購自產生以來,褒貶不一,有人當成“救命稻草”,有人視為“洪水猛獸”;有人認為天上掉下大餡餅,有人覺得一不小心掉進大陷阱;有人認為“牛氣十足”,有人感到“日薄西山”。應消費者的要求,本報特邀業內專家學者、團購從業人員等對近兩年興起的家居網絡團購現象進行深入探討。
案例:
網站直銷讓利 餡餅還是陷阱
案例:市民張先生通過某網站論壇的家具團購 活動,花了5000元購買了一套兒童家具 ,雖然不是知名品牌,但是造型和做工看起來也都精細,并且廠家本身就是通過該網站直銷,再加上團購的折扣,比原價的3折還要低,張先生便毫不猶豫地下了訂單。但是使用半年后,家具就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開裂和變形,廠家上門維修了兩次還不能恢復原狀。當張先生要求退換貨時廠家負責人干脆不再接電話,而找到當年的團購網站時也發現組織者早已不見蹤影。張先生覺得自己掉進了陷阱,卻不知道該找誰去補償自己的損失。
業內專家:在家具、建材行業,很多“雜牌”產品甚至都沒有自己正式的工廠和門店,網絡成為銷售的特殊途徑。而掛靠在某些所謂的專業團購網站上,只要交納一定的廣告費用,就可以在網上召集團購的會員,成為他們提高人氣、增加銷售額的最佳時機。但對于消費者來說,許多不正規的網站并沒有對參與團購的品牌商戶進行摸底調查,而商家除了團購網站外,還有一些非商業性網站也提供相關服務,這種網站的團購信息往往都是網友口口相傳的信息,真偽程度更難以分辨。因此,一旦出現了售后問題不但服務很難保障,商家人去樓空的現象更會成為家常便飯,再加上很多網站并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消費者往往面臨欲求無人、投訴無門的境地。
低價誘惑消費者 讓利還是忽悠
案例:市民宋女士在一次團購活動中訂購了一款心儀許久的名牌地板,低于5折的讓利價格讓宋女士毫不猶豫地就交了訂金。然后商家卻告知由于團購數量過大該產品缺貨,如想盡快取貨不但要增加一部分“加急費”,安裝工人加班加點送貨、安裝還需要相應地增加安裝費。在火爆的團購現場,宋女士一心只想趁便宜趕快買下最喜歡的地板,交付了商家列出的一系列“附加費”之后,宋女士如愿在一個星期后將新地板安裝到位。當靜下心來仔細算賬時,宋女士才發現,這樣的團購價格再加上各種名目的“附加費”,自己并沒有得到什么實惠,甚至比賣場節假日的打折價格還要高。宋女士不明白,當初自己怎么就會被這樣的“團購讓利”、“低價誘惑”徹底地給迷惑了。
業內專家:在團購活動中,很多商家為了增大產品的銷量,都會打出超低的價格吸引消費者,甚至利用消費者的砍價心理,故意留出了價格余地給消費者“砍”,讓消費者在成功砍價之后既欣喜若狂又精疲力竭,自然忽略了產品的售后服務。有些團購組織還會在收完全款后,告知消費者只有達到一定價格、人數時才能享受團購價格,而且還要加收送貨費、安裝費等一系列附加的服務,最后的結果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團購價格并不比市場價格低。
揭秘:
建材商家團購組織者
據深圳某知名建材商場團購組織者透露,目前建材產品網絡團購形式大致有三種:第一種是經銷商自己組織的團購;第二種是職業團購行為,也稱第三方團購;第三種就是自發行為的團購。
銷售商自己組織的團購有兩大類,一類是家具建材商場牽頭的多品牌團購;另一類是某單一品牌組織的團購。一般來說,知名家具商場組織的網絡團購較為規范,根據團購的人數和訂購產品的數量,消費者一般能得到5%~20%的優惠幅度。但經銷商自己組織的網絡團購絕大部分很不規范,消費者很難得到真正的實惠。
自發團購者
這類團購能夠獲得的優惠一般不太理想。據一小區團購組織者介紹,該小區自發組織的某木門團購活動,歷時一個月,在經過多次與該木門商家談判,終于拿到了大家心儀的團購優惠,但在達成協議后的調查中卻發現原來商家故意設置了多重障礙等消費者攻克,“成功”后的價格并沒有便宜多少,可謂空勞累、空歡喜了一場。
另一選擇網上團購瓷磚的消費者稱,眾多瓷磚產品均有各類團購信息,比較之后,卻拿不準哪個能真的便宜了,所以反倒沒了網上團購的欲望。
職業團購從業者
在相關家居 門戶網站論壇中,各類建材產品團購信息非常多。第三方組織的團購信息,由于這類信息往往由較有聲譽的“業內人士”組織,號召力要大,參與人數也多,所以給消費者的優惠承諾一般較大。但業內人士提醒,這其中也不乏商家“偽造”的角色來充當第三方,這時的團購價格就非常值得消費者研究。
某瓷磚經銷商接受記者詢問時表示,參與某著名建材團購網站集采活動的初衷是可以跟其他知名品牌羅列在一起,以提升自我形象。同時網站還會在團購頁面展示產品效果圖和部分企業介紹,對不知名的小企業來說,交幾千元就可以“展示”半年,十分合算。
弊端:
破壞品牌的價格體系
金海馬營銷總監閆晉鴻指出,網絡團購試圖改變人們的傳統購物習慣,但在如今線下設點銷售仍占主體的零售體系下,對零售終端是一種沖擊,“通過賣場和專賣店銷售利潤已經很薄,如果在網絡團購中把價格降得太低,可能對這些主渠道造成一些影響,破壞品牌的價格體系。”
不利產品品牌建設
丹麥風情總裁王軍太認為,團購信息刺激消費者眼球是非常不利于產品品牌建設的。當消費者對品牌還沒有最初的認同時,靠打折是打動不了消費者的;而當消費者對品牌有了最初的喜愛時,商家要做的是跟進品牌的傳播,同樣不是靠打折來吸引消費者;只有在消費者對品牌產生很深的感情,并且擁有購買欲望時,打折才能促進消費者購買行為。
無異于竭澤而漁
科寶·博洛尼作為整體家裝的代表品牌,對于網絡團購持“堅決反對”的立場。其市場推廣部主管李野認為,火爆的團購帶給商家的是短期利益,這無異于竭澤而漁。這種團購太多太濫,失去了應有的價值,“當你一味地給消費者優惠時,他想要的就越多,你無法滿足他們,不利于維護品牌形象。”
不利于行業可持續發展
美頌雅庭相關負責人表示,裝修公司的特點根本不適合做團購。“裝修公司是通過點對面的形式進行溝通,在線下做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但通過網上的工作室很難實現銷售。”他認為,“很多網絡團購的實質就是帶領眾網民去砍價,不斷擠壓商家的利潤,這很不利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