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中美貿易保護政策以牙還牙 不如與各國開放合作
發布時間:2010-07-23
作者:ccy
瀏覽:41
概要:
在新興市場經濟中,中國首當其沖,遭遇了以美國為首的貿易保護主義侵襲。鑒于過去貿易保護主義的慘痛經歷,各國仍在致力于遏制保護主義趨勢的蔓延,但局部貿易沖突或難以避免。在WTO(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貿易保護措施的運用日益困難,危機來臨之時,特殊情況下才能使用的貿易救濟措施易被濫用,以致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新型手段。
中美貿易
保護政策
以牙還牙
各國
開放合作
在新興市場經濟中,中國首當其沖,遭遇了以美國為首的貿易保護主義侵襲。鑒于過去貿易保護主義的慘痛經歷,各國仍在致力于遏制保護主義趨勢的蔓延,但局部貿易沖突或難以避免。在WTO(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傳統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貿易保護措施的運用日益困難,危機來臨之時,特殊情況下才能使用的貿易救濟措施易被濫用,以致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新型手段。
從美國的貿易政策指標看,由于WTO對關稅的規定非常明確,美國制造業的平均關稅率與其國內宏觀經濟之間幾乎不再有相關關系。另外,由于WTO以及雙邊或區域貿易協定對傳統非關稅壁壘(如配額)的使用領域和情況也規定得較為清晰,新型的貿易救濟措施(即“兩反兩?!贝胧悍磧A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特別保障)在美國的運用,在進入新世紀以後與其國內宏觀經濟狀況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美國對華提出貿易救濟案件的數量與其國內失業率的變化情況密切相關。
綜合考察國內產業附加值、產業的進口數額、產業的進口-自產比及就業人數四個指標,鋼鐵行業將首當其沖。它不僅在出口增長和出口—自產比增長兩項指標中位列第一,更出現在美國國內附加值下降前五行業的行列中。外部沖擊加劇,配合內部萎縮嚴重,再輔以強大的利益集團和游說傳統,鋼鐵行業將有可能最先受到美國貿易保護政策的青睞。石油和煤制品行業,以及化學制品行業,因為其進口在一年中增長較快,而國內生產或停滯不前或小幅下滑,也是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領域。
最後,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家具 在內的木制品業和紡織品行業,由于受外包和直接投資等國際化趨勢的影響,勞動力資源豐富的新興國家這些產業的蓬勃發展對美國國內產生強勁沖擊,這些產業在美國國內的產值和吸納勞動力的能力江河日下。日益不滿的勞動者和工會組織對政策制定者的壓力不可忽視。
分析結果顯示,美國在此次危機中最容易選擇鋼鐵業、石油和煤制品業、化學制品業、家具外的木制品業、家具以及紡織品業作為貿易保護的對象。若真是如此,中國在鋼鐵和家具外的木制品業被選為打擊對象的可能性非常大。而總的來說,現階段中國的這些產業,雖然已經面臨不少美國貿易救濟措施的實施,甚至在危機結束前可能繼續面臨更多,行業內部分企業,尤其是鋼鐵行業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從總體來看,影響將非常有限。
那麼,面臨美國不斷發動的局部貿易摩擦,中國應該如何應對呢?從貿易理論的角度,絕大多數情況下,貿易保護主義對兩國的福利都是有損傷的。因此,如果兩國能更多采用協商和對話的方式增進了解和緩解矛盾,應該是最友善和最優化的解決方式。如果我們也利用貿易救濟案的調查,或者減少進口美國的產品,應該選取哪些產業才更能有效打擊美國出口,有效遏制美國繼續其貿易保護主義呢?
答案是,美國出口產品對華依賴程度大或者在近年來依賴程度大幅提高的行業。皮革制品、石油及其制品,以及煙草入選前三。美國對華出口的皮革制品占全行業出口總量的14%,且在近三年上升勢頭良好。若保持如此上升程度,中國如果減少進口皮革制品,必將對其產生較大影響。另外,美國對華出口的石油及其制品以及煙草雖然分別只占全行業出口的6% 和5%,但在過去三年中,這個比重的增幅分別為年均50%和年均6倍多。對華如此大幅度的出口增加預示著美國該行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將越來越強,因此在貿易摩擦上可能受影響的程度也就越來越高。
如果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仍然一意孤行,中國可以通過限制進口美國的皮革、石油及其制品和煙草來有效反制。但是,我們認為,各國的積極互助、開放和合作,采取積極的態度促進彼此之間的貿易,才是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效遏制的更重要手段。在這種情況下,無論美國采取何種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它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都會迅速下降,喪失國際市場并且在政治和經濟上被孤立。例如,中國**在2009年派出商務采購團到歐洲表示促進中歐貿易,而歐洲也相應表示可能放松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中國到南美的商務采購和投資團深得當地**和商界的肯定和支持;中國和ASEAN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更是促進亞洲地區貿易深化的重大步驟。
誠然,應對貿易保護主義最有效的辦法是遏制其本身,這對全球來講如此,對中國來講更是如此。我們認為,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同時促進各經濟體發展和良性循環的最佳途徑是美國開放對中國高科技產品的出口,放松中國企業對美國的投資限制。
在貿易摩擦中,中國還可以通過加快國內結構調整變被動為主動。事實上,全球經濟能否從這次危機中復蘇,取決于新的需求能否形成。相對而言,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具有相對健康的財政能力,更具有發達國家所沒有的消費潛力。中國如果能夠掌握經濟復蘇的機遇,在外需趨于穩定的同時,逐步將經濟增長的方式切實從依靠外需向依靠內需轉型,既可以維持中國經濟復蘇的動能,也可以在貿易摩擦和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掌握主動權。對中國來講,最大的談判能力就是中國不再需要像過去那樣以其他國家的發展作為自己經濟發展的前提。